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所以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语文考试的成败。中考作文试题五花八门,很多同学无从下手,找不到路子,寻不到捷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是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把握,就决定了作文分数。中考作文得高分,无外乎要达到几个要求。
一是语言好,中考作文语言在表述清楚的前提下,一定要有文采。一段精彩的语言放置在开篇,一句经典的语句收束全文,定会使文章引人入胜。二是结构巧,考场作文结构必须要巧妙。要做到分分钟内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所以构思当然要巧,开头、结尾、中间主体部分设计都要尽量巧妙。三是选材新,中考作文素材的新颖,无疑也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个重要法宝。选材新颖独特,可以使作文在众多平凡之作中脱颖而出。四是立意深,一篇立意深刻的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立意深刻也是写作中最难达到的高度,却也是最能决定作文分数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文能力是同学们人生阅历的一个展现,这种阅历一是来自生活,二是来自阅读。把生活与阅读进行整合,然后再表达出来,就是人生境界的表述。
同学们的人生阅历少,许多对人生、人性、生活、世界的认知与表述还需要靠阅读来提升。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阅读积累。可能许多同学手中都有一本厚厚的积累本,但本子里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句子、语段,我们却无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我们不仅要善于把握各种渠道进行积累,积累后还要进行分解归类。
首先,不能遗忘课本中的人物和语言。同学们可以积累教材中许多精彩的语句或人物故事。例如鲁迅《故乡》的结尾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充满了人生意味的语句,同学们可以把它当作“理想”或“勇敢”之类的作文的结尾点题句使用。再如《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款款忠心,天地可鉴。作为人臣的楷模,忠良的代表,他的尽忠职守,为蜀汉的默默奉献,同学们可以用作关于“责任”“奉献”“忠诚”等作文的素材使用。再如《邓稼先》中的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闻一多、《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的探险队,还有拥有旷达情怀的苏轼、胸怀万民的范仲淹、果敢与忠勇的唐雎、大智又大勇的愚公、理智又忠诚的邹忌、深谋远虑的曹刿……所有这些人物,同学们都可以仔细研读,作为自己写作中的素材。对于教材中的选文,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阅读,例如,《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的身世经历,《史记》中的故事,以及《史记》的价值,同学们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进行积累。类似的,孟子的名言、孔子的语录、墨子的行为、庄子的精神……这些都可以成为信手拈来的素材。对于教材中的这些素材,同学们可以边学习知识,边梳理积累。
其次,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如何在繁多的课外读物中筛选出我们需要的素材呢?同学们如果没有时间去读大部头的经典名著,可以读一些经典、优美、深刻的短文,可以选择一些名家的名篇、名家的点评、诗词名句的鉴赏,还有一些快餐类型的短文集,例如《智慧背囊》系列、《时文选萃》系列、《意林故事》系列等。在阅读时,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结合,文章中的故事可以略读,故事结尾处的点睛之笔要细读,而且要记到积累本上。同学们在积累这些语句时,还要对其进行简要分析,要对其进行定位,谈谈该句子或语段适用于什么样的作文主题。
例如,“一个人重要的不是站在什么位置,而是朝哪个方向走。”这句话,讲的是目标、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它适用于写“目标”“理想”这类作文的开头,也可以写在结尾作点题之用。诗人鲁藜在诗歌《泥土》中写道:“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这首诗适用于放低自己、以退为进、谦虚等主题的作文。如果我们能把类似的经典语句都进行这样的积累与归类,就可提高积累的质与量了。
最后,有效利用影视传媒。影视传媒也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素材的一个有效渠道。特别是一些时事热点、各界的领军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中考作文的盘中餐。例如每年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他们或坚强,或勇敢,或担当,或善良,或无私……许多我们在作文中需要表达的有关生活与人生的诸多感悟,都能在他们的身上找到缩影。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人物事迹恰当地写到自己的作文中,就会成为作文观点表述的有力证据,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与时尚性,扩大文章的广度,同时也加深文章的深度。对于这样的素材,同学们可以按类型分别进行积累。也可以按作文主题的关键词进行积累。例如,责任类: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带领村民致富,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格桑德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李文波……同学们可以了解人物事迹,然后按人物精神品质进行归类整理,方便平时随时翻阅。与此方法相同,有关奉献、善良、爱心等主题的素材,都可以这样进行积累。
中考作文考查我们对生活、人生的认知与判断,无外乎是关于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正确认识。中考作文题目看似多而杂,毫无抓手,但跳出各种题目,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来看,就是有关人性的美好品质、人生的态度等几方面关键词,例如:善良、宽容、诚实、无私、坚强、勇敢、乐观、正直、谦虚、勤奋、责任、理解、尊重、选择、自信、理想、信念、目标……紧紧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素材积累,就不会出现写作时“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无力感了。
同学们记住,作文分数的提升,不仅要善于积累,而且还要善于归类和整理!把阅读面变宽,把积累本变薄!
一是语言好,中考作文语言在表述清楚的前提下,一定要有文采。一段精彩的语言放置在开篇,一句经典的语句收束全文,定会使文章引人入胜。二是结构巧,考场作文结构必须要巧妙。要做到分分钟内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所以构思当然要巧,开头、结尾、中间主体部分设计都要尽量巧妙。三是选材新,中考作文素材的新颖,无疑也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个重要法宝。选材新颖独特,可以使作文在众多平凡之作中脱颖而出。四是立意深,一篇立意深刻的文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立意深刻也是写作中最难达到的高度,却也是最能决定作文分数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文能力是同学们人生阅历的一个展现,这种阅历一是来自生活,二是来自阅读。把生活与阅读进行整合,然后再表达出来,就是人生境界的表述。
同学们的人生阅历少,许多对人生、人性、生活、世界的认知与表述还需要靠阅读来提升。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阅读积累。可能许多同学手中都有一本厚厚的积累本,但本子里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句子、语段,我们却无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我们不仅要善于把握各种渠道进行积累,积累后还要进行分解归类。
首先,不能遗忘课本中的人物和语言。同学们可以积累教材中许多精彩的语句或人物故事。例如鲁迅《故乡》的结尾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充满了人生意味的语句,同学们可以把它当作“理想”或“勇敢”之类的作文的结尾点题句使用。再如《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款款忠心,天地可鉴。作为人臣的楷模,忠良的代表,他的尽忠职守,为蜀汉的默默奉献,同学们可以用作关于“责任”“奉献”“忠诚”等作文的素材使用。再如《邓稼先》中的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闻一多、《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的探险队,还有拥有旷达情怀的苏轼、胸怀万民的范仲淹、果敢与忠勇的唐雎、大智又大勇的愚公、理智又忠诚的邹忌、深谋远虑的曹刿……所有这些人物,同学们都可以仔细研读,作为自己写作中的素材。对于教材中的选文,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阅读,例如,《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的身世经历,《史记》中的故事,以及《史记》的价值,同学们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进行积累。类似的,孟子的名言、孔子的语录、墨子的行为、庄子的精神……这些都可以成为信手拈来的素材。对于教材中的这些素材,同学们可以边学习知识,边梳理积累。
其次,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如何在繁多的课外读物中筛选出我们需要的素材呢?同学们如果没有时间去读大部头的经典名著,可以读一些经典、优美、深刻的短文,可以选择一些名家的名篇、名家的点评、诗词名句的鉴赏,还有一些快餐类型的短文集,例如《智慧背囊》系列、《时文选萃》系列、《意林故事》系列等。在阅读时,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结合,文章中的故事可以略读,故事结尾处的点睛之笔要细读,而且要记到积累本上。同学们在积累这些语句时,还要对其进行简要分析,要对其进行定位,谈谈该句子或语段适用于什么样的作文主题。
例如,“一个人重要的不是站在什么位置,而是朝哪个方向走。”这句话,讲的是目标、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它适用于写“目标”“理想”这类作文的开头,也可以写在结尾作点题之用。诗人鲁藜在诗歌《泥土》中写道:“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这首诗适用于放低自己、以退为进、谦虚等主题的作文。如果我们能把类似的经典语句都进行这样的积累与归类,就可提高积累的质与量了。
最后,有效利用影视传媒。影视传媒也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素材的一个有效渠道。特别是一些时事热点、各界的领军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中考作文的盘中餐。例如每年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他们或坚强,或勇敢,或担当,或善良,或无私……许多我们在作文中需要表达的有关生活与人生的诸多感悟,都能在他们的身上找到缩影。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人物事迹恰当地写到自己的作文中,就会成为作文观点表述的有力证据,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与时尚性,扩大文章的广度,同时也加深文章的深度。对于这样的素材,同学们可以按类型分别进行积累。也可以按作文主题的关键词进行积累。例如,责任类: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带领村民致富,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格桑德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李文波……同学们可以了解人物事迹,然后按人物精神品质进行归类整理,方便平时随时翻阅。与此方法相同,有关奉献、善良、爱心等主题的素材,都可以这样进行积累。
中考作文考查我们对生活、人生的认知与判断,无外乎是关于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正确认识。中考作文题目看似多而杂,毫无抓手,但跳出各种题目,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来看,就是有关人性的美好品质、人生的态度等几方面关键词,例如:善良、宽容、诚实、无私、坚强、勇敢、乐观、正直、谦虚、勤奋、责任、理解、尊重、选择、自信、理想、信念、目标……紧紧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素材积累,就不会出现写作时“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无力感了。
同学们记住,作文分数的提升,不仅要善于积累,而且还要善于归类和整理!把阅读面变宽,把积累本变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