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关人才已成为各个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难题。当前,各个相关院校都在极力通过改革探求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人才模式,以增强自己培养的公关人才的社会和市场竞争力。这对高校公共关系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甚至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
公共关系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上主要靠引进和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理论体系,公共关系学科知识体系的本土化进程还很漫长;公共关系专业教育与公关人才培养则是20世纪80-90年代才开始兴起,加之公关公司(部门)发展水平较低、公关人员总体素质不高……而社会的发展却对公共知识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提高,这使发展公共关系教育、培养公关人才显得重要且必要。就目前而言,各院校都在极力通过改革探求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人才模式,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公共关系的理论和专业教育,但同时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尚未解决……所以,对国内公共关系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有利于优化公共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公共关系学科和行业的发展。
1 国内公共关系教育的发展与公关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公共关系在我国正发挥突出作用。目前,人才市场对公共关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培养公共关系人才的大学也随之增多。众所周知,正式的公关教育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等百余所高校不仅开设了公共关系专业,而且还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1.1 国内公共关系教育的发展。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公共关系是较为年轻的新兴学科和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则起步更晚。我国高校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设立公共关系专业,至今也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1985年,公共关系正式被列入大学课程;同年,深圳大学传播系创办了国内高校的第一个公共关系专业,并开始招收公关专业的大专学生;1994年,中山大学试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2004年,复旦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公共关系学硕士点;20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开始招收公共关系方向博士生。2008年12月20日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的首次全国高校公共关系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座谈会中公布,公共关系教育在高校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国92%以上高校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
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有17所高校设有公共关系学专业或方向,其中10所大学有公共关系本科专业,非公共关系一级学科下设有硕士点的大学4所、博士方向的大学3所。我国公关教育目前从低到高,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即业余培训、函授教育、普通全日制专科教育、大学全日制本科教育、公共关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基本实现层次化发展。目前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率先形成公共关系学“本科——硕士——博士”一条龙学科体系。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公关教育必将大力发展公关高等教育,普及本科公关教育,建立公关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加大公关实务技能的培训,使公关高等教育进一步向规范化、国际化迈进。大理学院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地方性高校,于2005年才开始招收公共关系本科生,所处地处于欠发达地区、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缺乏、办学条件不完备、师资相对薄弱等因素的限制,教育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更显重要和迫切。
1.2 公关人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使得高素质公关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供不应求)。社会需要大批的公共关系人才,一方面,据上海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当前,在市场比较紧缺的十二类人才中,公共关系人才排在第四位,求职市场有近千家需要2000多名公关文秘人员。就是在云南这样的西部边疆省份,县级以上的企业也是上万家,加上几千家国有企业,如果还把商业、服务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加上,那么即使每个单位接受一名公共关系专业学生。社会的需求量也是可想而知。另据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复旦大学、西南大学招生就业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国内目前有17所高校设有公共关系学专业或方向,其中10所大学有公共关系本科专业,设有硕士点的大学4所、博士方向的大学3所,这样的公关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的需求是严重的失衡。
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使得高素质公关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供不应求)。加强和完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对推动我国公共关系学科的健康发展,促进公共关系行业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公共关系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且具竞争力的公关人才已成为各人才培养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难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反映了其目标定位和办学的理念,各高校践行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是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践来达到目标的,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率和效果则由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状况来检验。
2.1 公关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当前,就国内公共关系教育的人才主要培养适合市场经济需求,具备扎实的公关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策划、执行和评估等传播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政府公共关系、工商企业公共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为主要发展方向。而公关人才的复合性主要知识素养和能力要求是管理(分企业和政府)和传播(以语言传播、传播技术和传播策划为主)、综合。国内各高校为实现公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其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管理模块、传播模块和综合模块。如果从公关人才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又可以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技能模块。如中山大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有: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行政学、领导学、公共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原理、公共关系学原理、公共关系实务与案例、广告学原理、广告策划与策略、平面广告设计基础、Cl战略、公关写作、公关口才、谈判技巧、人际关系与沟通、大众媒体研究、影视制作、摄影、美学、伦理学、公共关系传播法规、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基础会计、公共关系专业英语等。另有学年论文、专业实习与实习报告、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等。
2.2 公关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关系在我国其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到西蔓延开来,即由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传向较不发达的内陆地区。现今公关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和相关企业也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当中。虽然二三级城市公关市场已经启动,但地区差别使中国的公关市场无法平衡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行业滞后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公关教育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当前,各院校都在极力通过改革探求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人才模式,但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缺乏、办学条件不完备、师资相对薄弱等 因素的限制,在公关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区差异明显。目前,中国每个省份均设立了职业培训点和公关员考点。但多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职业培训还是上岗考试,都只有省会城市才有培训点和考点。在高校公共关系专业教育中,也以沿海城市发展较快较好。目前开设公关专业的高校中较有影响的高校,如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也都集中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公关教育,不仅起步晚,而且也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第二,因培养模式过于同质化而个性、特色不突出。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为适应这种综合性教育的要求,各开设公共关系专业的高校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培养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能适应国际专业公关公司、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的公共关系部门需要的高级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通过对各高校培养学生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的课程体系看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所谓的特色也就有数量有限的几门课。
第三,因重理论轻实践而致使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要求专业教育要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由于公共关系专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办学条件薄弱、设施不完备、师资相对不足,致使实践教学严重不足,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第四,因课程设置的重复而不尽科学和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来体现和实现的。而由于公共关系行业与专业教育在国内发展的特点和实际,专业教育相对滞后于社会发展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探索,加上目前的公关教育中课程设置的重复性,使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不尽科学和合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我国高素质公共关系专业人才的培养,阻碍公共关系学科教育和公共关系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 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改革公共关系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人才市场对公共关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院校都在极力通过改革探求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人才模式,以增强自己培养的公关人才的社会和市场竞争力。这对高校公共关系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甚至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无论何种类型的高校,还是何种培养目标和提法,都应当使公共关系专业课程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都应当突出公共关系专业的共同点,强调公共关系原理和实务教学,增强实践动作技巧,显示综合应用能力。
3.1 借助外力,完善和增强本校专业师资。师资不足是在各高校公共关系专业教育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可通过走(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以解决。送出去,就是有计划地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让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进行学习访问(时间可长可短),参与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请进来,就是把公共关系专家学者请进来,把公关活动搞得比较成功的单位的代表请进来,培训教师,传经送宝。目前中山大学会在每个学期邀请一些本地公关公司的老总或媒体的主编就某些专题对学生进行演讲,比如介绍大型公关活动的策划、介绍戛纳广告节的情况、以及媒体的发展趋势,等等。另外东华大学的“三三制”师资体系(1/3来自本校,1/3来自行业精英,1/3来自著名高校)对高校公关专业,尤其是像大理学院这样的边疆、民族地方高校,在师资建设方面借鉴意义更显重要。
3.2 完善和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应强调增强公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真正成为“懂管理,会传播,擅策划”的专业人才。其中中山大学的教学方法较值得借鉴。在中山大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还是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像传播学、社会学、广告学、传播原理等课程。到了高年级(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就主要以工作小组的形式学习。有些老师会将他们从某些公司手中了解到的一些案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策划,比如为一些大型商场做形象识别系统的整合、为某些媒体推广制作传播方案。每个小组在做完自己的案例后都被要求在全体同学面前做演示,老师、专业公关、广告公司、媒体代表作为评委给他们打分。这样的教学形式没有给学生制造传统上的学期末集中考试的压力,所以学生们都感觉很快乐,但实际上这种学习的压力是分布在整个学期的,所以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3.3 完善课程体系,突出特色。因各高校公共关系专业所在院系以及拥有的师资背景不同,各校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带特色的课程。就高校公关专业设置的课程来看,既有公关专业必修的一些带共性的课程,也有因其所在院系以及拥有的师资背景而带特色的课程,如中山大学的公共关系学专业设在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以政府公共关系、工商企业公共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为主要发展方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国传媒大学将其设在广告学院,以公共关系传播方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东华大学则将其设在人文学院,以传播管理工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则将其设在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以国际公共关系方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因为公共关系学科的交叉学科性质,这些院系的行政管理、经济学、广告学等方面的课程对公关专业学生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方向性影响作用。而像大理学院这样地处西南边疆的地方高校,更应该立足自己的实际和特色逐步把公关研究拓展到教育公关,高校公关,旅游公关,医疗公关、族际交流领域等,并依托医学、教育、民族等方面的特长,增强和突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陈先红,郭丽,殷卉《中国大陆近十年公共关系研究实证报告》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第2期P32
[2]《关于建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关系专业教学指导协作组的通知》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学专业委员会文件》[2008]3号P3
[3]阎昭武《中国高等教育公共关系学科建设调查与思考》载《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第3期,P112
[4]张艳《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探析》载《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22卷第4期,P16
[5]范徵、于朝晖《PR教育在上外 :培养复合型国际公关人才》载《公关世界》2008年(5)P26-27
[6]《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系简介》http://gms.sysu.edu.cn/in-tro.asp?id=9
[7]王洪萍《浅谈高校公关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载《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P34
[8]陈华《对我国公关高等教育现状的思索》载《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22卷第4期,P64-66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
公共关系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上主要靠引进和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理论体系,公共关系学科知识体系的本土化进程还很漫长;公共关系专业教育与公关人才培养则是20世纪80-90年代才开始兴起,加之公关公司(部门)发展水平较低、公关人员总体素质不高……而社会的发展却对公共知识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提高,这使发展公共关系教育、培养公关人才显得重要且必要。就目前而言,各院校都在极力通过改革探求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人才模式,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公共关系的理论和专业教育,但同时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尚未解决……所以,对国内公共关系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有利于优化公共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公共关系学科和行业的发展。
1 国内公共关系教育的发展与公关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公共关系在我国正发挥突出作用。目前,人才市场对公共关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培养公共关系人才的大学也随之增多。众所周知,正式的公关教育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等百余所高校不仅开设了公共关系专业,而且还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1.1 国内公共关系教育的发展。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公共关系是较为年轻的新兴学科和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则起步更晚。我国高校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设立公共关系专业,至今也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1985年,公共关系正式被列入大学课程;同年,深圳大学传播系创办了国内高校的第一个公共关系专业,并开始招收公关专业的大专学生;1994年,中山大学试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2004年,复旦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公共关系学硕士点;20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开始招收公共关系方向博士生。2008年12月20日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的首次全国高校公共关系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座谈会中公布,公共关系教育在高校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国92%以上高校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
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有17所高校设有公共关系学专业或方向,其中10所大学有公共关系本科专业,非公共关系一级学科下设有硕士点的大学4所、博士方向的大学3所。我国公关教育目前从低到高,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即业余培训、函授教育、普通全日制专科教育、大学全日制本科教育、公共关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基本实现层次化发展。目前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率先形成公共关系学“本科——硕士——博士”一条龙学科体系。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公关教育必将大力发展公关高等教育,普及本科公关教育,建立公关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加大公关实务技能的培训,使公关高等教育进一步向规范化、国际化迈进。大理学院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地方性高校,于2005年才开始招收公共关系本科生,所处地处于欠发达地区、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缺乏、办学条件不完备、师资相对薄弱等因素的限制,教育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更显重要和迫切。
1.2 公关人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使得高素质公关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供不应求)。社会需要大批的公共关系人才,一方面,据上海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当前,在市场比较紧缺的十二类人才中,公共关系人才排在第四位,求职市场有近千家需要2000多名公关文秘人员。就是在云南这样的西部边疆省份,县级以上的企业也是上万家,加上几千家国有企业,如果还把商业、服务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加上,那么即使每个单位接受一名公共关系专业学生。社会的需求量也是可想而知。另据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复旦大学、西南大学招生就业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国内目前有17所高校设有公共关系学专业或方向,其中10所大学有公共关系本科专业,设有硕士点的大学4所、博士方向的大学3所,这样的公关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的需求是严重的失衡。
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使得高素质公关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供不应求)。加强和完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对推动我国公共关系学科的健康发展,促进公共关系行业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公共关系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且具竞争力的公关人才已成为各人才培养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难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反映了其目标定位和办学的理念,各高校践行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是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践来达到目标的,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率和效果则由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状况来检验。
2.1 公关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当前,就国内公共关系教育的人才主要培养适合市场经济需求,具备扎实的公关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策划、执行和评估等传播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政府公共关系、工商企业公共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为主要发展方向。而公关人才的复合性主要知识素养和能力要求是管理(分企业和政府)和传播(以语言传播、传播技术和传播策划为主)、综合。国内各高校为实现公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其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管理模块、传播模块和综合模块。如果从公关人才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又可以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技能模块。如中山大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有: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行政学、领导学、公共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原理、公共关系学原理、公共关系实务与案例、广告学原理、广告策划与策略、平面广告设计基础、Cl战略、公关写作、公关口才、谈判技巧、人际关系与沟通、大众媒体研究、影视制作、摄影、美学、伦理学、公共关系传播法规、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基础会计、公共关系专业英语等。另有学年论文、专业实习与实习报告、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等。
2.2 公关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关系在我国其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到西蔓延开来,即由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传向较不发达的内陆地区。现今公关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和相关企业也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当中。虽然二三级城市公关市场已经启动,但地区差别使中国的公关市场无法平衡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行业滞后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公关教育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当前,各院校都在极力通过改革探求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人才模式,但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缺乏、办学条件不完备、师资相对薄弱等 因素的限制,在公关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区差异明显。目前,中国每个省份均设立了职业培训点和公关员考点。但多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职业培训还是上岗考试,都只有省会城市才有培训点和考点。在高校公共关系专业教育中,也以沿海城市发展较快较好。目前开设公关专业的高校中较有影响的高校,如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也都集中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公关教育,不仅起步晚,而且也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第二,因培养模式过于同质化而个性、特色不突出。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为适应这种综合性教育的要求,各开设公共关系专业的高校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培养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能适应国际专业公关公司、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的公共关系部门需要的高级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通过对各高校培养学生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的课程体系看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所谓的特色也就有数量有限的几门课。
第三,因重理论轻实践而致使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要求专业教育要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由于公共关系专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办学条件薄弱、设施不完备、师资相对不足,致使实践教学严重不足,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第四,因课程设置的重复而不尽科学和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来体现和实现的。而由于公共关系行业与专业教育在国内发展的特点和实际,专业教育相对滞后于社会发展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探索,加上目前的公关教育中课程设置的重复性,使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不尽科学和合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我国高素质公共关系专业人才的培养,阻碍公共关系学科教育和公共关系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 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改革公共关系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人才市场对公共关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院校都在极力通过改革探求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人才模式,以增强自己培养的公关人才的社会和市场竞争力。这对高校公共关系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甚至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无论何种类型的高校,还是何种培养目标和提法,都应当使公共关系专业课程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都应当突出公共关系专业的共同点,强调公共关系原理和实务教学,增强实践动作技巧,显示综合应用能力。
3.1 借助外力,完善和增强本校专业师资。师资不足是在各高校公共关系专业教育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可通过走(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以解决。送出去,就是有计划地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让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进行学习访问(时间可长可短),参与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请进来,就是把公共关系专家学者请进来,把公关活动搞得比较成功的单位的代表请进来,培训教师,传经送宝。目前中山大学会在每个学期邀请一些本地公关公司的老总或媒体的主编就某些专题对学生进行演讲,比如介绍大型公关活动的策划、介绍戛纳广告节的情况、以及媒体的发展趋势,等等。另外东华大学的“三三制”师资体系(1/3来自本校,1/3来自行业精英,1/3来自著名高校)对高校公关专业,尤其是像大理学院这样的边疆、民族地方高校,在师资建设方面借鉴意义更显重要。
3.2 完善和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应强调增强公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真正成为“懂管理,会传播,擅策划”的专业人才。其中中山大学的教学方法较值得借鉴。在中山大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还是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像传播学、社会学、广告学、传播原理等课程。到了高年级(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就主要以工作小组的形式学习。有些老师会将他们从某些公司手中了解到的一些案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策划,比如为一些大型商场做形象识别系统的整合、为某些媒体推广制作传播方案。每个小组在做完自己的案例后都被要求在全体同学面前做演示,老师、专业公关、广告公司、媒体代表作为评委给他们打分。这样的教学形式没有给学生制造传统上的学期末集中考试的压力,所以学生们都感觉很快乐,但实际上这种学习的压力是分布在整个学期的,所以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3.3 完善课程体系,突出特色。因各高校公共关系专业所在院系以及拥有的师资背景不同,各校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带特色的课程。就高校公关专业设置的课程来看,既有公关专业必修的一些带共性的课程,也有因其所在院系以及拥有的师资背景而带特色的课程,如中山大学的公共关系学专业设在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以政府公共关系、工商企业公共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为主要发展方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国传媒大学将其设在广告学院,以公共关系传播方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东华大学则将其设在人文学院,以传播管理工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则将其设在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以国际公共关系方向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因为公共关系学科的交叉学科性质,这些院系的行政管理、经济学、广告学等方面的课程对公关专业学生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方向性影响作用。而像大理学院这样地处西南边疆的地方高校,更应该立足自己的实际和特色逐步把公关研究拓展到教育公关,高校公关,旅游公关,医疗公关、族际交流领域等,并依托医学、教育、民族等方面的特长,增强和突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陈先红,郭丽,殷卉《中国大陆近十年公共关系研究实证报告》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第2期P32
[2]《关于建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关系专业教学指导协作组的通知》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学专业委员会文件》[2008]3号P3
[3]阎昭武《中国高等教育公共关系学科建设调查与思考》载《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第3期,P112
[4]张艳《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探析》载《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22卷第4期,P16
[5]范徵、于朝晖《PR教育在上外 :培养复合型国际公关人才》载《公关世界》2008年(5)P26-27
[6]《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系简介》http://gms.sysu.edu.cn/in-tro.asp?id=9
[7]王洪萍《浅谈高校公关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载《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P34
[8]陈华《对我国公关高等教育现状的思索》载《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22卷第4期,P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