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1998 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己逾 13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这就使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已不能适应事业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调整。2006年2月15日,为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性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事业单位亦必须顺应会计改革的发展,对现行会计制度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1、目前,国有事业单位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事业单位适用《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同为事业单位,国有和民间事业单位适用不同的会计处理规范,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无法对它们的资金使用效率及管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2、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以现金实收实付为标准,单位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应缴而未缴款项以及应收而未收款项、应拨而未拨款项等都不作支出或收入,形成收支不实,不能全面反映单位资金运动和业务运作情况。
3、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在实务操作中,事业单位大多不按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作为净资产的一部分。但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这就导致了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虚高,資产不真实。
4、现行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遵循基建会计制度,人为将事业单位经费的核算作为一个主体,基本建设经费核算作为一个主体,使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完全游离于整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不能全面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和核算。
5、会计报告是政府向纳税人报告其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形式。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中,只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其难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状况以及资金结余、来源和运用等情况。
二、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建议
1、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打破所有制性质和行业限制,形成一个通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因为即便是非国有事业单位,也具备非营利性和公共性的特征,而且,往往因税收优惠和特许收费等间接财政补助,表现出一定的财政性。强调事业单位财务的整体性,使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事业单位适用同样的会计规范,有利于事业单位间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也符合国际惯例。
2、引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管理的不断完善,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日益突出,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是一种趋势。权责发生制会计记录方法虽然较为复杂,但它能较好地克服收付实现制的缺陷,它不仅包括属于本期已经实际收到和实际付出的会计事项,而且还包括属于本期发生的非现金收支会计事项,从而正确反映本期的经济业务活动全貌。
3、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不断加快,为了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计提折旧对事业单位也是非常必要的。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净值。通过计提折旧,不仅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资产净值,还可以均衡支出,积累基金,将资产购置支出在若干会计期间平均分摊,减轻大型资产购置压力。
4、设置“在建工程”科目。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未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基建业务的核算。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基建业务的核算和管理,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设置“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外购需安装的工程、基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支出,待工程完工后再结转“固定资产”科目。这样既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又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
5、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事业单位现行会计报表体系不够完整,没有现金流量表是一个缺陷。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更全面以及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提供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额情况的现金流量表是必然趋势。将现金流量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以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这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在完善会计报表体系的同时,还要调整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报告模式:一是根据公共受托责任的特点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二是增加非货币信息的披露,特别是要充分披露关于事业单位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产生社会效益的信息,以便于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三是广泛运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将信息及时高效地传递到有关使用者手中;四是统一规范的会计报表体系。增强报表的通用性和可比性,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能从宏观上汇总出口径一致的、完整的财务指标。
(作者单位:荆州市卫生监督局)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1、目前,国有事业单位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事业单位适用《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同为事业单位,国有和民间事业单位适用不同的会计处理规范,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无法对它们的资金使用效率及管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2、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以现金实收实付为标准,单位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应缴而未缴款项以及应收而未收款项、应拨而未拨款项等都不作支出或收入,形成收支不实,不能全面反映单位资金运动和业务运作情况。
3、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在实务操作中,事业单位大多不按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作为净资产的一部分。但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这就导致了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虚高,資产不真实。
4、现行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遵循基建会计制度,人为将事业单位经费的核算作为一个主体,基本建设经费核算作为一个主体,使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完全游离于整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不能全面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和核算。
5、会计报告是政府向纳税人报告其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形式。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中,只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其难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状况以及资金结余、来源和运用等情况。
二、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建议
1、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打破所有制性质和行业限制,形成一个通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因为即便是非国有事业单位,也具备非营利性和公共性的特征,而且,往往因税收优惠和特许收费等间接财政补助,表现出一定的财政性。强调事业单位财务的整体性,使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事业单位适用同样的会计规范,有利于事业单位间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也符合国际惯例。
2、引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管理的不断完善,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日益突出,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是一种趋势。权责发生制会计记录方法虽然较为复杂,但它能较好地克服收付实现制的缺陷,它不仅包括属于本期已经实际收到和实际付出的会计事项,而且还包括属于本期发生的非现金收支会计事项,从而正确反映本期的经济业务活动全貌。
3、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不断加快,为了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计提折旧对事业单位也是非常必要的。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净值。通过计提折旧,不仅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资产净值,还可以均衡支出,积累基金,将资产购置支出在若干会计期间平均分摊,减轻大型资产购置压力。
4、设置“在建工程”科目。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未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基建业务的核算。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基建业务的核算和管理,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设置“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外购需安装的工程、基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支出,待工程完工后再结转“固定资产”科目。这样既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又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
5、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事业单位现行会计报表体系不够完整,没有现金流量表是一个缺陷。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更全面以及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提供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额情况的现金流量表是必然趋势。将现金流量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以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这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在完善会计报表体系的同时,还要调整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报告模式:一是根据公共受托责任的特点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二是增加非货币信息的披露,特别是要充分披露关于事业单位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产生社会效益的信息,以便于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三是广泛运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将信息及时高效地传递到有关使用者手中;四是统一规范的会计报表体系。增强报表的通用性和可比性,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能从宏观上汇总出口径一致的、完整的财务指标。
(作者单位:荆州市卫生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