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美术教育背景下的色彩教学分析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ong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考美术教育背景下色彩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分为重技能轻理论、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等。随后提出了促进色彩教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包括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色彩训练等方面,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9-0000-00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也得到较大的提升,其中色彩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美术中的必考内容。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课程的分析、研究工作,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果。对于学生来说,高中正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色彩教学的课堂质量也就关系着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教师要做好色彩教学的备课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 基于高考美术教育背景下色彩教学中的问题
  1.1 重技能轻理论
  由于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高中的色彩教学较为偏向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在短时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色系、色谱等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非创作性教学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长时间地练习各种绘画技巧,却没有进一步了解色彩运用的时间。色彩教学中理论教学的忽视,容易造成学生缺乏艺术相关的历史文化修养和色彩美学修养,导致学生产生认知上的错误,只将色彩颜料当做应付考试的工具,把色彩看成考试的答案,不加以深入分析,同时造成学生在色彩创作过程缺乏审美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1.2 教学形式单一
  对于高考,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美术教学中庞大的色彩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不可避免教师的强行灌输和学生的死记硬背。高考色彩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根据高考的内容和题材来进行安排的。其中内容包括对风景、景物、人物形象的写生等方面。在处理面、线、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考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程式化的训练方式。通过长时间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形成机械性创作,在绘画过程中如同公式的套用一样。在描画客观事物的過程中,通过相同主观意识的加入,导致学生的创作风格具有一致性,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色彩敏感度以及自身的感受能力,扼杀学生创作力。
  1.3 学生缺乏主动性
  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主动性。在高考美术教育色彩学习中,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主动学习的学生在创作能力和学习效率上都会高于被动学习的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性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学生的心态和思维。美术创作主要是受人们主观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在学习压力的督促下,学生容易生产抵抗情绪,从而不能有效地把握色彩的整体运用。创作的失败,容易加深学生的恐慌心理,甚至对美术产生恶感。
  2 如何有效提升色彩教学的课堂效率
  2.1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色彩教学中的理论讲解不仅是简单介绍形体和颜色、颜色和颜色之间的联系,还要结合民族的文化特征、美术的发展史等内容,进一步了解美术中不同色彩的表达形式。色彩运用是美术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比如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中西绘画中不同的色彩表现形式,例如介绍一些西方的色粉画、水彩画、油画等绘画形式以及我们传统的中国画。通过这些画作色彩形式的对比分析向学生讲述不同色彩中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色彩在不同情境中不同的情感意义和审美趣味。将现实中的色彩运用案例引进色彩教学理论知识授课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进行色彩教学,能够帮助色彩教学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2.2 创新教学模式
  同其他教学形式相比,色彩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情感和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多方面技能、多层次的知识以及多角度的理论。由此就需要改善传统机械、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型教学模式,增加课程的色彩丰富性,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1]。比如教师可以在色彩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在陶器、木板、布匹等物品中进行色彩训练,让学生通过体验不同介质上不同的绘画感觉来增加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了解,从而扩大学生在色彩学习中的创作思维。随着我们逐渐步入二十一世纪,一个处于不断发展的时代,教师也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创新教学形式,培养新世纪的人才。通过色彩的多元教学能够扩宽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接受色彩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感知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学习态度就等于用心灵、大脑和眼睛主动去发现色彩,这种发现就是一个认知和探索的过程,除此之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运用色彩绘画和适应社会环境。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色彩已经不在拘束于单纯的画布和画纸,因此学生也应该创新对色彩表现的认识,不在拘束于传统的色彩。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在相关培训机构中接受高考美术教育的。相对于学校来说,培训机构更接近于一种企业经营,机构中的教师队伍较为复杂混乱,大部分教师都擅长色彩技能或是绘画技能教学,教师的美术素质也参差不齐,从而削弱了艺术理论、艺术形态、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在使用色彩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在进行色彩创作时缺少自主创作和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高考美术教育中不能接受到系统全面的色彩教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有助于色彩教学整体效率的提升。因此要加强高考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比如相关部门应该组织机构教师和学校教师统一参加系统的培训,并结合考核制度,特别是在距离较远以及考生较为密集的区域,组织教师的集体培训,从而提高美术教师在色彩教学中的课堂效率。
  2.4 强化色彩训练
  色彩的训练其实就是掌握设计元素对画面效果的影响作用。只有掌握色彩元素在绘画中的应用技巧才能保证绘画创作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高考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色彩训练。比如学生在色彩训练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边长为五厘米的正方格,然后在将其分为25个小格子,让学生通过颜色去体现辣、甜、酸、苦等各种味道的感觉,或是让学生用颜色表现出冬、夏、春、秋这四个季节[2]。通过种种的色彩训练让学生充分充分感受到色彩的魅力,从而增加学生对色彩的喜爱,享受色彩的乐趣。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指导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好的习惯,通过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色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提高色彩教学的课堂质量首先就需要保证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做好课前备课准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游志安.浅谈美术高考色彩备考教学的有效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7,(06):172.
  [2]张刚明.高考美术教育背景下的色彩教学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7,(12):110-111.
  作者简介:张建军(1965—),男,河南郑州人,大专,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美术。
其他文献
讨论了文献型 CD- ROM数据库质量的评价标准。从出版目的和内容范围、数据的组织形式和检索能力、运行环境和安装条件、出版和生产单位的权威性、价格等五个方面讨论一般评价
介绍了“中国烟草科教网”的两种动态信息发布技术——采用ASP语言编写的动态信息发布系统和iBASEWeb网上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其具体实现过程。
《论语·里仁》所载曾子之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孔子“一贯之道”的定论。但是,这个未经孔子审定的定论是很可怀疑的。它涉及孔子学说的精髓,故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所选的原文是由张晓山、李周主编的《中国农村发展道路》一书的第四章。源文本是农业经济类文本,第四章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所有制变革,主要介绍了中国
2010年底,笔者对龙岩市某商场自动扶梯进行年检时,对运行的自动扶梯进行了节能分析。商场日常运行38台自动扶梯,以1台自动扶梯的驱动电机7.5kW(其它部分用电较少,暂且忽略)来
目的探讨柚皮苷是否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通路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35 mmol/L的高浓度葡萄糖(高糖,HG)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建立HG
通过对VBI数据广播及其特点的介绍,论述了它在图书馆自动化中应用的优势,以及VBI数据广播应用之一的“星空放送”在图书馆自动化中的实现方法。
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文献检索领域的一个主要分支。文中分折了神经网络的主要特点 ,说明了在提高检索效率上存在着极大优势 ,并从对人的思维的适应性这一角度分析了它
摘要:鄂西地区拥有丰富深厚的民间歌谣资源,在千百年的历史衍变和活态流变中,这些作品逐渐呈现出一些具有多元性与活态性的艺术表征。大体来看,本地区歌谣呈现出唱说演合的丰富表现、词歌乐舞的综合呈现、活态多变的即兴展现、原始生态的情境重现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征形态。这些既是鄂西地区地域文化多元发展与活态传承的历史见证,更是本地区民众审美意识与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鄂西;民间歌谣;艺术表征;音
子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刚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