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两年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育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小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的感悟力,能够从应用题中提取到关键信息并进行解答,从而找到准确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本文主要针对中高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进行分析,探究最为高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之所以被小学数学教学归类为重难点,主要是因为它针对的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看到应用题就产生恐惧心理,更不用说去准确高效的解答问题。对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找准应用题的切入点,高效解题。
一、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时,没有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在理解起來较为困难。久而久之,学生渐渐丧失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恐惧心理。此外,虽然中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一层次,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是小学生的常态。
(二)只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数学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应用题时,教师通常会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出发,不会对题目整体的实际意义进行探索,对题目中所涉及到的公式概念也没有深层次的讲解,只是把解题过程灌输给学生。学生表面上是听懂了,但遇到其他类似应用题时学生还是呈现出茫然的状态。
(三)将应用题“类型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解答出应用题,教师通常会将应用题“类型化”。让学生记住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方式,然后再遇到相似应用题时能够进行套用。这样一来,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没有创新意识,逐渐形成思维惰性。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
针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基础,且能够熟知应用题的一些常用解题方法。这就方便教师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教师在针对一道应用题进行条件的补充,就能够得出不同的求解方式。这对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应用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也能够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养成从不同角度分析的习惯。
例如,“现在要为体育馆建立一条跑道,如果在前八天修了728米,以这种速度继续修建,那么还需要24天修完,问这条跑道一共多少米?”针对这道应用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归一法,先求出一天修建的米数,接着求出24天一共能够修建多少米,在与前8天的相加就可以得到总长度。其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分数的概念,先得出总天数,再得出8天占总天数的多少,最后就能够求出总长度。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数字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一)将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数学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数学中的应用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应用题的解答,教师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元素,将其与教材相结合,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好的掌握应用题知识,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例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列出应用题“假设现在箱子里有96个乒乓球,如果想要每次拿出的乒乓球个数相同,且到最后能够正好拿完,请问有多少种拿法?”这一应用题主要考察的是因数的概念。分析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将每次拿的乒乓球数与拿的次数相乘等于96才能符合题意。这就需要每次拿的数量与拿的次数都为96的因数,换种说法就是求96的因数有多少?学生学完因数这一概念后,很容易得出96的因素有12个。但是,1和96不符合题意,应当排除,所以得出有10种拿法。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应用题的学习和解答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组织各种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应用题的解题方式,以此来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场景,让学生们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应用题的探究。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游戏币,让学生模拟购物的场景,在此过程中能够针对一些应用题进行解答。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思考,从而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这样才能进行更加高效的应用题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高年级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为他们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将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兆辉.刍议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以及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73-174.
[2]杨化芹.把握生活的钥匙——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06):53.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之所以被小学数学教学归类为重难点,主要是因为它针对的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看到应用题就产生恐惧心理,更不用说去准确高效的解答问题。对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找准应用题的切入点,高效解题。
一、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时,没有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在理解起來较为困难。久而久之,学生渐渐丧失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恐惧心理。此外,虽然中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一层次,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是小学生的常态。
(二)只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数学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应用题时,教师通常会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出发,不会对题目整体的实际意义进行探索,对题目中所涉及到的公式概念也没有深层次的讲解,只是把解题过程灌输给学生。学生表面上是听懂了,但遇到其他类似应用题时学生还是呈现出茫然的状态。
(三)将应用题“类型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解答出应用题,教师通常会将应用题“类型化”。让学生记住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方式,然后再遇到相似应用题时能够进行套用。这样一来,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没有创新意识,逐渐形成思维惰性。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
针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基础,且能够熟知应用题的一些常用解题方法。这就方便教师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教师在针对一道应用题进行条件的补充,就能够得出不同的求解方式。这对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应用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也能够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养成从不同角度分析的习惯。
例如,“现在要为体育馆建立一条跑道,如果在前八天修了728米,以这种速度继续修建,那么还需要24天修完,问这条跑道一共多少米?”针对这道应用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归一法,先求出一天修建的米数,接着求出24天一共能够修建多少米,在与前8天的相加就可以得到总长度。其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分数的概念,先得出总天数,再得出8天占总天数的多少,最后就能够求出总长度。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数字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一)将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数学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数学中的应用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应用题的解答,教师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元素,将其与教材相结合,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好的掌握应用题知识,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例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列出应用题“假设现在箱子里有96个乒乓球,如果想要每次拿出的乒乓球个数相同,且到最后能够正好拿完,请问有多少种拿法?”这一应用题主要考察的是因数的概念。分析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将每次拿的乒乓球数与拿的次数相乘等于96才能符合题意。这就需要每次拿的数量与拿的次数都为96的因数,换种说法就是求96的因数有多少?学生学完因数这一概念后,很容易得出96的因素有12个。但是,1和96不符合题意,应当排除,所以得出有10种拿法。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应用题的学习和解答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组织各种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应用题的解题方式,以此来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场景,让学生们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应用题的探究。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游戏币,让学生模拟购物的场景,在此过程中能够针对一些应用题进行解答。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思考,从而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这样才能进行更加高效的应用题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高年级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为他们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将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兆辉.刍议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以及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73-174.
[2]杨化芹.把握生活的钥匙——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