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通过“听”、“说”来完成的。良好的听说习惯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有效的互动,并保证他们从这种互动中获益。而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师往往只集中在那些正在“读、讲、说”的学生,而对大部分正在“听”的学生的教育却常常忽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听”这一学习习惯问题的产生,学习的效率也将随之降低。帕玛尔曾写过这样的话:“专心倾听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它在某种程度上耗费着我们的心智,令我们身心疲惫,……”何况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但作为我们老师,应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呢?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听出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当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起来回答时,有的学生心理是明白的,可没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这时老师就会要求其他学生把这个意思说明白,说清楚。例如,我在一节数学课上,曾出了这样一道题:“4台织布机每天织布1800米。增加3台同样的织布机后,每天可以织布多少米?”有个学生列出了这样一个式子:1800×2-1800÷4。当这位学生刚说出这个算式时,有的学生很快判断这个式子是错误的,因为这位学习平时应用题解体能力较弱。当时我没有急着发表自己的观点,就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想的,但他没能把意思表达清楚。于是引导,“我们再一起想想,对的要说出理由,错的也要找出错在哪里,好吗?”……学生在一阵唇枪舌剑后,终于得出算式③是正确的,并弄清了其中的原由。
我这个班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学习比他们逊色的同学说出的算式有些不以为然。将来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光靠个人的力量难以有作为,只有学会与人合作,博采众长,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我们关键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怎样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呢?我认为:(1)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做到“四到”,即眼到、手到、心到、耳到。(2)认真地听同学的发言,做到听出相同点,并加以补充和完善;听出不同点。加以辨析,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3)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在听课过程中,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包括老师说的和学生说的),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问到底,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4)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在解题讨论或研究时,能突破束缚,不墨守陈规,寻找出创造性的解法。(5)多元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听出好习惯,产生智慧和力量的相互交流,学生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二、听出小窍门
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积极的讨论,争着发言,都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却没有耐心去仔细倾听。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石头投进去,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 学生的直觉反应很快,说:“是因为放石子进去了,所以水面就升高了”,有学生想了想后说,“因为就像橡皮在文具盒里,橡皮占了一些地方;石子放进水里,石子也要占地方”,我即使表扬这位同学,“这位同学的发言很有开创性的意义!”虽然个别学生的回答还是和第一位学生一样——在原地绕弯弯;但认真倾听的同学马上作出了反映 “石子占有地方,就是石子占有空间。石子占有空间,所以水面就升高了。” 这是多么精彩、经典的回答啊!就这样,在对这个猜想验证的第二个实验中,学生又有了这样的表现:学生在两个塞满橡皮泥的罐子(底部有个小孔)中,塞入大小不一的积木,盖上盖子后,然后打开盖子用镊子取出积木,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发现各不相同:有的小组发现了“罐子底部有橡皮泥被挤出”;有的小组发现了“罐子里凹洞就是就是积木所占的空间”;其他小组在以上两种观点的基础上,马上发现了“挤出的橡皮泥正好能放入罐子的凹洞里”,进而得出了“积木所占的空间就和凹洞的大小、挤出橡皮泥的大小是一样大”的惊人发现。
所以,作为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发言,有足够的耐心去认真、仔细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他人发言要注意听清别人的每一句话,并从中概括出发言的主题,从中敏锐地捕捉发言中的偏差、疑惑,再有针对进行纠正、补充、反驳,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共同发展。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听出、听懂他人的主题,还可以点拨学生一些小窍门,如:注意听清楚发言的第一句话,关注最后一句话,抓住发言时重申的话……。教师重申学生的的某段发言,用意在于引起同学的注意,提醒他们要留神听学生的发言,即使判断发言的正误,认真做好小老师,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听出闪光点
其实让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极有益的:可以培养他们捕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会鉴别比较的能力,其中包括从错误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闪光点。例如:在上《三角形的分类》是,教师只露出一个锐角而遮挡住其余两角,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这是锐角三角形!”立即有出来反对的,说:“也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又补充说:“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最后有综合以上三名同学的回答:“因为有各种可能,所以无法确定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在这次探讨中,前三位学生凭借各自的猜测,说这个只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些说法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因而不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第四位同学汲取了前三人回答中的正确因素,抓住了闪光点,并加以归纳,出了严密而完整的回答。在学生探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发表任何意见,既不赞许,也不否认,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地凭借自己的鉴别力去独立的思考,作出判断。
这其中,像采用恰当的方式——成对倾听(如同桌相互听、按各自兴趣听、按其他规则倾听等等),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对方的观点,提高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发展鉴别式思维的能力,比较自己、别人的观点,从而取长补短;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懂得尊重他人、捍卫自己的真理。因为在倾听同伴的发言时,学生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听的,而老师讲课时这种怀疑的态度就微乎其微了。可以说,在听老师讲课时,学生的鉴别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尤其是对权威的服从心理的影响。
在教学中,倾听,是一门学问;倾听,是一种艺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去探求新方法去引导,去培养。
一、听出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当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起来回答时,有的学生心理是明白的,可没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这时老师就会要求其他学生把这个意思说明白,说清楚。例如,我在一节数学课上,曾出了这样一道题:“4台织布机每天织布1800米。增加3台同样的织布机后,每天可以织布多少米?”有个学生列出了这样一个式子:1800×2-1800÷4。当这位学生刚说出这个算式时,有的学生很快判断这个式子是错误的,因为这位学习平时应用题解体能力较弱。当时我没有急着发表自己的观点,就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想的,但他没能把意思表达清楚。于是引导,“我们再一起想想,对的要说出理由,错的也要找出错在哪里,好吗?”……学生在一阵唇枪舌剑后,终于得出算式③是正确的,并弄清了其中的原由。
我这个班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学习比他们逊色的同学说出的算式有些不以为然。将来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光靠个人的力量难以有作为,只有学会与人合作,博采众长,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我们关键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怎样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呢?我认为:(1)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做到“四到”,即眼到、手到、心到、耳到。(2)认真地听同学的发言,做到听出相同点,并加以补充和完善;听出不同点。加以辨析,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3)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在听课过程中,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包括老师说的和学生说的),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问到底,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4)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在解题讨论或研究时,能突破束缚,不墨守陈规,寻找出创造性的解法。(5)多元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听出好习惯,产生智慧和力量的相互交流,学生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二、听出小窍门
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积极的讨论,争着发言,都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却没有耐心去仔细倾听。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石头投进去,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 学生的直觉反应很快,说:“是因为放石子进去了,所以水面就升高了”,有学生想了想后说,“因为就像橡皮在文具盒里,橡皮占了一些地方;石子放进水里,石子也要占地方”,我即使表扬这位同学,“这位同学的发言很有开创性的意义!”虽然个别学生的回答还是和第一位学生一样——在原地绕弯弯;但认真倾听的同学马上作出了反映 “石子占有地方,就是石子占有空间。石子占有空间,所以水面就升高了。” 这是多么精彩、经典的回答啊!就这样,在对这个猜想验证的第二个实验中,学生又有了这样的表现:学生在两个塞满橡皮泥的罐子(底部有个小孔)中,塞入大小不一的积木,盖上盖子后,然后打开盖子用镊子取出积木,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发现各不相同:有的小组发现了“罐子底部有橡皮泥被挤出”;有的小组发现了“罐子里凹洞就是就是积木所占的空间”;其他小组在以上两种观点的基础上,马上发现了“挤出的橡皮泥正好能放入罐子的凹洞里”,进而得出了“积木所占的空间就和凹洞的大小、挤出橡皮泥的大小是一样大”的惊人发现。
所以,作为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发言,有足够的耐心去认真、仔细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他人发言要注意听清别人的每一句话,并从中概括出发言的主题,从中敏锐地捕捉发言中的偏差、疑惑,再有针对进行纠正、补充、反驳,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共同发展。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听出、听懂他人的主题,还可以点拨学生一些小窍门,如:注意听清楚发言的第一句话,关注最后一句话,抓住发言时重申的话……。教师重申学生的的某段发言,用意在于引起同学的注意,提醒他们要留神听学生的发言,即使判断发言的正误,认真做好小老师,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听出闪光点
其实让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极有益的:可以培养他们捕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会鉴别比较的能力,其中包括从错误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闪光点。例如:在上《三角形的分类》是,教师只露出一个锐角而遮挡住其余两角,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这是锐角三角形!”立即有出来反对的,说:“也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又补充说:“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最后有综合以上三名同学的回答:“因为有各种可能,所以无法确定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在这次探讨中,前三位学生凭借各自的猜测,说这个只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些说法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因而不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第四位同学汲取了前三人回答中的正确因素,抓住了闪光点,并加以归纳,出了严密而完整的回答。在学生探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发表任何意见,既不赞许,也不否认,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地凭借自己的鉴别力去独立的思考,作出判断。
这其中,像采用恰当的方式——成对倾听(如同桌相互听、按各自兴趣听、按其他规则倾听等等),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对方的观点,提高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发展鉴别式思维的能力,比较自己、别人的观点,从而取长补短;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懂得尊重他人、捍卫自己的真理。因为在倾听同伴的发言时,学生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听的,而老师讲课时这种怀疑的态度就微乎其微了。可以说,在听老师讲课时,学生的鉴别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尤其是对权威的服从心理的影响。
在教学中,倾听,是一门学问;倾听,是一种艺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去探求新方法去引导,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