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植物生理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从发挥科学史实的人文教育功能,结合我国科学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国情教育和自然辩证法教育,以及在教学实习中践行人文教育等方面探索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植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挖掘人文内涵,渗透人文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等农业院校;教学;作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 Q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3-159-02
中国传统教育初露弊端,“重理轻文”现象突出、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等问题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抓住政府对人文素质教育大力扶持、高校开展教学改革等重要历史机遇,重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转变师生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人文精神,营造校园的人文氛围。人文理念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现象,即一定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在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理念,应立足于教学,为教学服务,使教学过程“以人为本”,通过人文教育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兴趣,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1-2]。
1 发挥科学史实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生产中从追究生命现象的原因开始孕育,并且逐渐成长,最后从它的母体生物学中脱胎而出的,又随着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开讲新的章节,首先要讲解涉及这一章节有关内容的发展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勇气和魄力。在讲解《植物的矿质营养》一章时,介绍我国远在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的《荀子·富国篇》中,就有“多粪肥田”的记载,西汉《汜胜之书》已将施肥方式分为基肥、种肥、追肥,19世纪后叶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在农业化学发展中的作用。以植物生理学课程为例,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章中,就要介绍从 1771 年英国人普利斯特利发现光合作用算起,植物生理学的历史已经有200多年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重大成果已七次荣获诺贝尔奖,以及人工模拟这一过程解决粮食问题和能源问题的可能性;在讲解《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一章时,就要介绍生长物质在插条生根、防止脱落、打破休眠、延长贮藏期、人工催熟、化学除草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在讲解《植物的生殖生理》一章时,就要介绍我国劳动人民为解决冬小麦春播不能正常抽穗问题而创造的“七九闷麦法”,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春化”法;还有公元6世纪北魏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描述了“热进仓”贮麦法:“日曝令干,及热埋之”,此法至今仍在民间应用;在讲解其他章节时,就要介绍“试管苗”的繁殖方法,人口聚集、耕地少、沙漠地区以及环境条件特别恶劣的地区,无土栽培将会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农业生产手段,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繁殖,有关渗透调节作用、过氧化作用和逆境蛋白与基因表达等重要的抗逆生理机制的研究工作等诸多进展等[3]。通过这些学科发展历程中闪光点和科学家的了解,真正带着兴趣去学习相关学科,探索生命活动的奥秘。
2 结合我国科学家对植物生理学学科发展的贡献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在学科发展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责任感
纵观我国科学家对植物生理学学科发展的贡献,进行国情和爱国主义情操教育,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理念。该学科发展可追溯到1917年钱崇树在国外发表了一篇有关离子吸收的论文。20年代末,罗宗洛、李继侗和汤佩松先后回国开展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研究,为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素有“国之瑰宝”之称的爱国者汤佩松先生,一生共发表过300余篇论文和专著,几乎研究过植物的每一项重要生理活动,他最先提出为国际公认的“ 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 和“水势” 概念;最先用热力学原理解释呼吸作用中的某些问题;首先提倡今天在中国农业上广泛使用的大棚 (塑料薄膜)栽培技术。由于在该科学上的突出贡献,他在国内外学术界受到普遍尊敬,得到很多荣誉。1983年国际著名刊物《植物生理学年评》(现更名为《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年评》)特约请他用英文写了一篇自传性的文章,题为《抱负、现实与境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西北农学院(西农)的石声汉教授,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学校教学科研事业,除了承担植物生理教学外,还领导和创建了学校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制定了“以水分为中心抗旱生理生化研究”的长远科研规划,提出以水分生理带动栽培技术研究,指明了西北植物生理的科研方向[3-4]。同时联系中国农业生产中经常面临的干早问题、土地沙漠化与石漠化问题 (根本问题是水资源问题),以及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引导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地树立起农学与国家各项事业紧密联系的观念, 增强学生在学科发展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责任感。
3 结合自然辩证法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植物生理学教学不再单纯是对原有的知识和概念的灌输,而是要把理论研究前沿的动态介绍给学生,把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思路介绍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以培养他们科学研究性思维的方式[5]。自然辩证法作为指导科学研究的普遍学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一是利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农学学科以及其他学科,避免死读书;二是利用现象与本质、一般性与特殊性等规律与范畴理解基本概念,如植物生理学课程中“根压”与“伤流”和“吐水”、C3与C4和CAM途径的关系;三是利用对立统一规律理解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如植物生理学课程中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光合作用与光呼吸和暗呼吸既矛盾又统一等。同时可以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出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开展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如在每次上课前,教师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答,学生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生命现象的某一机制、假说的讨论。把自然辩证法思维及学科派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直接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4 在教学实习中践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习中践行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地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生态文明教育,落实“崇尚科学、亲近自然、生态文明”的实践教学理念[5]。如实习前或实习间隙给学生上观摩课,播放大型纪录片《大秦岭》,图文并茂,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实习地秦岭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动植物分布、人文背景等,从而激发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去实习。与理论教学相衔接,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把学生领到田间地头进行教学实习,践行农耕文化,让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小麦、玉米、油菜等陕西主要作物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此外,利用假期开展农村和农业规划实习,在种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开展植物生产认知教育,让学生真正树立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思想,通过采取这些举措,使学生对实习和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如不停地询问生产上的问题,很多问题是同学们从家乡的农业生产经验中发现的。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5 小结
植物生理学教学在突出科学理性教育的同时,正逐步和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找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点,在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的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也充分体现了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教育的价值趋向。
参考文献
[1]施静翰.培养人文精神:综合理科不可缺的教学目标[N].全球教育展望,2001,9.
[2]杨叔子.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应忽视[N].中国科学报,1994-10-16(1,2).
[3]张继澍.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
[4]毕列爵.国之瑰宝汤佩松[N].光明日报,2002-09-13(C).
[5]顾明远.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5(4):1-4.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等农业院校;教学;作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 Q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3-159-02
中国传统教育初露弊端,“重理轻文”现象突出、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等问题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抓住政府对人文素质教育大力扶持、高校开展教学改革等重要历史机遇,重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转变师生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人文精神,营造校园的人文氛围。人文理念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现象,即一定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在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理念,应立足于教学,为教学服务,使教学过程“以人为本”,通过人文教育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兴趣,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1-2]。
1 发挥科学史实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生产中从追究生命现象的原因开始孕育,并且逐渐成长,最后从它的母体生物学中脱胎而出的,又随着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开讲新的章节,首先要讲解涉及这一章节有关内容的发展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勇气和魄力。在讲解《植物的矿质营养》一章时,介绍我国远在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的《荀子·富国篇》中,就有“多粪肥田”的记载,西汉《汜胜之书》已将施肥方式分为基肥、种肥、追肥,19世纪后叶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在农业化学发展中的作用。以植物生理学课程为例,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章中,就要介绍从 1771 年英国人普利斯特利发现光合作用算起,植物生理学的历史已经有200多年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重大成果已七次荣获诺贝尔奖,以及人工模拟这一过程解决粮食问题和能源问题的可能性;在讲解《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一章时,就要介绍生长物质在插条生根、防止脱落、打破休眠、延长贮藏期、人工催熟、化学除草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在讲解《植物的生殖生理》一章时,就要介绍我国劳动人民为解决冬小麦春播不能正常抽穗问题而创造的“七九闷麦法”,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春化”法;还有公元6世纪北魏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描述了“热进仓”贮麦法:“日曝令干,及热埋之”,此法至今仍在民间应用;在讲解其他章节时,就要介绍“试管苗”的繁殖方法,人口聚集、耕地少、沙漠地区以及环境条件特别恶劣的地区,无土栽培将会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农业生产手段,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繁殖,有关渗透调节作用、过氧化作用和逆境蛋白与基因表达等重要的抗逆生理机制的研究工作等诸多进展等[3]。通过这些学科发展历程中闪光点和科学家的了解,真正带着兴趣去学习相关学科,探索生命活动的奥秘。
2 结合我国科学家对植物生理学学科发展的贡献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在学科发展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责任感
纵观我国科学家对植物生理学学科发展的贡献,进行国情和爱国主义情操教育,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理念。该学科发展可追溯到1917年钱崇树在国外发表了一篇有关离子吸收的论文。20年代末,罗宗洛、李继侗和汤佩松先后回国开展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研究,为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素有“国之瑰宝”之称的爱国者汤佩松先生,一生共发表过300余篇论文和专著,几乎研究过植物的每一项重要生理活动,他最先提出为国际公认的“ 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 和“水势” 概念;最先用热力学原理解释呼吸作用中的某些问题;首先提倡今天在中国农业上广泛使用的大棚 (塑料薄膜)栽培技术。由于在该科学上的突出贡献,他在国内外学术界受到普遍尊敬,得到很多荣誉。1983年国际著名刊物《植物生理学年评》(现更名为《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年评》)特约请他用英文写了一篇自传性的文章,题为《抱负、现实与境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西北农学院(西农)的石声汉教授,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学校教学科研事业,除了承担植物生理教学外,还领导和创建了学校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制定了“以水分为中心抗旱生理生化研究”的长远科研规划,提出以水分生理带动栽培技术研究,指明了西北植物生理的科研方向[3-4]。同时联系中国农业生产中经常面临的干早问题、土地沙漠化与石漠化问题 (根本问题是水资源问题),以及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引导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地树立起农学与国家各项事业紧密联系的观念, 增强学生在学科发展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责任感。
3 结合自然辩证法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植物生理学教学不再单纯是对原有的知识和概念的灌输,而是要把理论研究前沿的动态介绍给学生,把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思路介绍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以培养他们科学研究性思维的方式[5]。自然辩证法作为指导科学研究的普遍学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一是利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农学学科以及其他学科,避免死读书;二是利用现象与本质、一般性与特殊性等规律与范畴理解基本概念,如植物生理学课程中“根压”与“伤流”和“吐水”、C3与C4和CAM途径的关系;三是利用对立统一规律理解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如植物生理学课程中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光合作用与光呼吸和暗呼吸既矛盾又统一等。同时可以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出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开展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如在每次上课前,教师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答,学生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生命现象的某一机制、假说的讨论。把自然辩证法思维及学科派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直接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4 在教学实习中践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习中践行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地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生态文明教育,落实“崇尚科学、亲近自然、生态文明”的实践教学理念[5]。如实习前或实习间隙给学生上观摩课,播放大型纪录片《大秦岭》,图文并茂,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实习地秦岭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动植物分布、人文背景等,从而激发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去实习。与理论教学相衔接,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把学生领到田间地头进行教学实习,践行农耕文化,让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小麦、玉米、油菜等陕西主要作物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此外,利用假期开展农村和农业规划实习,在种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开展植物生产认知教育,让学生真正树立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思想,通过采取这些举措,使学生对实习和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如不停地询问生产上的问题,很多问题是同学们从家乡的农业生产经验中发现的。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5 小结
植物生理学教学在突出科学理性教育的同时,正逐步和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找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点,在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的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也充分体现了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教育的价值趋向。
参考文献
[1]施静翰.培养人文精神:综合理科不可缺的教学目标[N].全球教育展望,2001,9.
[2]杨叔子.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应忽视[N].中国科学报,1994-10-16(1,2).
[3]张继澍.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
[4]毕列爵.国之瑰宝汤佩松[N].光明日报,2002-09-13(C).
[5]顾明远.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5(4):1-4.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