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一微带四微”打造社区治理新品牌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镇海区以创建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抓手,将工作触角延伸至社区居民多元性、多向性、多样性的“微民生”需求,构建起涵盖“微平台、微组织、微机制、微基金”的“一微带四微”治理体系,实现了民生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精准对接,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打造“微平台”有效处理各类民生诉求
  打造综合受理平台。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整合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行服务内容、流程、制度、形象的“四统一”,集中接待居民咨询和办理各类微民生事务。制定党务、政务、居务服务事项清单,把微民生项目集约纳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已有70余项居民服务事项在社区层面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同时,探索实行错时、延时以及首问接待等工作模式,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
  打造服务购买平台。通过“周五有约”“邻里文化节”“公益集市”等载体,以政府買单的形式鼓励社会力量主动承接社区服务,满足高龄空巢老人、残疾人、失业妇女、自闭症儿童等群体需求。近年来,镇海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近千万元,累计实施了500余个公益及民生服务项目。
  打造绩效监督平台。改变原来由政府主导的绩效监督方式,将群众满意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如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电子服务评价系统,实时统计居民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情况。
  培育“微组织”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培育小区自治组织。将社区自治重心下沉至居民小区,广泛建立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推行众筹、众议、众行、众享的“四众”自治模式,建立“三级三商三流转”问题处置机制,有效解决了政府无法企及、个人无法破解的微民生、微需求。目前,全区共建成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48个,居民参与率达到85%以上。
  培育公益社会组织。构建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三级社会组织培育体系,孵化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团队、能人工作室等各类公益性组织。目前,全区共有依法登记社会组织380家,社区备案社会组织1285家。
  培育志愿服务团队。按照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项目化志愿服务,并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服务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目前,镇海志愿者网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达24800余人,志愿服务组织达700余个,广泛参与助老、助残、助困、助学等公益服务活动。
  构建“微机制”创新公益项目运作模式
  构建“微事务”办理反馈机制。在社区建立标准化“微事务”办理流程,按照快速响应、协同办理、限时反馈的原则,对收集来的各类民生需求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并流转到各实施主体,确保基层问题条条有落实、件件传回音、月月可清零。
  构建“微心愿”发布认领机制。由社区对收集的居民需求进行筛选、认定,并在社区心愿墙、心愿树等平台发布“微心愿”,引导党员干部、群团组织主动认领,力所能及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
  构建“微项目”实施评价机制。发布社区“微民生大服务”项目目录,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各类主体承接“微项目”,按照“评审立项、实施运行、验收评估、补助资金”的流程,规范项目操作机制,全力推动民生服务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近年来,实施“微项目”170余个,补助资金近200万元。
  建立“微基金”夯实基层治理物质基础
  建立财政保障基金。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式的社区治理经费保障体系。对新建、改建、扩建的社区管理服务用房,按每平方米500元的资金进行补助;对实体运作的社区工作站、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给予每个2万—3万元的补贴;对获准立项的公益创投项目、微民生项目,给予每个1万—10万元实施补助经费。近三年来,镇海区共投入财政经费近1亿元。
  建立公益冠名基金。设立由社区热心居民、驻社区机构或其他社会人士自愿捐助并命名的“微型基金”,用于促进社区发展、定向救助、改善公共设施、资助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等。例如,后大街社区居民冯燕自2016年起每年出资2000元,成立冯燕助学基金;宝岛眼镜自2013年起每年出资2000元,成立宝岛眼镜慈善基金。近五年来,全区冠名基金总量达到477万元。
  建立多元众筹基金。通过小区居民、辖区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慈善人士等各类群体“众筹”建立“社区微基金”,并由居民代表组成“决议团”,讨论制定“微基金”的投放方向、投放标准及运营监督体系。目前,全区已有20余个社区通过众筹模式设立了“社区微基金”,用于小区自治项目的实施。
其他文献
今年8月中旬,宁波市江北区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建立了第一间“远距教室”,并正式启动“携手同步,e路同行”远距同步课堂。当天,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和册亨县实验小学两地80名教师进行了远距互动课堂研讨活动。这是宁波教育扶贫的生动实践。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宁波市教育局和教育系统主动担当作为,发挥重教兴学、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对口支援8省11地32区县,跨越山海,志智同
期刊
步入“金九银十”,求职招聘又迎来一年中的旺季。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做法被称为“慢就业”。“慢就业”虽然只是很小众的一种选择,但近年来舆论场上的热议,說明它已经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9月20日《光明日报》)  从人们赋予的概念定义看,“慢就业”应该是一个有褒有贬的中性词。
期刊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创造性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理念精神,镇海区五届人大常委会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对生态环保工作开展强力监督,以实际行动守护镇海的绿水青山。  生态建区世纪初  早在2000年初,镇海区人大常委会就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在镇海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辖
期刊
宁海平调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宁波本土戏曲剧种,其以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剧种优势,在宁波地区,乃至浙江省内都曾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在社会现代化变革的当代,剧种的这种立身优势,反成为其今日传承发展之束缚。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海平调剧种当前的生存发展状况堪忧。剧目少、演员少、剧团影响力逐渐减弱,严重制约了宁海平调的传承发展。当下,平调要走出困境,必须对剧种重做价值认定,深入分析存在问题,
期刊
2018年,全市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占全省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增加值464.1亿元,完成三年攻坚行动新增1000亿元任务的46.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征显著。  全市以“强基础,发展先进产业;强融合,培植先行龙头;强协同,打造先锋示范”为主要任务,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助力宁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产业发展“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更好地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民法典开讲》出版。  本书由王利明、王轶、高圣平、龙翼飞、石佳友、朱虎、 杨立新、姚辉、孙若军、张新宝等10位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参与者讲授,旨在面向黨政干部、社会大众,全面解读民法典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和影响,内容包括“民法
期刊
“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思想之一,其精髓处就是教人以本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小学生普遍存在自主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让孩子们懂得“自己的事自己管”是培养自主意识的切入点之一。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和家长只是你学习的帮手”。孩子们在经历了持续的熏陶后,便会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起为自己负责的意识。做人处事到精妙处,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心上功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教
期刊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目标, 将科技事业发展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衔接。出台“科技新政46条”、引进10家高水平大院大所、“甬籍院士”全职回归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宁波市高标准提出“两迈进、八倍增”赶超目标,部署实施“一转六大”创新行动,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助力加快增强区域创新实力,培育更加强劲的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激发创新
期刊
“六争攻坚,服务当先。”在“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中,“服务争效”既是具体攻坚行动,也是政风行风保障。服务争效是不是有成效,更多的不是体现在数据上,而是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评价和體验上。  2018年,宁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主线,把工作重心放在群众反映强烈、“槽点”集中、意见最大的服务事项上,通过暗访曝光、换位体验、跟踪整改等手段,倒逼各级服务机构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体验,市民普遍感到审
期刊
根据宁波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8年,宁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  GDP破萬亿,对一个城市来说,是发展里程碑式大事件。但在激动之余,我们更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区域和城市竞争百舸争流,宁波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正快马加鞭,越行越远,郑州、佛山等城市GDP与宁波的差距仅几百亿元,宁波正面临着“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强兵越逼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