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但是在教育中存在许多困难,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差,试验实训相对薄弱,学生就业困难认识不足等客观制约因素。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尽最大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备课是教授的基础,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大纲,认真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不断培养自身的讲授能力,做到思路、语言清晰,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准备活动 知与未知 知识与能力 局部与全局 新与旧 难与易 知识与品德
在这三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认为,教师要想在教学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达到教学的目的必须要妥善的处理六种关系。
一、“已知”和“未知”的关系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未知”到“知”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将“已知”转化为“他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已知”和学生的“未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已知”。所谓教师的“已知”,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教材成了解决教师本身的“知”与“未知”的矛盾的过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钻研教材时要以一章为钻研对象,进行知识排队,抓住主线,明确重点,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网。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接受能力相对就要弱一些。所以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必须大量的涉及前面的知识,通过回忆,知识能够对接。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备课不但要钻研教材,同时还应钻研如何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决不等于能力。因此,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因素,是钻研教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好方法。同时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
三、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有的教师说,研究教材好比下围棋,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好每一个子。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在研究教材中不可忽视。若以整个化学作为全局,那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各个局部。若以化学实验作为一个全局,那么仪器、药品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取、物质的检验、定量实验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各个部分。教师只有心中有全局,处理各章各节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功夫应该下到何处。
四、新与旧的关系
化学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了新知识与旧知识,已知与未知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产生了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问题。钻研教材就要深入研究这种新与旧的关心,力求以“旧”引“新”,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这个新旧的辨证关系,是我们钻研教材时应该注意掌握的教材方法论原则。
五、难与易的关系
化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而且有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形形色色的物质的性质,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又要求学生要有教强的理解能力的判断能力。因此,化学学科教学确有难的一面。教师钻研教材,就是要设法化“繁”为简,化“隐”为现,化“难”为易。比如分散难点,多做实验,联系实际,由旧到新,搭桥过河,进行类比等都的化难为易的有效方法。此外,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化难为易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能对教材钻深研透,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组织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就变为“易”了。同时,一定把握由浅入深的方法。
六、知识与品德的关系
我们应当既教书又育人。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方面,化学教师不可能只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教师总会以自己的身教言教去影响学生的言行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化学教材中也确实蕴含着丰富发教育因素,如唯物主义思想、辨证的思维方法、爱过注意思想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精神与创造精神等等。
综合上述的六个方面,我觉得他们是相互渗透的,相互联系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至少能够很好的完成这六个方面。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我们做教师的骄傲也是学校对我们的期望。
参考文献:
[1]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
[2]万锦.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关键词:教学准备活动 知与未知 知识与能力 局部与全局 新与旧 难与易 知识与品德
在这三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认为,教师要想在教学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达到教学的目的必须要妥善的处理六种关系。
一、“已知”和“未知”的关系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未知”到“知”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将“已知”转化为“他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已知”和学生的“未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已知”。所谓教师的“已知”,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教材成了解决教师本身的“知”与“未知”的矛盾的过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钻研教材时要以一章为钻研对象,进行知识排队,抓住主线,明确重点,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网。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接受能力相对就要弱一些。所以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必须大量的涉及前面的知识,通过回忆,知识能够对接。
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备课不但要钻研教材,同时还应钻研如何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决不等于能力。因此,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因素,是钻研教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好方法。同时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
三、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有的教师说,研究教材好比下围棋,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好每一个子。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在研究教材中不可忽视。若以整个化学作为全局,那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等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各个局部。若以化学实验作为一个全局,那么仪器、药品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取、物质的检验、定量实验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各个部分。教师只有心中有全局,处理各章各节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功夫应该下到何处。
四、新与旧的关系
化学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了新知识与旧知识,已知与未知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产生了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问题。钻研教材就要深入研究这种新与旧的关心,力求以“旧”引“新”,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这个新旧的辨证关系,是我们钻研教材时应该注意掌握的教材方法论原则。
五、难与易的关系
化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而且有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形形色色的物质的性质,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又要求学生要有教强的理解能力的判断能力。因此,化学学科教学确有难的一面。教师钻研教材,就是要设法化“繁”为简,化“隐”为现,化“难”为易。比如分散难点,多做实验,联系实际,由旧到新,搭桥过河,进行类比等都的化难为易的有效方法。此外,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化难为易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能对教材钻深研透,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组织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就变为“易”了。同时,一定把握由浅入深的方法。
六、知识与品德的关系
我们应当既教书又育人。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方面,化学教师不可能只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教师总会以自己的身教言教去影响学生的言行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化学教材中也确实蕴含着丰富发教育因素,如唯物主义思想、辨证的思维方法、爱过注意思想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精神与创造精神等等。
综合上述的六个方面,我觉得他们是相互渗透的,相互联系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至少能够很好的完成这六个方面。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我们做教师的骄傲也是学校对我们的期望。
参考文献:
[1]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
[2]万锦.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