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8月27日习近平在天津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2014年8月15日,习近平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
2014年2月8日,习近平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交谈时说:“我们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可见体育之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目前学校的体育工作不容乐观。
一、体育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看,我们农村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师资较弱。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其它科任教师兼职,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的编制。二、学校迫于成绩的压力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很多学校上半学期还能正常按课表开体育课,到下半学期就停了,就被考试科目挤占了。三、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由于教师不是专业,没有专业技能和理论,导致大部分教师上课只是应付。有的只是放羊式的教学,一个篮球搞定。四、学生、家长认识不到位。很多学生、家长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觉得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
二、未来体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运动激情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积极引导他们参与锻炼,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和身体上的满足。一是要精心设计活动。通过体育课、课间操、业余锻炼等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活动的先行设计。二是要丰富组织形式。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的趣味性,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可以調动他们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改变评价标准。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教师用传统的体育评价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即使这个学生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及格”。因此,我们对学生可以“不求完美”,让他们对学业有轻松的感觉,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
(二)养成体育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而体育习惯更是一种自发的、能使人从中获得快乐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是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其实,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二是要促进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形成。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达到目标,同时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培养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应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除了要进行技术教学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他们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调动他们的运动兴趣,促进他们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练习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使锻炼成为他们的自主活动,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营造体育氛围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得到不同形式、潜移默化的体育影响,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并转为体育行为,进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育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如: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开辟体育常识橱窗以及指导学生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等。
2014年2月8日,习近平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交谈时说:“我们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可见体育之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目前学校的体育工作不容乐观。
一、体育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看,我们农村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师资较弱。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其它科任教师兼职,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的编制。二、学校迫于成绩的压力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很多学校上半学期还能正常按课表开体育课,到下半学期就停了,就被考试科目挤占了。三、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由于教师不是专业,没有专业技能和理论,导致大部分教师上课只是应付。有的只是放羊式的教学,一个篮球搞定。四、学生、家长认识不到位。很多学生、家长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觉得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
二、未来体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运动激情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积极引导他们参与锻炼,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和身体上的满足。一是要精心设计活动。通过体育课、课间操、业余锻炼等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活动的先行设计。二是要丰富组织形式。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的趣味性,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可以調动他们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改变评价标准。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教师用传统的体育评价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即使这个学生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及格”。因此,我们对学生可以“不求完美”,让他们对学业有轻松的感觉,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
(二)养成体育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而体育习惯更是一种自发的、能使人从中获得快乐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是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其实,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二是要促进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形成。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达到目标,同时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培养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应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除了要进行技术教学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他们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调动他们的运动兴趣,促进他们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练习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使锻炼成为他们的自主活动,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营造体育氛围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得到不同形式、潜移默化的体育影响,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并转为体育行为,进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育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如: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开辟体育常识橱窗以及指导学生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