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减法的动物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lord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朋友谈到有的动物善于作减法这个话题。
  我说:“在我家乡,鳄鱼是一种只会数到3的动物。比如它生了10只蛋,外出时它只会数到3。假如你偷走7只蛋,鳄鱼回来后一数,1、2、3,它会很幸福,蛋没丢。人是一种会把数数到无穷的动物,许多人不但把现有的财富数得清清楚楚,还会把将来的财富数得清清楚楚,少了一点就痛心疾首。人们把痛苦的疆域扩展得很大,而鳄鱼把伤心的范围缩减得很小。据我所知,在动物中能把減法作成加法的,也就是鳄鱼。”
  朋友说:“不止。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钟,是记忆时间最短的动物。它们常被人放进狭小的鱼缸里,一待就是几个月乃至几年,经历和场景毫无变化,那是一种多么孤陋寡闻的生存环境呀!和金鱼相比,人的记忆力强多了,连几十年前的事也能牢牢记住,活动空间辽阔广袤,经历之事更是丰富纷繁,可奇怪的是,大部分中年人、老年人,甚至一部分年轻人,总是感到枯燥乏味,无聊之至;而游动在几十厘米大鱼缸里的金鱼却永远兴致勃勃。它所有的体验都始终是第一次,总是处于平生未见的新奇中,其原因正是因为它的记忆只有7秒钟。金鱼记忆的时间减少了,感受到的幸福却增加了。可见,你说的不对,金鱼也是一种作减法的动物,与鳄鱼有一拼。”
  (编辑/北原)
其他文献
这是一起罕见的监狱里的诈骗大案:云南省第一监狱医院原教导员林毅利用职务便利,以“承诺给罪犯办理保外就医、取保候审”为借口,向犯人家属诈骗了102.7万元。  昆明市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将该案提起公诉后,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于2006年5月26日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林毅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被告人林毅认罪服判,明确表示不上诉。    监狱纪委送来控告材料    云南省第一监狱
2006年4月18日,由民政部担任指导单位的“官方版”《2006年度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虽然,此版与先前的“胡润版”《2006慈善家排行榜》有很大的不同,引起媒体猜评不已,但慈善榜打破了中国人藏富心态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正如人们所共识的“慈善榜比富豪榜更重要”。本期,在“官方版”慈善榜出炉之际,共同议议慈善,议议这个美好的事业,同样是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的慈善事业
走着走着,心中的那个孩子就不见了  人都要有点“赤子”的超然、简单、淳朴和快乐。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出现“赤子”的字眼,“赤子”即婴儿。还说要掩人耳目,闭目塞听。这有点让人难以理解。比如:“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什么是“兑”呢?就是人的五官孔窍,比如,眼耳口鼻。老子的意思,就是要人少思寡欲,闭
人生有很多条新路,但我们也要时常走走老路。那些老路经过时间的检验,很多人涉足,虽然风景很熟悉,但因为基础打牢了,成功后不容易倒下。  读书是一条通往未来的老路,越往前走,未来就越美好。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走这条老路了。读书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有不少人不再涉足这条老路,还振振有词地以过来人的经历劝别人“读书无用”,不要走这条老路。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既花时间,也费精力,效果未
王小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这句话应该不难理解,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语,对于知识分子,思维的深入与创新应该是第一要务,道德上的完美应该是稍稍向后排一排的。牛顿之所以成为牛顿,爱迪生之所以成为爱迪生,是因为他们超常的思维能力,绝对不是仅仅因为他们是道德上的完人,或者说即使他们道德上
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撑着伞  她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见不到一次。直到小学三年级,父母才买了房子安顿下来,把她接到身边。当母亲第一次拉她手的时候,她全身不自在,一刹那,像有静电刺痛她。  那静电一直在。她与父母像超市货架上两盒绑在一起的豆腐,明明同根同源,却被一层又一层的保鲜膜阻挡得不能同声同气。她渐渐地发现,父母会对她有求必应。四年级,她是班上第一个有手机的人。用了半年
谦逊是人走向成功的最宝贵的品质  我在一个和文化有关的微信群里,看到有个在文化馆工作的网友,发出来一首用繁体字写的诗,大意是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胸怀,要包容世上万物,如果一个人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会害得自己非常痛苦,也会让别人看不起。诗中所提倡的做人态度,我是非常认同的,只不过,我觉得用繁体字写诗没必要,就开玩笑地说:“国家都解放七十多年了,也可以考虑用简体字了。”没想到,我这句话令对方怒火中烧,他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陈望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出身于农民家庭,1915年赴日本留学,1919年回国后,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还曾任《新青年》编辑,1920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校长。  1920年4月,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者之一李汉俊,把自己从日本带回的一本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和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交给陈望道,请他翻译成中
即使你沦为好马,回头草也不一定等著你  2020年2月1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陈司长发出一个号召:“能不能开发一个服务社区抗疫的软件,这比捐10个亿还管用。”晚上,阿里云公众号就推送了一篇文章:《听说国家有需要,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宣告阿里云联合支付宝、钉钉推出免费的智能社区疫情防控小程序,可以帮助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完成出入登记、健康打卡、疫情通知等工作。  这就是阿里巴巴公司,时刻走在
人生如戏,成为主角而不自知  我小时候住在32号胡同,胡同口有一棵大榕树,树下无比热闹,叫卖声连连。三四年间,榕树下的卖家换了一家又一家。唯独有个老头,日复一日地在胡同口卖糖,极少缺席。我们都叫他“老丁头”。“他姓丁吗?”“不知道,但你不觉得他很像老丁头吗?”“一个老丁头,出门去买菜,买了两根葱,花了三毛三……”  老丁头独自住在编号210的旧房子里。他手艺精湛,做的糖是全胡同最好的,他的糖很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