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历史主题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历史教学也有了更高的目标,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理论性常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学习历史课程所应当具备的,在历史学科素养养成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要让学生能在理解课程内容并深入研究中领会相关历史学科的知识概念。教师在具体课程指导中,将高中历史教材分为特定的主题开展,让学生就固定的主题内容加强学习和探究,在逐渐熟练和深入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知识内涵。本文就基于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谈谈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策略。
一、对基本历史常识的掌握
在基于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在以历史主题为中心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对基本历史常识的掌握,引导学生了解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包括基本的关键历史事件。例如,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成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我国所经历过的各项重大会议等改革内容。对常识性基础的认识也是具备历史素养的前提条件,学生在素养的形成和建立过程中要不断巩固对基本常识的认识,在搭建牢固的平台上不断增加内容,丰富视野。
对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则多以记忆和考查为主,虽然高效的教学方式不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之上,但是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需要求学生对这些基础性的基本常识十分熟练。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反复记忆,最终达到高质量的认知效果。例如,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教学内容中,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早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二、掌握基本的学科技能
在基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角度上,还需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的同时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倾听,积极思考,勇于表达,此外,还要勤于动笔,擅长阅读,要能够根据教师所讲课的知识,重点针对自己原有的认知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
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事件中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时,学生可课后查阅资料或者观看相关视频,以此了解更多在大屠杀时期发生的相关事件,在课后巩固认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有很大的帮助。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共计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共计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这场大屠杀,是在日本当局策划与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等战犯的指挥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教师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拟定一份阅读计划,并根据计划巩固知识内容,让学生拥有一个丰富的课外生活。在阅读的同时还需要勤动笔,随时记录下自己对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以便于参考和回顾所总结整理的心得感悟。多总结和多动笔也能强化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也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要辩证地去看待历史教材中所发生的各项事件,将具体的历史人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思想综合聯系到一起来评析,站在历史的角度,抛开主观感受,尽量还原事件的真实性,解释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并善于使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评判整个事件的正确与否,且注重历史事件的真实性,用真实材料和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来论证有关概念,科学客观地对发生的历史事件深入剖析。这也是历史学科课程学习所需具备的基本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中,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首先要肯定其积极的影响,但也要看到工业革命的产生给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伴随而来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历史发展中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战争作为一种局部促进进步的存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进展,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也是靠战争才打拼出来的。对战争概念的评判也要站在正反两面进行综合评价。由此学生在分析事件的影响时要站在用事实说话的角度上,依据真实发生的各项情况分析其利弊。凡事都有两面性,要综合全面地看待某一项事件,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四、具备正确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这也是强化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因素。学生看待教材中的知识点要在迎合对国家、对民族的相关认知进行,且要学会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以及不平衡,尊重并包容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不足,理解并认可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精神和文化素养。还需要具备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要能落实为国家着想的各类思想观念。教师在具体的历史主题内容设计中,就可将在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罗列清楚,让学生对每个主题内容有详细透彻的了解。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学生要有自身的爱国情怀,且心系祖国的发展,了解历史上我国民族发展所受的苦难,不可忘记日本给我国带来的伤痛,以此作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动力来源,并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为成为祖国的栋梁人才而努力。历史课堂教学除了基本的概念与理论指导外,更多的还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对每一类历史主题学习都需强调并突出其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有所收获,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内心情感构建。通过学习抗日战争,分析我国在各项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为进一步强化我国综合实力,补差落后局面而做出努力。对曾入侵过我国的国家要抱有辩证态度,不能一味的仇视,也要学习他们先进的地方,以此来增强我国的发展水平。
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为目标,在以主题形式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的课程内容将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等融入知识点中,进而强化学生正确的思想养成。今后,我们还将对有关历史主题教学方式继续深入研究,以便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教学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关志强)
一、对基本历史常识的掌握
在基于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在以历史主题为中心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对基本历史常识的掌握,引导学生了解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包括基本的关键历史事件。例如,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成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我国所经历过的各项重大会议等改革内容。对常识性基础的认识也是具备历史素养的前提条件,学生在素养的形成和建立过程中要不断巩固对基本常识的认识,在搭建牢固的平台上不断增加内容,丰富视野。
对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则多以记忆和考查为主,虽然高效的教学方式不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之上,但是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需要求学生对这些基础性的基本常识十分熟练。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反复记忆,最终达到高质量的认知效果。例如,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教学内容中,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早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内燃发动机,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二、掌握基本的学科技能
在基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角度上,还需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的同时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倾听,积极思考,勇于表达,此外,还要勤于动笔,擅长阅读,要能够根据教师所讲课的知识,重点针对自己原有的认知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
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事件中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时,学生可课后查阅资料或者观看相关视频,以此了解更多在大屠杀时期发生的相关事件,在课后巩固认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有很大的帮助。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共计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共计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这场大屠杀,是在日本当局策划与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等战犯的指挥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教师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拟定一份阅读计划,并根据计划巩固知识内容,让学生拥有一个丰富的课外生活。在阅读的同时还需要勤动笔,随时记录下自己对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以便于参考和回顾所总结整理的心得感悟。多总结和多动笔也能强化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也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要辩证地去看待历史教材中所发生的各项事件,将具体的历史人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思想综合聯系到一起来评析,站在历史的角度,抛开主观感受,尽量还原事件的真实性,解释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并善于使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评判整个事件的正确与否,且注重历史事件的真实性,用真实材料和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来论证有关概念,科学客观地对发生的历史事件深入剖析。这也是历史学科课程学习所需具备的基本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中,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首先要肯定其积极的影响,但也要看到工业革命的产生给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伴随而来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历史发展中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战争作为一种局部促进进步的存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进展,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也是靠战争才打拼出来的。对战争概念的评判也要站在正反两面进行综合评价。由此学生在分析事件的影响时要站在用事实说话的角度上,依据真实发生的各项情况分析其利弊。凡事都有两面性,要综合全面地看待某一项事件,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四、具备正确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这也是强化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因素。学生看待教材中的知识点要在迎合对国家、对民族的相关认知进行,且要学会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以及不平衡,尊重并包容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不足,理解并认可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精神和文化素养。还需要具备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要能落实为国家着想的各类思想观念。教师在具体的历史主题内容设计中,就可将在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罗列清楚,让学生对每个主题内容有详细透彻的了解。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学生要有自身的爱国情怀,且心系祖国的发展,了解历史上我国民族发展所受的苦难,不可忘记日本给我国带来的伤痛,以此作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动力来源,并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为成为祖国的栋梁人才而努力。历史课堂教学除了基本的概念与理论指导外,更多的还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对每一类历史主题学习都需强调并突出其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有所收获,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内心情感构建。通过学习抗日战争,分析我国在各项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为进一步强化我国综合实力,补差落后局面而做出努力。对曾入侵过我国的国家要抱有辩证态度,不能一味的仇视,也要学习他们先进的地方,以此来增强我国的发展水平。
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为目标,在以主题形式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的课程内容将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等融入知识点中,进而强化学生正确的思想养成。今后,我们还将对有关历史主题教学方式继续深入研究,以便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教学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关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