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主要从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2个方面对2017年7月19—20日铜仁市中部地区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移的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配合中低空切变及低空急流,地面冷空气触发抬升作用是造成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大的比湿以及水汽通量辐合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加之强烈的上升运动,使辐合区得到加强发展,导致了特大暴雨天气的产生。
关键词 特大暴雨;低空急流;物理量;贵州铜仁;2017年7月19—20日
中图分类号 P458.1 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210-02
暴雨是贵州省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暴雨也成为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贵州暴雨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贵州暴雨的产生与低空急流、低涡切变有关,研究成果对暴雨预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6]。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主要从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2个方面对2017年7月19—20日铜仁市中部地区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有效提高贵州中部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1 天气实况
2017年7月19日12:00至20日8:00,铜仁市中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思南、印江出现特大暴雨。据统计,特大暴雨12站(思南10站、印江1站、江口1站),大暴雨55站(思南8站、印江23站、江口11站、松桃13站),暴雨85站(思南14站、印江7站、江口17站、松桃25站、德江15站、沿河3站、碧江4站),大雨61站,其余为小雨。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思南、印江、江口、碧江北部、松桃等地(表1、图1),造成该区县不同程度受灾。据统计,受灾人口269 880人、紧急安置转移7 050人、急需救助2 266人、死亡5人、受伤5人、失蹤1人、经济损失9 828万元。
2 环流形势
由图2(a)可知,2017年7月19日8:00 500 hPa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形势,低槽位于四川东南部地区,槽后有温度槽,副高588 dagpm线位于华南沿海一线,铜仁市处于低槽前;由图2(b)可知,700 hPa上,广西—湖南一线存在急流,铜仁市位于急流左侧,切变线位于四川东南部边缘地区;由图2(c)可知,850 hPa上,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存在急流,切变线位于四川东南部边缘地区;由图2(d)可知,低压中心位于贵州北部。
7月19日20:00 500 hPa上,高空槽位于铜仁市,副高588 dagpm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一线,铜仁市受偏西南气流影响;700 hPa上,贵州中南部急流维持,切变位于贵州北部,铜仁市受偏南气流影响;850 hPa上,广西北部—湖南西部急流维持,切变位于贵州北部;地面场上,低压中心位于甘肃一带。
7月20日8:00 500 hPa上,高空槽位于湖南西部,铜仁市受槽低偏西北气流影响;700 hPa上,急流略微东移北抬,切变位于重庆—湖南一带;850 hPa上,切变长江中下游一线,急流位于广西—湖南,铜仁市位于急流左侧;地面场上,低压位于甘肃一带。
3 物理量场
3.1 水汽条件
暴雨的产生需要当地上空有大量的水汽和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19日8:00至20日8:00,铜仁市850 hPa比湿维持在18 g/kg以上,19日8:00 700 hPa比湿达13 g/kg。此外,低层水汽在铜仁市辐合,高层辐散,有明显的抽吸作用。以上均为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3.2 垂直速度
垂直运动在天气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大气中的凝结和降水过程有密切联系。在上升过程中,大气中不稳定能量,特别是凝结潜热得以释放出来,从而形成对流性天气;垂直运动造成的水汽、热量、动量等物理量的垂直输送,对天气系统的发展有很明显的反馈作用。从垂直速度分布可知,19日8:00,700 hPa除贵州南部边缘外,全省大部地区为垂直速度上升区,大值区位于贵州北部,铜仁市的垂直速度在-35×10-3~-20×10-3 hPa/s之间;850 hPa,全省处于垂直速度上升运动区,大值区位于贵州北部,铜仁市的垂直速度在-20×10-3~-15×10-3 hPa/s之间。从中低层垂直速度场来看,铜仁市上空均处于强烈的垂直运动上升区。
4 结论
(1)从系统配置来看,500 hPa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形势,且有东移的高空槽带动冷空气南下影响,配合中低空切变及低空急流,在地面冷空气触发抬升作用下,导致2017年7月19—20日铜仁市自西向东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
(2)从水汽条件来看,自南海到广西、湖南一带建立起一条明显水汽输送带,使南海水汽得以不断输送到贵州东部,而水汽通量散度表现为强的水汽辐合,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3)从垂直速度场看,铜仁市境内的强烈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5 参考文献
[1] 陈习伦,何依遥,谭猛,等.贵州省2011年5月11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贵州气象,2012,36(3):19-23.
[2] 池再香,白慧,黄红,等.夏季黔东南州局地暴雨与西太副高环流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8,27(1):176-182.
[3] 孙旭东,杨静,万雪丽.与低空急流相伴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广西气象,2006,27(增刊3):7-8.
[4] 李登文,杨静,乔琪.2006-06-13贵州省望谟县大暴雨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08,31(4):511-519.
[5] 万雪丽,杨静.低空急流对贵州夏季暴雨的作用分析[J].贵州气象,2007,31(3):16-18.
[6] 卢瑞荆.贵州暴雨洪涝的气候特征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10.
关键词 特大暴雨;低空急流;物理量;贵州铜仁;2017年7月19—20日
中图分类号 P458.1 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210-02
暴雨是贵州省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暴雨也成为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贵州暴雨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贵州暴雨的产生与低空急流、低涡切变有关,研究成果对暴雨预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6]。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主要从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2个方面对2017年7月19—20日铜仁市中部地区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有效提高贵州中部暴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1 天气实况
2017年7月19日12:00至20日8:00,铜仁市中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思南、印江出现特大暴雨。据统计,特大暴雨12站(思南10站、印江1站、江口1站),大暴雨55站(思南8站、印江23站、江口11站、松桃13站),暴雨85站(思南14站、印江7站、江口17站、松桃25站、德江15站、沿河3站、碧江4站),大雨61站,其余为小雨。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思南、印江、江口、碧江北部、松桃等地(表1、图1),造成该区县不同程度受灾。据统计,受灾人口269 880人、紧急安置转移7 050人、急需救助2 266人、死亡5人、受伤5人、失蹤1人、经济损失9 828万元。
2 环流形势
由图2(a)可知,2017年7月19日8:00 500 hPa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形势,低槽位于四川东南部地区,槽后有温度槽,副高588 dagpm线位于华南沿海一线,铜仁市处于低槽前;由图2(b)可知,700 hPa上,广西—湖南一线存在急流,铜仁市位于急流左侧,切变线位于四川东南部边缘地区;由图2(c)可知,850 hPa上,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存在急流,切变线位于四川东南部边缘地区;由图2(d)可知,低压中心位于贵州北部。
7月19日20:00 500 hPa上,高空槽位于铜仁市,副高588 dagpm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一线,铜仁市受偏西南气流影响;700 hPa上,贵州中南部急流维持,切变位于贵州北部,铜仁市受偏南气流影响;850 hPa上,广西北部—湖南西部急流维持,切变位于贵州北部;地面场上,低压中心位于甘肃一带。
7月20日8:00 500 hPa上,高空槽位于湖南西部,铜仁市受槽低偏西北气流影响;700 hPa上,急流略微东移北抬,切变位于重庆—湖南一带;850 hPa上,切变长江中下游一线,急流位于广西—湖南,铜仁市位于急流左侧;地面场上,低压位于甘肃一带。
3 物理量场
3.1 水汽条件
暴雨的产生需要当地上空有大量的水汽和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19日8:00至20日8:00,铜仁市850 hPa比湿维持在18 g/kg以上,19日8:00 700 hPa比湿达13 g/kg。此外,低层水汽在铜仁市辐合,高层辐散,有明显的抽吸作用。以上均为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3.2 垂直速度
垂直运动在天气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大气中的凝结和降水过程有密切联系。在上升过程中,大气中不稳定能量,特别是凝结潜热得以释放出来,从而形成对流性天气;垂直运动造成的水汽、热量、动量等物理量的垂直输送,对天气系统的发展有很明显的反馈作用。从垂直速度分布可知,19日8:00,700 hPa除贵州南部边缘外,全省大部地区为垂直速度上升区,大值区位于贵州北部,铜仁市的垂直速度在-35×10-3~-20×10-3 hPa/s之间;850 hPa,全省处于垂直速度上升运动区,大值区位于贵州北部,铜仁市的垂直速度在-20×10-3~-15×10-3 hPa/s之间。从中低层垂直速度场来看,铜仁市上空均处于强烈的垂直运动上升区。
4 结论
(1)从系统配置来看,500 hPa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形势,且有东移的高空槽带动冷空气南下影响,配合中低空切变及低空急流,在地面冷空气触发抬升作用下,导致2017年7月19—20日铜仁市自西向东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
(2)从水汽条件来看,自南海到广西、湖南一带建立起一条明显水汽输送带,使南海水汽得以不断输送到贵州东部,而水汽通量散度表现为强的水汽辐合,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3)从垂直速度场看,铜仁市境内的强烈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5 参考文献
[1] 陈习伦,何依遥,谭猛,等.贵州省2011年5月11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贵州气象,2012,36(3):19-23.
[2] 池再香,白慧,黄红,等.夏季黔东南州局地暴雨与西太副高环流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8,27(1):176-182.
[3] 孙旭东,杨静,万雪丽.与低空急流相伴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广西气象,2006,27(增刊3):7-8.
[4] 李登文,杨静,乔琪.2006-06-13贵州省望谟县大暴雨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08,31(4):511-519.
[5] 万雪丽,杨静.低空急流对贵州夏季暴雨的作用分析[J].贵州气象,2007,31(3):16-18.
[6] 卢瑞荆.贵州暴雨洪涝的气候特征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