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员逐渐增多,面对改革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人事档案工作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配置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目前,我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多头管理问题。由于客观原因,实际上现在省、市、区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和各级职业介绍机构甚至社保部门都在保管档案,还包括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行业机构所办的人才交流机构、职业介绍机构都在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2.流动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营企业对员工人事档案不够重视。很多的流动人员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而且越是年轻人越是不重视档案。但同时也反映出档案管理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中的种种管理制度同其他各类非公企业和自主创业人员档案在用途上的差异大。对于企业来说,多数企业认为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这些都影响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趋向正规化、标准化。
3.有些档案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一是档案的接收在一些方面的限制,比如没有报到证或者民办院校毕业生的档案接收问题等等,二是各省区在彼此间转递档案时对转正定级的要求,因为目前我们个人托管的档案很多是在转递的时候才根据对方接收单位的要求办转正定级,那么现办、补办等等问题各省区是如何处理的,全国能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三是政策与收费方面,毕业生毕业后的2年是免费的,那么我们省还没有做到免费的这些档案都能有财政支付。可以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着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职能,如何通过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才流动,规范人才流动,很值得我们研究。
二、努力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要提高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服务水平,就必须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1.形成共识,促进发展。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过程的管理,由于现在全国各省区之间档案流动数量也很大,各省区之间转递管理也有一些差异,导致档案在转递中有些政策不能彼此配套。建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牵头,规范全国各省区之间的有关档案转递方面的要求,通过加强对人事档案流转过程的管理来规范、引导人才流动,使人事档案价值得以体现。
2.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划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准确、精炼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3.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同,对于规。范西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4.分类归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目前档案多头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档案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有个统筹统一的标准,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就需要首先解决档案管理的问题。
5.人事档案既是一项服务的工作,又是一项机要性工作,人事档案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工作,它是一项保密性工作,人事档案工作属于机要部门,人事档案是自然形成的,很多材料不可复制,具有原始性,所以十分强调安全。为此,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水平,就要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保障、档案库房建设等方面有明确的界定,从制度上、组织上对流动档案人事管理提供保证。
6.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从工作性质上说,是组织人事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仍然是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为此,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就必须解决涉及流动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比如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调整、工龄连续计算、职称评定的社会化服务等问题,建议出台有关流动人员这方面的政策性、可操作性的文件,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充实问题,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
一、目前,我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多头管理问题。由于客观原因,实际上现在省、市、区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和各级职业介绍机构甚至社保部门都在保管档案,还包括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行业机构所办的人才交流机构、职业介绍机构都在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2.流动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营企业对员工人事档案不够重视。很多的流动人员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而且越是年轻人越是不重视档案。但同时也反映出档案管理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中的种种管理制度同其他各类非公企业和自主创业人员档案在用途上的差异大。对于企业来说,多数企业认为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这些都影响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趋向正规化、标准化。
3.有些档案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一是档案的接收在一些方面的限制,比如没有报到证或者民办院校毕业生的档案接收问题等等,二是各省区在彼此间转递档案时对转正定级的要求,因为目前我们个人托管的档案很多是在转递的时候才根据对方接收单位的要求办转正定级,那么现办、补办等等问题各省区是如何处理的,全国能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三是政策与收费方面,毕业生毕业后的2年是免费的,那么我们省还没有做到免费的这些档案都能有财政支付。可以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着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职能,如何通过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才流动,规范人才流动,很值得我们研究。
二、努力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要提高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服务水平,就必须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1.形成共识,促进发展。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过程的管理,由于现在全国各省区之间档案流动数量也很大,各省区之间转递管理也有一些差异,导致档案在转递中有些政策不能彼此配套。建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牵头,规范全国各省区之间的有关档案转递方面的要求,通过加强对人事档案流转过程的管理来规范、引导人才流动,使人事档案价值得以体现。
2.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划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准确、精炼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3.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同,对于规。范西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4.分类归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目前档案多头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档案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有个统筹统一的标准,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就需要首先解决档案管理的问题。
5.人事档案既是一项服务的工作,又是一项机要性工作,人事档案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工作,它是一项保密性工作,人事档案工作属于机要部门,人事档案是自然形成的,很多材料不可复制,具有原始性,所以十分强调安全。为此,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水平,就要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保障、档案库房建设等方面有明确的界定,从制度上、组织上对流动档案人事管理提供保证。
6.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从工作性质上说,是组织人事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仍然是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为此,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就必须解决涉及流动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比如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调整、工龄连续计算、职称评定的社会化服务等问题,建议出台有关流动人员这方面的政策性、可操作性的文件,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充实问题,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