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还原”,为“语用”奠基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阅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还原法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还原法就是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文章中的言语、词句、情景等进行回归作者写作时的最初本原,和文章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对比,让学生感悟到文章表达的精妙之处,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还原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进行新课改之后,学校的教育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有的,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语文的阅读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还原法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在阅读教学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了解还原法优点——剖析和挖掘对还原法的认识
  还原法是根据课文的线索,进行深入剖析和挖掘,把作者最开始创作的意境和思想还原出来,和现在的课文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和作者写作的思想。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创新思想,可以完美地解读课文,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要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语文老师要高度重视还原法,只有教学老师认识到还原法的好处,才能够有效地使之发挥作用。所以,要提高语文老师对还原法的认识。
  二、拒绝单一枯燥教学——了解和掌握多种还原方法
  (一)对关键词语进行合理转换
  语文的阅读就是语言文字的朗读和理解。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认真阅读,对其内容进行细细品味和研究,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词,这也是锻炼学生语感的好办法。例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人教版五年级上)课文时,文章中描写邱少云“他全身武装,隐蔽得更好”,这个“更好”就是还原法的关键词,老师针对这个词语,引导性提问:为什么是更好呢?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更好呢?一些问题被引出来,可以还原在当时战争年代,在战场上邱少云冒着生命危险才隐蔽得更好,邱少云是为了整个队伍,为了大家的安全,不畏牺牲。这样,邱少云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起来,对文章的认识也深刻了。
  (二)对课文进行深情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就是阅读。通过对文章的反复朗读,能够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例如,在学习《杨氏之子》(人教版五年级下)一课时,老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经过熟读,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含义,了解到文中杨氏之子的聪慧和机敏,在孔平君戏弄小孩子“此是君家果”时,小孩子很机灵地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分角色地朗读是对作品的还原创作,让学生还原作者所描绘的场面和情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朗读的最好方式是吟唱,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进行吟唱的过程中,可以还原作者创作的初始情景和感觉。
  (三)对课文空白进行丰富补充
  在应用还原教学法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文章中所描绘的当时作者写作时的情景丰富为全景,进而补充和扩展作者省略没有描述的部分。例如,学习《寻隐者不遇》(人教版五年级上)时,老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场景?通过朗读和对文字意义的理解,学生了解了文中所需要补充的部分。如“松下问童子”,问的是什么?可以补充空白,你师父去哪里了?童子回答,“言师采药去”。接着,童子说“只在此山中”,文中开始问童子师父去哪里了,童子也回答采药去了,可是诗中并没有再次询问“你师父去哪里采药去了”,可是童子有了回答“就在这个山上”,这个中间又有一个空白:去哪里采药了?需要进行补充。接着,也是需要补充的,问:“在哪个山上采药呢?”因为文中有了答案——“云深不知处”。通过对各个空白的补充,还原了作者所描绘的全景,课文的整个场景就完全了,学生也理解了诗的意思。
  (四)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还原
  课本的文章有很多种类,有的文章如果只是用语言表达,很难让学生全面理解。可是如果进行表演,有生动的动作对文章进行还原,会让学生有意外的收获。例如,学习《武松打虎》(人教版五年级上)时,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很是详细。老师引导和鼓励男生在课堂上还原武松和老虎进行打斗的场面,一招一式,根据课文进行精彩的表演,学生们一片喝彩。这样的表演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刻,同时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师生共同进步——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小学语文老师担负着传授知识的重任,为了适应不断改革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语文老师的多学科知识。语文课本当中,包含有古今中外的名著,体裁多样,如诗歌、小说、童话等;教材当中还有一些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如《琥珀》等。所有这些都是语文老师要教授给学生的,老師就必须先学习,老师如果没有文史知识,没有生物考古知识,那么就很难运用还原法讲授这些课程。所以,老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还原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运用还原法,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明钦.用还原法进行阅读教学[J].新课程(中),2017(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新疆作为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生活着多种民族,其中大部分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文字。近年来,在新疆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过程中,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喀什地区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双语系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师生国语(下文统指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偏低。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师资力量、学生学习积极性、语言环境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喀什地区;双语系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
【摘要】“三科”教材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得学生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时代发展所需求的人才。只有正确的理解教材的价值,才能将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三科”教材;价值导向;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三科”教材,即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三科教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及历史这三科教材。在日前举办“三科”教材国家培训会上
【摘要】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定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是要实现学生的“言语习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文体的特点,更要在品味文字的同时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文本内容、体悟表达方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言运用;综合素养  【中圖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小学生习作教学是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优势。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积累习作素材,改变写作方式,形成交互式评价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素材积累;评价方式;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
建构游戏是主题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基于小班和中班阶段积累的建构经验,在孩子们进入大班后,我们常常给他们提供一些低结构的材料,比如纸杯、纸盒、PVC管等。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搭建计划性强、目的明确,低结构的材料反而能让他们有更好的发挥。  大班第一学期,我们便在建构区投放了一些纸杯。孩子们开始自发、自主地进行建构,通过自己的探究、同伴间的模仿、教师的支持以及对一些有效经验
【摘要】文章因细节而生动,课堂因细节而精彩。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善于解读课文的细节部分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又能使教学提领而顺,让课堂充满灵性。  【关键词】细节;解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聚焦画龙点睛处,让工具人文齐飞  例如,《儿子们》这篇课文的结尾: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句话
【摘要】课外阅读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加强课外阅读,小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有效积累,视野也进一步开  阔,他们将课外知识体现在了作文素材中,这可以很好的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丰富作文内容,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我校从一年级开始就为小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空间,每个学期可以保证三四本书的阅读量,一直到中年级,课外阅读的作用才得到明显的发挥。这篇文章浅析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影
【摘要】兵法贵在灵活变通。作文也一样,真正学到化境时,是一种“文无定法,无法是法”的境界。无论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修辞表达,运用三十六计也只是一种策略,一种技法而已。真正的高手讲究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切忌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三十六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感情的凭借,一切文章都要靠语言来包装,孔子曰: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群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可以立足写作目标,从  “写好段落,写好细节,学会说理,运用说明方法和学会谋篇布局”共五个角度选编课文。在组编好课文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写作主题,通过“四大板块”推进群文阅读教学课堂。指向写作的群文阅读教学,丰富了学生阅读学习的方式,通过对群文范例进行分析和仿写,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信息技术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新思路。  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思想是转变教师、学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