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宁广播电视台资讯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金鱼说话》开播以来反响日渐强烈。该节目恪守新闻规律,坚持新闻价值原则,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节目融合相声、演绎、调侃等多种形式创新话语体,用娱乐的形式和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提高新闻节目舆论引导能力,注重娱乐尺度的把握和媒体责任的坚守,为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探索了新路。
【关键词】舆论引导 娱乐化 话语体系 标题公信力
《金鱼说话》是2011年1月辽宁广播电视台资讯广播(FM90.6)节目改版后推出的一档新闻评论节目。节目名称采用两位个性化男主播的姓氏组合形式,既突出了主持人的形象符号,又鲜明地体现了节目定位和个性特色。每天早晨8点到8点半的黄金时间,金龙、于雷两位主持人用嬉笑的语言,夸张的演绎、辛辣的讽刺,融合相声、演绎、调侃等多种形式,对社会焦点热点事件进行个性化评点,激情而不失冷静,幽默但不失尖刻,嬉笑怒骂而又一针见血,让听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对新闻事件多一分思考和回味。
尽管节目开播时间不足一年,但其在大连收听市场的认可度呈直线上升趋势。从本台监评员的监评报告看,对《金鱼说话》节目的监评报告高度集中,监评员认为,该节目形式富于创意、内容引人深思、主持人反映机敏、风趣生动、收放自如,让早晨的新闻时光变得格外与众不同。
应该说,对于一档身处广播新闻节目播出最集中、竞争最激烈的“黄金档”广播新闻节目,《金鱼说话》能取得这样的关注度、获得这样的评价相当不易。从整体节目定位来看,《金鱼说话》是以传统曲艺——相声的形式,糅合主持人自身演绎、调侃、讽刺、幽默的主持风格,评论“昨日新闻”的节目。实现用娱乐的形式提高广播新闻的舆论引导力是这档节目突出的特点。
初探:遵循新闻规律,乐而不“娱”,内容严肃,形式活泼
1、恪守新闻规律,形式创新与新闻传统回归高度融合
《金鱼说话》节目首先是一档新闻节目,它信息量大、新闻性强,内容涉及重大主题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社会热点报道及生活服务报道等方方面面,在节目选题方面坚守新闻价值原则,在节目形式方面则坚持“创新话语体系”。
如2011年5月5日的节目中提到了警察用凡客体提醒居民防止上当受骗,主持人借用网络流行的凡客体改造出不同情境的片段,或冷嘲热讽、或风趣幽默,不仅向听众传递了当下网络风潮,又以极富调侃、令人捧腹的形式,间接地点评了一些社会现象。再如讲到明星吸毒,主持人用模仿的口气,说莫少聪“绝不忏悔”,又以听众的口气劝他“长点心吧”,角色多变,惟妙惟肖,让人有如同观看戏剧之感。又如讲到老年人被骗买药,主持人模仿各种人物之语气,绘声绘色,效果逼真。
事实上,《金鱼说话》在很多舆论监督类报道上,都一反过去流行的“高举高打”的做法,而是变得越来越重视听众的接受心理,特别致力于创新报道的话语体系——居高临下的说服被平等交流代替;抽象概括的工作式语言被富有亲切感的口语和富于地方特色的调侃取代,甚至时不时地冒出网络用语,流行词汇,说学逗唱无所不用,曲艺形式发挥至极。事实上,话语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叙事方式的转变、语言风格的转变,从更深层次来讲,这种创新是对传统新闻的回归和提升。
2、把握评论和调侃尺度,注意适当回避
《金鱼说话》节目主持人思维活跃,主观能动性作用大,经常能在节目直播过程中迸发出闪耀着光芒的语言火花,但个性化和主观性的发挥时常是一把双刃剑,导向和尺度把握得好,节目就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而不注意评论和调侃细节的把握,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式的评论将会引起导向的偏差。尺度的把握,与主持人的政治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节目主持技巧、文化知识素养等综合素质密切相关,《金鱼说话》节目主持人正是在这些能力的不断锤炼中提升着节目美誉度。
不只在新闻内容上要把握一个“度”,《金鱼说话》节目的形式上,也严格要求“度”的把握。主持人在运用聊新闻、侃新闻、借用相声等娱乐手段时,要视新闻内容的题材而定,如悲剧性的新闻不能娱乐化,而对于一些本身就具有强大的震撼性、传播力强的新闻,也是没有娱乐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回避过度调侃造成的人身侮辱、个别社会问题普及化等问题。
如2011年9月22日的《金鱼说话》节目,有一个话题讲到某地三名小学生相约跳楼自杀的新闻事件。虽然主持人仍然使用听众熟悉的调侃口气来报道和评论,但因为涉及到儿童主题,主持人的话语就特别谨慎。新闻事件中的三名小学生因为作业太多,相约自杀,就不用做作业了。两位主持人调侃说,“我小时候作业写不完,找我姨替我写”,另一位说,“我叫比我小的学生替我写,他要不写,我就‘削’他。”但这个题目是少儿主题,主持人马上插了句话,“我们俩都是开玩笑哈,小朋友们不要学”,这就避免了少儿的误解、甚至模仿。
从监评员这些方面的评析可以看出,一方面《金鱼说话》在选题方面充分遵循新闻规律,突出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特别是内容的严肃性——所选新闻并没有追求轰动、爆炸、刺激、血腥等噱头,也没有忽视新闻伦理道德等问题。另一方面,《金鱼说话》在表现形式上却充分发挥了广播作为一种声音传播媒介的优势和特点,既实现了新闻“娱乐化”改造后,对听众的吸引力的提升——从受众接受心理出发,加强贴近性,增加趣味性;也规避了新闻“被娱乐”的负面效应,比如忽视舆论引导责任、盲目追求娱乐性而导致庸俗化、功利化等倾向。
解析:形式“娱乐化”是广播提高舆论引导力的有效手段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同样面临提高舆论引导力的问题。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不仅体现在于你报道了什么,而且在于你的报道有没有人听、是否被接受和认可。所以,广播提高舆论引导力首先就要提高收听率。
如何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根据《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地域性和贴近性是提高收听率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本地新闻资讯增多;2、主持人风格贴近本地审美趣味;3、节目中更多使用方言和地方语言;4、节目反映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和特点并更多地满足听众在本地的需求。
应该说,《金鱼说话》正是遵循了广播新闻的这一趋势。其相声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听众对新闻传媒的多元化需求。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信息传递已经不是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对于同样的信息,如何使用本媒体独特的表现形式发布并增加新闻的附加值已成为受众选择的关键。从新闻信息方面来说,《金鱼说话》与同时段其他广播节目区分并不大,但在同质化信息的基础上,《金鱼说话》独特的表现形式使硬邦邦的新闻变成了早间的一杯温馨醇香的咖啡,带给了听众别样的听觉享受。从这个角度看,正是形式上的“会心一笑”使《金鱼说话》拥有了众多忠诚的听众。
形式即内容。从《金鱼说话》可以看出,形式“娱乐化”是广播提高舆论引导力的有效手段。从传媒理论上讲,美国学者赖特曾经指出:“大众传播具有以下四种功能: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可见,提供娱乐,本身就是传媒重要功能。从新闻实践讲,从《铿锵三人行》到《王刚讲故事》再到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脱口秀,我们看到,形式“娱乐化”的大行其道之势。更直接的例子来自山东齐鲁电视台有一档叫《拉呱》的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已经说了十几年相声的戏曲演员,每天眉毛一抖之后,便操着山东口音对你说:“现在我们开拉。”对这种带着“逗贫”的播报方式,令老百姓大呼“过瘾”——据调查,该节目的平均收视率是55%,这意味着每100个正在看电视的人中,有55人在看这个节目。
启示:遵守新闻价值和职业操守是防止新闻娱乐化的天枰失衡的基点
在当前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新闻娱乐化日渐兴盛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操作,已经越过媒介市场化的底线,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异化了新闻媒体的新闻功能,麻醉着我们的受众,因此,新闻娱乐化倾向长期以来充满争议、饱受诟病,也给社会、受众以及媒介自身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回避新闻娱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金鱼说话》节目在创办之初就明确了节目的内容定位,即聚焦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发现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供相关职能部门参考;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保持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即忠于公众利益,比如“匡扶正义”、“追求真理”、“主持公道”、“解危济困”、“铁肩担道义”、“为人民鼓与呼”、“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等。
因此,《金鱼说话》节目拒绝炒作带有煽情性、或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等内容,避免千奇百怪、子虚乌有、哗众取宠的奇闻轶事和社会新闻,少些低俗之风,多些人间正气;少些奢靡之音,多些黄钟大吕;少些官腔官调,多些百姓疾苦,从而实现新闻媒体的责任回归。
所以,面对新闻娱乐化,传媒必须准确把握一个度,即要做到贴近受众,又不能一味迎合。如果大众传媒能在不违背公益性和社会责任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不仅可以使媒介真正走向大众,受大众欢迎,同时还可以为其带来预期的市场效应,为其走向发展和壮大开拓道路。反之,如果大众传媒只看重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弃其公益性和社会责任于不顾,一味迎合受众的低俗化需求,纵然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市场效益,但长此以往,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必将丧失殆尽,其生存和发展壮大更是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①万艳霞,《新闻娱乐化的利弊》,《东南传播》,2006(1):14-15
(作者:辽宁广播电视台大连分台副台长)
责编:周蕾
【关键词】舆论引导 娱乐化 话语体系 标题公信力
《金鱼说话》是2011年1月辽宁广播电视台资讯广播(FM90.6)节目改版后推出的一档新闻评论节目。节目名称采用两位个性化男主播的姓氏组合形式,既突出了主持人的形象符号,又鲜明地体现了节目定位和个性特色。每天早晨8点到8点半的黄金时间,金龙、于雷两位主持人用嬉笑的语言,夸张的演绎、辛辣的讽刺,融合相声、演绎、调侃等多种形式,对社会焦点热点事件进行个性化评点,激情而不失冷静,幽默但不失尖刻,嬉笑怒骂而又一针见血,让听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对新闻事件多一分思考和回味。
尽管节目开播时间不足一年,但其在大连收听市场的认可度呈直线上升趋势。从本台监评员的监评报告看,对《金鱼说话》节目的监评报告高度集中,监评员认为,该节目形式富于创意、内容引人深思、主持人反映机敏、风趣生动、收放自如,让早晨的新闻时光变得格外与众不同。
应该说,对于一档身处广播新闻节目播出最集中、竞争最激烈的“黄金档”广播新闻节目,《金鱼说话》能取得这样的关注度、获得这样的评价相当不易。从整体节目定位来看,《金鱼说话》是以传统曲艺——相声的形式,糅合主持人自身演绎、调侃、讽刺、幽默的主持风格,评论“昨日新闻”的节目。实现用娱乐的形式提高广播新闻的舆论引导力是这档节目突出的特点。
初探:遵循新闻规律,乐而不“娱”,内容严肃,形式活泼
1、恪守新闻规律,形式创新与新闻传统回归高度融合
《金鱼说话》节目首先是一档新闻节目,它信息量大、新闻性强,内容涉及重大主题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社会热点报道及生活服务报道等方方面面,在节目选题方面坚守新闻价值原则,在节目形式方面则坚持“创新话语体系”。
如2011年5月5日的节目中提到了警察用凡客体提醒居民防止上当受骗,主持人借用网络流行的凡客体改造出不同情境的片段,或冷嘲热讽、或风趣幽默,不仅向听众传递了当下网络风潮,又以极富调侃、令人捧腹的形式,间接地点评了一些社会现象。再如讲到明星吸毒,主持人用模仿的口气,说莫少聪“绝不忏悔”,又以听众的口气劝他“长点心吧”,角色多变,惟妙惟肖,让人有如同观看戏剧之感。又如讲到老年人被骗买药,主持人模仿各种人物之语气,绘声绘色,效果逼真。
事实上,《金鱼说话》在很多舆论监督类报道上,都一反过去流行的“高举高打”的做法,而是变得越来越重视听众的接受心理,特别致力于创新报道的话语体系——居高临下的说服被平等交流代替;抽象概括的工作式语言被富有亲切感的口语和富于地方特色的调侃取代,甚至时不时地冒出网络用语,流行词汇,说学逗唱无所不用,曲艺形式发挥至极。事实上,话语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叙事方式的转变、语言风格的转变,从更深层次来讲,这种创新是对传统新闻的回归和提升。
2、把握评论和调侃尺度,注意适当回避
《金鱼说话》节目主持人思维活跃,主观能动性作用大,经常能在节目直播过程中迸发出闪耀着光芒的语言火花,但个性化和主观性的发挥时常是一把双刃剑,导向和尺度把握得好,节目就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而不注意评论和调侃细节的把握,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式的评论将会引起导向的偏差。尺度的把握,与主持人的政治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节目主持技巧、文化知识素养等综合素质密切相关,《金鱼说话》节目主持人正是在这些能力的不断锤炼中提升着节目美誉度。
不只在新闻内容上要把握一个“度”,《金鱼说话》节目的形式上,也严格要求“度”的把握。主持人在运用聊新闻、侃新闻、借用相声等娱乐手段时,要视新闻内容的题材而定,如悲剧性的新闻不能娱乐化,而对于一些本身就具有强大的震撼性、传播力强的新闻,也是没有娱乐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回避过度调侃造成的人身侮辱、个别社会问题普及化等问题。
如2011年9月22日的《金鱼说话》节目,有一个话题讲到某地三名小学生相约跳楼自杀的新闻事件。虽然主持人仍然使用听众熟悉的调侃口气来报道和评论,但因为涉及到儿童主题,主持人的话语就特别谨慎。新闻事件中的三名小学生因为作业太多,相约自杀,就不用做作业了。两位主持人调侃说,“我小时候作业写不完,找我姨替我写”,另一位说,“我叫比我小的学生替我写,他要不写,我就‘削’他。”但这个题目是少儿主题,主持人马上插了句话,“我们俩都是开玩笑哈,小朋友们不要学”,这就避免了少儿的误解、甚至模仿。
从监评员这些方面的评析可以看出,一方面《金鱼说话》在选题方面充分遵循新闻规律,突出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特别是内容的严肃性——所选新闻并没有追求轰动、爆炸、刺激、血腥等噱头,也没有忽视新闻伦理道德等问题。另一方面,《金鱼说话》在表现形式上却充分发挥了广播作为一种声音传播媒介的优势和特点,既实现了新闻“娱乐化”改造后,对听众的吸引力的提升——从受众接受心理出发,加强贴近性,增加趣味性;也规避了新闻“被娱乐”的负面效应,比如忽视舆论引导责任、盲目追求娱乐性而导致庸俗化、功利化等倾向。
解析:形式“娱乐化”是广播提高舆论引导力的有效手段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同样面临提高舆论引导力的问题。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不仅体现在于你报道了什么,而且在于你的报道有没有人听、是否被接受和认可。所以,广播提高舆论引导力首先就要提高收听率。
如何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根据《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广播产业发展概况》,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地域性和贴近性是提高收听率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本地新闻资讯增多;2、主持人风格贴近本地审美趣味;3、节目中更多使用方言和地方语言;4、节目反映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和特点并更多地满足听众在本地的需求。
应该说,《金鱼说话》正是遵循了广播新闻的这一趋势。其相声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听众对新闻传媒的多元化需求。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信息传递已经不是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对于同样的信息,如何使用本媒体独特的表现形式发布并增加新闻的附加值已成为受众选择的关键。从新闻信息方面来说,《金鱼说话》与同时段其他广播节目区分并不大,但在同质化信息的基础上,《金鱼说话》独特的表现形式使硬邦邦的新闻变成了早间的一杯温馨醇香的咖啡,带给了听众别样的听觉享受。从这个角度看,正是形式上的“会心一笑”使《金鱼说话》拥有了众多忠诚的听众。
形式即内容。从《金鱼说话》可以看出,形式“娱乐化”是广播提高舆论引导力的有效手段。从传媒理论上讲,美国学者赖特曾经指出:“大众传播具有以下四种功能: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可见,提供娱乐,本身就是传媒重要功能。从新闻实践讲,从《铿锵三人行》到《王刚讲故事》再到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脱口秀,我们看到,形式“娱乐化”的大行其道之势。更直接的例子来自山东齐鲁电视台有一档叫《拉呱》的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已经说了十几年相声的戏曲演员,每天眉毛一抖之后,便操着山东口音对你说:“现在我们开拉。”对这种带着“逗贫”的播报方式,令老百姓大呼“过瘾”——据调查,该节目的平均收视率是55%,这意味着每100个正在看电视的人中,有55人在看这个节目。
启示:遵守新闻价值和职业操守是防止新闻娱乐化的天枰失衡的基点
在当前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新闻娱乐化日渐兴盛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操作,已经越过媒介市场化的底线,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异化了新闻媒体的新闻功能,麻醉着我们的受众,因此,新闻娱乐化倾向长期以来充满争议、饱受诟病,也给社会、受众以及媒介自身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回避新闻娱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金鱼说话》节目在创办之初就明确了节目的内容定位,即聚焦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发现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供相关职能部门参考;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保持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即忠于公众利益,比如“匡扶正义”、“追求真理”、“主持公道”、“解危济困”、“铁肩担道义”、“为人民鼓与呼”、“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等。
因此,《金鱼说话》节目拒绝炒作带有煽情性、或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等内容,避免千奇百怪、子虚乌有、哗众取宠的奇闻轶事和社会新闻,少些低俗之风,多些人间正气;少些奢靡之音,多些黄钟大吕;少些官腔官调,多些百姓疾苦,从而实现新闻媒体的责任回归。
所以,面对新闻娱乐化,传媒必须准确把握一个度,即要做到贴近受众,又不能一味迎合。如果大众传媒能在不违背公益性和社会责任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不仅可以使媒介真正走向大众,受大众欢迎,同时还可以为其带来预期的市场效应,为其走向发展和壮大开拓道路。反之,如果大众传媒只看重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弃其公益性和社会责任于不顾,一味迎合受众的低俗化需求,纵然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市场效益,但长此以往,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必将丧失殆尽,其生存和发展壮大更是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①万艳霞,《新闻娱乐化的利弊》,《东南传播》,2006(1):14-15
(作者:辽宁广播电视台大连分台副台长)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