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师的苦与乐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ing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就喜欢雕刻、手工,“文革”时做的枪跟真的一样,拿在手里还把隔壁老太太吓了一跳。
  我出生在1953年,像我这个岁数的人经历的事很多,我感觉有点生不逢时,什么苦都吃过。
  上小学的时候赶上三年饥荒,印象中从小就吃不饱。我家虽在太原市区,但粮食配给特别少,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过得很艰难。后来因为孩子多养不活,把三姐送了人。
  小学六年毕业,又赶上“文革”,没上过中学。我去菜场帮忙卸货,或者去其他地方打零工,帮衬家里。我排行老五,是家里最大的男孩,上面四个姐姐,比我小四岁的弟弟也很早就出来赚钱养家。
  上山下乡时我虽然没到过农村,但是也赶上三线建设。1970年我就进了铁道建设兵团,开山放炮,修原平到北京的铁路,也是战备线,—修就是三年。那时唯一的感觉就是累,每天夯土、抬石头,还经常搞会战,天不亮就出发,天黑很久之后才回来。记得有段时间规定的标准是每人每天九方土,把九方土都夯进去了才能吃饭。
  累是累,可是能吃饱饭了。那段时间我长了个子,也练出了力气。以前我又瘦又小,每天提不起精神,在铁建的三年彻底改变。
  回城之后分配工作,我被分到省手工业管理局下面的太原市第二木器社,做木工。最初打得最多的就是棺材,再就是办公桌椅。那会儿人穷,没有人家里打家具的。“文革”结束后,慢慢要打一些大立柜啊、茶几啊,就练出手艺了。
  我从小喜欢美术,恢复高考的时候,也期望着上大学改变命运,可是文化底子还是太差,奋斗了三年都没考上。因为备考要放弃工作,又迟迟不肯结婚,家里也有些不满。后来我又调去做电焊,但单位效益一直不好。
  到了80年代中期,地方上逐渐开始拍电影电视剧,需要做道具的人手。我父亲是省话剧团的导演,他们有时会找来,有合适的机会我就帮着做一点。后来我干脆从单位辞职,专门跟剧组,在自由职业状态下过了十几年。
  剧组时有时无,没有单位总是没保障。直到2000年,省话剧院终于要我去做道具师。—开始是临时的,直到去年才给我转正,结果今年又赶上文化体制改革,国有院团都要转为企业。以后大概都没有编制,改成聘任制了。
  好在我有—份喜欢的工作。做道具师让我感到如鱼得水,不管剧组要求什么样的器物,我都没有被难住过。
  第一次接触电视剧是在山西拍《唐王开基》,讲李世民在山西起兵的故事。李世民床头的墙上需要一个带虎头的虎皮毡子,我拿塑料泡沫先雕出一个虎头的形状,再粘上皮毛和胡须。当时觉得还不错,现在看来问题不少,很多地方都不像。
  后来我陆续跟过一些剧组。拍现代戏,我们基本类似搬运工。拍历史戏,所有用具都要“无中生有”,小到酒杯、扇子,大到城门、门口的大石狮子,每一样都要现做。做得最多的是矛和盾,一打仗就需要成百上千。
  做古代的东西需要查大量资料,那时候没有网络,我就去省图书馆查,什么朝代用什么材质的器皿,时兴什么样的花纹,一点都不能弄错。唐朝的故事你用隋朝的器皿可以,但是出现明清的瓷器就不对头了。
  我参与拍过的大戏有《三国演义》、《神探狄仁杰》、《张学良》等等,有时候跟剧组在外景地—拍就是一年。
  《三国演义》拍得辛苦,有一场戏是“六出祁山”,导演要求找到没有电线杆的山林,这可难坏了我。没办法,只好往更偏僻的山头走,每次都得抬着各种道具,还不一定一天能拍完。就算能拍完,还得“六”出岐山,总不能在一样的外景拍,就得另找地方,把人累坏了。
  当时最难做的道具是诸葛亮的发明“木牛流马”,请教了几个历史学家,谁也说不出究竟是什么样的。就知道书上说,平时可以在山上走,运粮食,舌头里有个机关,一扳粮食就从肚子的部位流下来。
  后来有个历史学家给我画了个草图,外形大致是牛的样子。但木牛没办法走路,只能让人钻在里面。我就用木龙骨和三合板做了牛的前后腿套子,各个关节做成活动的,外面再做成铁皮的样子,钉上大铜钉。人在里面走路,手里拿着粮袋,需要的时候就从小孔里放一点出来。那时做了20几只木牛,镜头拍了不少,但后来只留一下一点,因为实在太不真实。
  做道具师很有意思,需要做出五花八门的东西。我做过各种陶器玉器,也做过皇帝的龙床龙椅,做过现实里不存在的神兽,也做过特技需要的模拟人。
  我的祖籍并不在山西,父亲是天津人,母亲是北京人。外祖父解放前是京城一家报纸的主编,出过书,在报纸上开过评论专栏,我还记得他写过燕子李三。后来他到太原做地方官,一家人就跟着来了。
  我父母都在县里做过教员,后来父亲进入山西省话剧团,母亲在省文化局工作。我对美术的爱好就得益于母亲。小时候我就喜欢雕刻、手工,“文革”时做的枪跟真的一样,拿在手里还把隔壁老太太吓了一跳。
  儿子也是从小爱美术,读书读了美术专业,现在也在跟剧组做美工、道具。
  我虽然做得辛苦,但也没攒下什么钱,很长—段时间我们一家三口就挤在一间九平米的小屋里。人坐在中间,—伸手什么东西都拿得到。现在的房子是话剧团分给父亲的,40多平米。为了方便照顾他,我们搬进来一起住,阳台改成厨房,原来的厨房改成儿子的卧室。
  太原的房价比起大城市并不贵,单价大概三四千元,但也买不起。我现在一个月工资才800多元,妻子退休金有1000元左右,儿子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干了一辈子,吃过大苦,但没赚到大钱,真是感觉生活过得艰难。但有时想起那些人生更动荡的亲友,又觉得自己经受的算不得什么,毕竟,我有—份喜爱的工作,有一个温暖的家。
  (本栏目特约主持陈小波)
  
  
  
其他文献
许有维坦承,被看管期间家里吃的东西从没有缺过,他甚至还可以提出要求,我说要吃鸭子了,马上有人出去买回来      长沙农民许有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享受领导级别的护理待遇:最近三个月来,十余个壮年男子昼夜守护着他,管吃管喝,要求只有一个——不许跑。  因对强拆不满,许有维今年以来已经前后六次前往北京、上海上访,几乎无一例外地被长沙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回来,尔后就开始了被拘留和看管的生活。  这也
这一大批“地王”诞生于2009年这个非常年份,其集体走势不仅取决于2010年市场需求,也取决于各地方政府能否出台有执行力的实质性配套措施。  2010年元旦假期刚过几天,一则“地王”申请修改规划的消息引爆了房地产业内外。  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席卷之势,成为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涨幅最大的年份。这一年诞生的“地王”们,总价之大、单价之高,急速重组了业内外对土地价格的认识。  2009
在当前中国经济的相关参数下,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增长不利的作用是主要的。随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放松计划生育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    最近有种议论,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大约在2015年前后就将结束,因此,应该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来“未雨绸缪”地增加劳动力供给,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对于经济增长和民众福利来说,更重要的是人均意义上的增长,而不是总量意义上的增长,因
最后一辆卡车载走了集体主义的大白菜后,“私人本位”的面前是一马平川,《中国:1976-1983》缩微了这个由集体而个人的过程。    在《中国:1976-1983》这部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近200帧照片的摄影集中,《冬储白菜》表现的是1980年北京四季青公社社员往一辆大卡车上奋力抛白菜的画面,这幅大照片以其跨页的面积标榜了作者对它有多么得意。  刘香成说,他摁下这一
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政治发展问题上,也得本着“猫论”和“摸论”的精神,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试验性地碎步前进’    “摸着石头过河”是对中国以往改革过程的形象描述,也是30年中国发展模式的典型概括。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30年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就是一步一步“摸”出来的。  30年前,中国领导人要解决经济发展这一大课题。那时,他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案可循,也不知道会有这个“共识”那个“疗法
朝韩离散家属进行会面活动  11月3日,朝鲜和韩国的离散家属开始在朝鲜境内金刚山地区进行第二阶段中秋会面活动。来自韩国的94名离散家属见到了他们在朝鲜的203名亲人。此前,10月30日至11月1日,朝韩离散家属进行了第一阶段会面活动。在此期间,朝鲜的97名离散家属见到了在韩国的436名亲人,双方离散家属进行了团体会面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别会面。  南非总统祖马革职7名部长  10月31日,南非总统祖
3月30日,国土资源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10年部门收支预算”后,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相继公布2010年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和部门2010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一些针对公开内容的监督质疑随之而来:国土资源部的住房保障支出为何高达1.36亿元?  预算问题又一次形成社会热议焦点。  之前,民众对财政预算问题就存在诸多不解。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3月上旬“全裸”公布账本——一个乡政
“挨了打还要谢恩”,以及“被自愿”、“被和买”、“被和籴”、“被和雇”这类历代延续、花样百出的悲剧,到底是个什么道理    对于很多社会现象,我们未加留心时可能觉得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稍加诘问,或许就能察觉其背后隐含着重要的内容。    从巴金的困惑谈起    先看一个距今并不太久的例子:巴金回忆他父亲于清末任四川广元县知县时,每每喝令衙役对公堂下的小民打板子,一顿毒打之后接下来的场面是:  被
如果聚会时你出题考考朋友:一天有多少个小时?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24小时。不过更精确的回答是:“眼下,我们的地球平均每天是24,0000003小时,并且每天略有变化。”或许你会说,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新年,你就会注意到它的影响。  伦敦所在的“零时区”国家的人过新年守岁时会发现,他们的时间在2008年即将结束时居然会多出来一秒。这就是国际统一安排的“跳秒”,也叫做“闰秒”。仿佛跟西半球
863计划将在“十二五”期间向智能电网重大专项投资10,5亿元,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对智能电网展开研究    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馆,地下二层并不起眼的展示厅里,智能电网时代的场景在眼前一一展开:通过一个看似灰不溜秋的智能电表,人们可以错峰用电,可以根据电价选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未来每个家庭都光纤到户,有线网、互联网、电话网线和电线四网合一;出门驾驶电动车随时能充电,彻头彻尾过上了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