晚清中国首富为什么想移民美国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2年12月23日,一个中国人在广州写信给他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朋友库欣(J. P. Cushing)说,如果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飘扬过海的折腾,他实在十分想移居美国。同一天,他在写给另一位美国朋友罗伯特·福布斯(Robert Forbes)的信中也表示:“如果我现在是青年,我将认真地考虑乘船往美国,在你附近的某处定居。”
   这个写信的人非同一般——他是中国首富,甚至被美国《华尔街日报》视为世界首富;他是19世纪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这个人就是伍秉鉴(1769—1843)。其资产,1834年估计为2600万银元,相当于银子1872万两。这个数字,将近当年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而2008年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中中国大陆第一富豪刘永行,总资产估计是204亿元,不到逾6万亿的年度国家财政收入的0.4%,由此可知当年伍秉鉴财富之巨。
   中国首富伍秉鉴为何想移居美国?要知道,1842年的美国绝非今日之美国,在当时中国人的观念中,美国根本不是值得向往的乐土,移民美国是远走异乡,天涯漂泊,绝不像如今,视之为理想的选择,以之为荣。
   伍秉鉴是“广东十三行”商人,其财富主要来自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容易发财,但经营的风险也不小。研究显示,十三行商人不断变换,洋行平均寿命不到10年。从1760—1843年的84年中,先后共有47家洋行开张营业,而在1771—1839年间停业、倒闭的则有37家,平均不到两年即有一家关门。许多行商,因为积欠官方税银或外国商人债务而倒闭,破产、抄家、下狱、充军司空见惯。十三行商人中真正成功的,其实只有两家,一家是潘氏的同文行(后改同孚行),一家就是伍氏的怡和行。怡和行的创始人伍国莹曾是同文行的账房,早期经营也不顺利,不过后来终于发展壮大,在伍秉鉴的经营下达到巅峰,成为行商之首。
   伍秉鉴经营的成功,显示他是一个商业奇才,远超同时代的中国人。现有的一些材料,如美国哈佛大学贝克尔图书馆等处收藏的伍秉鉴与美国、印度等国朋友的商业信函显示,伍秉鉴不是普通的十三行商人,他在欧洲、美国、印度有广泛的投资,投资领域涉及铁路、证券、保险等行业,看起来更像是当代的投资家。
   伍秉鉴在海外的投资都是委托外国朋友进行的,他与外国朋友的相互信赖,也超出常人的想象。在外国人看来,伍秉鉴个人充满人格魅力,“在诚实和博爱方面享有无可指摘的盛名”,始终被看作是一位非常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但这样一位商业精英,能够获得外国朋友的尊敬,在中国却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
   商人,在中国传统社会身处士、农、工、商“四民”之末,尽管他们发财之后也可以花钱捐官戴上“红顶子”,但实际上命运还是不由自己掌控的。十三行商人的破产,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商业利润被官方抽空。
   在官方看来,行商是一块肥肉,可以随便找个理由甚至制造理由罚款。一旦发现外商违反规定,负有担保责任的行商就要受50倍甚至100倍货税的罚款。比如1800年,怡和行承保的一艘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休·英格利斯”号,船上会计员私人的物品(两对表)因放入铁箱保管,未及取出而被携带上岸,海关官吏认为其偷税漏税,怡和行提出缴付180银元了事,结果被海关罚税50倍。另一位行商则更惨,其承保的“西里塞斯特”号被怀疑与被缉获的48匹羽纱走私有关,结果被罚缴税款100倍,每匹羽税原税银为14两,48匹共需缴税672两,罚款高达67200银元。
   官方还动辄要求行商捐献财产,如遇到战争、水旱灾害或皇帝生日,行商要主动捐款,时称“捐输”或“报效”。据统计,1773—1835年间,见于官方档案材料记载的行商向朝廷捐款就达508.5万两银子,实际捐数当远不止此数。有些材料给伍氏捐款算了一笔账,说:“计伍氏先后所助不下千万,捐输为海内冠”。千万不过是个约数,不可坐实,但以百万计则无可怀疑,如仅1833年一年,怡和行捐款据说就达50万两。
   行商们还经常受到官吏个人的勒索,稍不遂意,大祸立至。伍氏曾被比喻成“一只容易被剥光的肥鹅”或“肥羊”。行商中的另一成功者潘氏则说:“宁为一只狗,不为行商首。”行商的资格获得有时候也不是完全自愿的,一旦入了行就不能退出。伍秉鉴要求退休而不得,花了90万银元(或两)的代价才将位置改由他儿子顶替,但官方仍要他负担所有行商一切的责任,他又表示愿意捐献2600万银元中的80%给官方以求安享余下的20%财富仍不可得。
   除了大清官方,外国人也不是善碴。大清官方让行商代为“管理”外国商人,但外国商人与行商不过是贸易伙伴,哪里受其管制?由于大清帝国的外贸制度不合现代国际贸易要求,外国商人一直反对和抗议,行商就成了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伍秉鉴曾经想充当调停人,避免战祸的发生。但是盛怒的林则徐大人是不会听从他的建议的。作为行商之首,他的继承人、儿子伍绍荣被逮捕人狱,他则被套上锁链,押往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创办的宝顺洋行,成为催促颠地接受传讯的筹码,林则徐扬言,如果颠地拒绝前往,伍秉鉴将被处死。颠地则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而置这种威胁于不顾。
   鸦片战争,也是伍氏破财之时。1841年5月,清军战败,被迫向英军交纳600万银元的赎城(广州)费,伍氏交了110万元。《南京条约》签订,要求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300万是商欠,伍氏交了100万元。在民族危难之际,伍氏作为富人,即便出多少钱我们都认为是应该的,毕竟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何况伍氏有那样的财力。
   但是,事情还有另外一方面,即在大清帝国的统治之下,商人不过是官吏敛财的对象,其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是完全没有保障的,个人尊严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社会,对商人是否公平?对国家、民族是否有利?
   对于商人伍秉鉴来说,既然无法改变现实,逃避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耄耋之年的伍秉鉴看来已经看透了世局,所以他想到了移居美国。伍秉鉴信中流露的心态,台湾学者陈国栋的评论是恰当的:“看来鼎鼎大名的伍浩官(浩官是伍氏怡和行的商名)不但对洋行的工作失望了,对整个中国的社会制度也失望了。”摘自《南方都市报》
其他文献
综合“俄罗斯之声”、俄罗斯《军事评论》等媒体报道,解放军的特种作战飞机换装了新型反辐射导弹,从而对日本自卫队构成压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解放军的空中作战力量和军用航空工业实力都领先于日本,在东海制空权的争夺中,日本将落于下风”。   改进俄制导弹 据“俄罗斯之声”报道,一方面,解放军对外展示保卫海岛的决心,另一方面,其空军和海航部队的一些特种作战飞机,换装了新型反辐射导弹,例如歼-8FR
期刊
我国某“跨代飞行器”首飞 据国内网站报道称:近日,我国某试飞试验基地,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某型机交付试飞中心后的首次试验飞行拉开序幕。伴随着飞机的滑跑、起飞、离地,渐行渐远消失在天际……该型飞机任务剖面特殊、飞行方式独特,飞行速度和高度更是远超试飞中心成立以来所有其他试飞机型,其试飞任务难度大,准备时间短,“实现了试飞中心在高超音速试飞领域的突破,标志试飞中心在该型机试飞技术领域内更加成熟”。  
期刊
今年以来,不断有媒体报道关于中国研制出巡航导弹核潜艇093G的消息。其中一大看点是,093G型核潜艇相比093型核潜艇,疑似加装了可以发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消息还披露,其主要武器是艇艏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国产鱼-6大型热动力线导反潜/反舰多用途鱼雷、鹰击-83潜射反舰导弹、水雷等武器。   本文无意证实上述消息的真实性,仅从军事技术的角度,对使用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对地攻
期刊
两宋后宫少内斗,因此谜案不多,这是公认的常识,原因之一,就是祖宗家法严,迫使历代后妃不得不以“冲淡”自守,和平共处。《明史-马皇后列传》里也特别提到,马秀英“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但是不多不代表没有,《宋史》里就记载了一个迷雾重重的“自杀门”。  “黑户”女佣上位 刘清菁,史称昭怀皇后。这个女人,有些来历不明,父亲是谁,母亲是谁,原籍是哪儿,哪一年进的宫,史书上均无交代。现在可以
期刊
综合美国《连线》杂志等媒体报道,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完善南海岛礁基地的军事设施”。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认为,未来中国南海岛礁将能牵制、威慑美军设在亚太的三大基地群。   英媒揣测,中国已经完成了南海永暑礁上的机场跑道建设。这条长3125米的跑道上已经涂上了包括直升机起降点和其他跑道标志在内的各种标记——中国军机可能用此机场开展在南海上空的空中巡逻。另外,包括中国东门礁、西门礁、赤瓜礁和华阳礁等在
期刊
国画大师齐白石,生于战乱,一生颠沛流离,却享有94岁高寿,算得上是老寿星了。从他的生活细节中,不仅可以读懂其人生的追求,还可以感悟其善于养生延年的长寿秘诀。  生活的艰辛磨炼了齐白石的意志。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消沉,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为他日后的长寿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爬山写生,涉险作画,追求山水意境,陶醉于自然美景,这种手脑并用、脑体结合的游览作画生活,对他的长寿起到了重要作用。  齐白石坚
期刊
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中国预警机家族集体亮相,而作为家族新成员的空警-500预警机首次公开展示,更是广受媒体热议。空警-500被称作新一代预警机,它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跨越,作战能力达到了新水平。   技术新跨越 空警-500,是以运输机为载体,集空中预警和指挥控制于一体的全天候预警机。较之空警-2000,虽然载机小,但技术更为成熟、先进,功能更为健全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令人们感到担忧:无人机能够悄然潜入敏感领域,并发起致命攻击。目前,英国一家公司最新研制的防卫系统,能够发射“死亡射线”,该射电波可以击落1.6公里之外的无人机。   “反无人机防卫系统”(AUDS)由三家制造商共同研制,它将成为潜在安全隐患的无人机的克星。该系统使用高功率射电波使无人机丧失工作能力,能有效阻断无人机通讯,并在半空中关闭无人机。   “如果‘死亡
期刊
声学武器是一种基于强大的定向声波振动辐射的新原理武器。这种武器样品已经问世并经过了实际测试,如用于保护水面舰船免受海盗和恐怖分子攻击的LRAD装置。因为海上没有反射物,因此该装置对于舰船上的人员来说是安全的。LRAD利用高达150分贝的大功率低频声波,对人的听觉器官的作用非常强烈。   据报道,该装置曾成功阻止索马里海盗的袭击,剧痛迫使企图登船的海盗扔掉武器,双手捂耳。研发LRAD装置最初是为了
期刊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无论是战场还是救灾过程中,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都需要重量轻、价格便宜、方便携带的无人机,出于技术和信息保密等原因,DARPA 需要使无人机在完成任务后消失分解。   在“瞬态溶解电路”(VAPR)项目的研究基础上,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即将启动ICARUS项目,使无人机在完成任务后会自动分解消失。   DARPA已发布了广泛机构公告(BAA),向业界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