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学业不良,是指在学习环境中有不少学生表现为学习困难而学习成绩低下。导致学业不良的因素很多,例如学生的个体因素,包括生理身体因素、人格因素等;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情绪气氛、家庭经济与文化状况等;学校教育教学因素等。
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各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获得优良的学业成就,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学,下面,就教学方面的因素对学业不良的影响作简单的分析。
第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它是学校教育对学业不良影响诸因素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
教学内容陈旧或过难、过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或无趣,或不能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与智慧活动的需求,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许多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并不是智力因素所致,而是现有的教学内容不足以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
另外,过于狭隘的课堂教学内容常常不能满足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充满幻想的那部分学生的求知欲。然而,他们处于尚不具备批判能力的年龄,往往不能认识眼前学习内容匮乏给自己带来的困惑,于是他们会分散注意或者寻找其他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如电子游戏或网络、恋爱等),敷衍了事地对待学习任务,甚至完全放弃学业,成为学业不良者。
第二,教学方法
知识以怎样的形式或载体授予学生,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方法落后、简单、呆板或过于花哨,都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无兴趣或者学习效果极差。教师采用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能提高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倘若一个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处在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条件下,他的学习成绩可以达到中上水平,甚至优秀水平;而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无价值,妨碍了他顺利地掌握知识技能,他的学习成绩只能达到中下、甚至下等的水平。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对学业不良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期望不当。教师的期望经常体现在提供怎样的表现机会。无论教师与学生,提供与获得怎样的信息总是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表现结合起来的。例如,经常被要求解答简单容易的低水平问题,则表明教师根据该学生不良的学习成绩对该学生抱有较低或否定的期望,学生亦认识到自己学习成绩不良或表现不佳,便接受了教师给予他的低学习期望的信息。在现代教育社会群体学习的条件下,教学中这种信息的获得使那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期望更低,极易成为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
2.教师与学生认知风格不匹配。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以自己的认知风格教授知识,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风格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师生之间认知风格不匹配的状况。例如,教师以言语信息为教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这是左脑优势的认知风格,而学生却用明显的右脑优势风格来接受知识。一旦出现不一致的状况,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去适应教师的认知风格,那么,很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不适应现象,如不能自觉地及时加以修正的话,长期的学习不适应会导致学业不良的发生。
3.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策略指那些能够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各种具体的技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各种改善和提高讲课效果的技巧,组织与促进讨论的技巧,指导学习时间安排的技巧,防止学生分心、保持专注的技巧,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技巧,使用的评价手段能使学生更努力的技巧。如果教师缺乏这些方面的有效策略,那些疏于用心学习的学生因各种缺陷难以跟上教学内容的学习,易发生学业不良。
4.教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了解与管理不足。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中可表现为不同的需要,尤其是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给予特殊的照顾,如果教师不了解那些学生的特点与需要,他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达不到知识掌握的要求,长此以往,极易出现学业不良。
第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物理环境指教室的条件、装修和布置。过于复杂、有趣的装修容易使有注意缺陷的学生分心,妨碍他们对学习任务的关注。教室的布置是物理环境中很重要的因素,它是学生在学习时间内除学习任务外感官刺激的主要刺激源。尽管教室布置对学业任务完成的好坏没有直接联系,但是由于学生正处于感官知觉极敏锐、反应非常迅速的年龄阶段,这些外部环境也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作用,它可能成为激励学生追求学业高成就的外部影响因素,如科学家的塑像、表现成就欲望的标语等。反之,如果教室布置呆板、单调,不能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欲望,也可能成为学业不良的一个间接的外部原因。
心理环境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影响的心理关系,如座位的安排。心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外部影响而起作用,间接影响学生学习。例如,教师通常会把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学习较差的学生安排为邻桌,以促进学习落后者接受学习优秀者的影响或获得来自学习优秀者有益的帮助。而事实常常并非如此,这样的编排,可能给学习落后者带来心理压力与焦虑,这些心理方面的反应对学习过程产生的消极影响可能成为学业不良的间接原因。
第五,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教师对学生抱有不合理的期望。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的自我意识还在发展过程中,因而他们是通过长者或者其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起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期望指过低期望和过高期望,一方面,教师的高期望能产生神奇的激励作用,而教师的低期望会使某些学生缺乏心理上的积极刺激因素,易发生“低期望→低成就”的循环,产生学业不良;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过高的期望会对某些易紧张、焦虑的学生产生压力,使他们不能在轻松、平和的情绪状态中学习,产生“高期望→低成就”的不平衡状态,也易发生学业不良。
2.教师对学生不敏感。学习生活中,学生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由于对教师敬畏,他们不会向教师诉说自己的各种困惑和实际困难,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敏感,不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或心理方面的状况,就可能忽略学生的问题,结果学生由于缺少及时适当的指导而没有解决学习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业不良。
3.教师对学生奖惩不合理。对学生各种行为的适当奖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奖惩不合理易使学生产生种种不当行为。奖励过于形式化和陈旧,如积极发言奖以“五角星”的形式已应用多年,学生不以为然,这将削弱奖励的积极作用。奖惩不适当表现在惩罚对象与手段方面,惩罚对象泛化或错误易使学生产生无所谓和愤怒的对立情绪,或者惩罚的方式有辱学生的人格等都易造成负面心理效应,这些因素间接地会对学业不良产生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师生关系带有强制性,学生无法选择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师生几乎每天接触,在师生接触时,教师种种不良态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影响师生关系,继而影响学生的情绪且对学业间接地发生作用,导致学业不良。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一致。各科教师的教学要求不一致或某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一致,易使学生不知所措,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常是学业不良的一个原因。
总之,学业不良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职业特点上深入认识这些原因,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尽量消除由于教学因素而造成的学业不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徐芬编.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诊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
[4]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黄 晓)
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各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获得优良的学业成就,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学,下面,就教学方面的因素对学业不良的影响作简单的分析。
第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它是学校教育对学业不良影响诸因素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
教学内容陈旧或过难、过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或无趣,或不能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与智慧活动的需求,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许多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并不是智力因素所致,而是现有的教学内容不足以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
另外,过于狭隘的课堂教学内容常常不能满足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充满幻想的那部分学生的求知欲。然而,他们处于尚不具备批判能力的年龄,往往不能认识眼前学习内容匮乏给自己带来的困惑,于是他们会分散注意或者寻找其他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如电子游戏或网络、恋爱等),敷衍了事地对待学习任务,甚至完全放弃学业,成为学业不良者。
第二,教学方法
知识以怎样的形式或载体授予学生,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方法落后、简单、呆板或过于花哨,都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无兴趣或者学习效果极差。教师采用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能提高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倘若一个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处在有价值的教学方法条件下,他的学习成绩可以达到中上水平,甚至优秀水平;而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无价值,妨碍了他顺利地掌握知识技能,他的学习成绩只能达到中下、甚至下等的水平。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对学业不良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期望不当。教师的期望经常体现在提供怎样的表现机会。无论教师与学生,提供与获得怎样的信息总是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表现结合起来的。例如,经常被要求解答简单容易的低水平问题,则表明教师根据该学生不良的学习成绩对该学生抱有较低或否定的期望,学生亦认识到自己学习成绩不良或表现不佳,便接受了教师给予他的低学习期望的信息。在现代教育社会群体学习的条件下,教学中这种信息的获得使那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期望更低,极易成为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
2.教师与学生认知风格不匹配。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以自己的认知风格教授知识,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风格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师生之间认知风格不匹配的状况。例如,教师以言语信息为教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这是左脑优势的认知风格,而学生却用明显的右脑优势风格来接受知识。一旦出现不一致的状况,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去适应教师的认知风格,那么,很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不适应现象,如不能自觉地及时加以修正的话,长期的学习不适应会导致学业不良的发生。
3.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策略指那些能够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各种具体的技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各种改善和提高讲课效果的技巧,组织与促进讨论的技巧,指导学习时间安排的技巧,防止学生分心、保持专注的技巧,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技巧,使用的评价手段能使学生更努力的技巧。如果教师缺乏这些方面的有效策略,那些疏于用心学习的学生因各种缺陷难以跟上教学内容的学习,易发生学业不良。
4.教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了解与管理不足。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中可表现为不同的需要,尤其是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给予特殊的照顾,如果教师不了解那些学生的特点与需要,他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达不到知识掌握的要求,长此以往,极易出现学业不良。
第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物理环境指教室的条件、装修和布置。过于复杂、有趣的装修容易使有注意缺陷的学生分心,妨碍他们对学习任务的关注。教室的布置是物理环境中很重要的因素,它是学生在学习时间内除学习任务外感官刺激的主要刺激源。尽管教室布置对学业任务完成的好坏没有直接联系,但是由于学生正处于感官知觉极敏锐、反应非常迅速的年龄阶段,这些外部环境也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作用,它可能成为激励学生追求学业高成就的外部影响因素,如科学家的塑像、表现成就欲望的标语等。反之,如果教室布置呆板、单调,不能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欲望,也可能成为学业不良的一个间接的外部原因。
心理环境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影响的心理关系,如座位的安排。心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外部影响而起作用,间接影响学生学习。例如,教师通常会把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学习较差的学生安排为邻桌,以促进学习落后者接受学习优秀者的影响或获得来自学习优秀者有益的帮助。而事实常常并非如此,这样的编排,可能给学习落后者带来心理压力与焦虑,这些心理方面的反应对学习过程产生的消极影响可能成为学业不良的间接原因。
第五,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教师对学生抱有不合理的期望。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的自我意识还在发展过程中,因而他们是通过长者或者其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起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期望指过低期望和过高期望,一方面,教师的高期望能产生神奇的激励作用,而教师的低期望会使某些学生缺乏心理上的积极刺激因素,易发生“低期望→低成就”的循环,产生学业不良;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过高的期望会对某些易紧张、焦虑的学生产生压力,使他们不能在轻松、平和的情绪状态中学习,产生“高期望→低成就”的不平衡状态,也易发生学业不良。
2.教师对学生不敏感。学习生活中,学生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由于对教师敬畏,他们不会向教师诉说自己的各种困惑和实际困难,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敏感,不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或心理方面的状况,就可能忽略学生的问题,结果学生由于缺少及时适当的指导而没有解决学习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业不良。
3.教师对学生奖惩不合理。对学生各种行为的适当奖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奖惩不合理易使学生产生种种不当行为。奖励过于形式化和陈旧,如积极发言奖以“五角星”的形式已应用多年,学生不以为然,这将削弱奖励的积极作用。奖惩不适当表现在惩罚对象与手段方面,惩罚对象泛化或错误易使学生产生无所谓和愤怒的对立情绪,或者惩罚的方式有辱学生的人格等都易造成负面心理效应,这些因素间接地会对学业不良产生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师生关系带有强制性,学生无法选择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师生几乎每天接触,在师生接触时,教师种种不良态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影响师生关系,继而影响学生的情绪且对学业间接地发生作用,导致学业不良。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一致。各科教师的教学要求不一致或某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一致,易使学生不知所措,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常是学业不良的一个原因。
总之,学业不良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职业特点上深入认识这些原因,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尽量消除由于教学因素而造成的学业不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徐芬编.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诊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
[4]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