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进入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这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这一模式要求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为实现这一目标作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举措。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企业 无缝对接 关键 举措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进入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历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这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这一模式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在运作上强化市场导向,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注重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
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无缝对接,就要立足企业,突出应用,创建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是增强竞争实力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培养目标和总体思路是:以适应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教师公平竞争的有效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较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实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和产学研结合,建立职业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互动双赢的良好机制
(一)实现校企结合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对行业人才需求信息掌握不充分,专业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差。职业学校只有加强产学研结合,才能将人才培养(尤其是应用学科人才)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企业、工厂的第一线去,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才能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专业的设置方向。另一方面,产学研结合能够推动职业学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科研工作思路。职业学校还要外派老师到设备生产厂家进行认真的学习,密切与厂家的联系。
(二)推行工学结合,把握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切入点
学校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期限的职业教育中,用学生在校一半时间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一半时间集中进行技能实训。密切了校企合作,促进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岗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三)产学双方成立了新型职教研究小组
深入现场调研,分析原因要素,并比较国内外同类型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实践,形成以理论知识教育框架为基础,以技能培训和鉴定为主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育培训模式。
三、按工种和专业编制与企业实际技术、设备同步的教材,设置合理的课程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职业学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工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加强课程建设规划与研究工作,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吸纳行业资金,建立实训基地
吸纳行业资金、建立实训基地是提高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基础条件。在校内实训基地方面,要特别注重加强生产性实训,这就需要职业学校进一步提高开放性,主动强化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联系,逐步提高生产性实习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增强自我发展与良性运作能力,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和使用效率。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要逐步增加数量,拓展功能,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五、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努力提升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
电网企业新一轮发展战略目标已经确定,要把电网企业建设成为一优三强的现代公司。作为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部门,也将随着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建成能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实践经验说明,以行业企业发展为背景开展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过程中,要通过与现场专家“结对子”来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通过参加教研教改及课程开发等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努力提升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
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虽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其成效仍然是制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无缝对接,就要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同发展的空间,使职业教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就职业学校而言,办学者仍然需要转变观念,摈弃“关门自守”“闭门造车”的思想,树立开放型办学的思路;摈弃以企业的经济资助为合作宗旨的狭隘定位,树立为企业服务、和企业共同发展职教的思路。以校企合作教育作为突破口,促进专业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做到了这些,职业教育改革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5(05).
[2]刘亚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3(05).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企业 无缝对接 关键 举措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进入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历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这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这一模式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在运作上强化市场导向,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注重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
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无缝对接,就要立足企业,突出应用,创建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是增强竞争实力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培养目标和总体思路是:以适应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教师公平竞争的有效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较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实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和产学研结合,建立职业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互动双赢的良好机制
(一)实现校企结合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对行业人才需求信息掌握不充分,专业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差。职业学校只有加强产学研结合,才能将人才培养(尤其是应用学科人才)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企业、工厂的第一线去,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才能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专业的设置方向。另一方面,产学研结合能够推动职业学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科研工作思路。职业学校还要外派老师到设备生产厂家进行认真的学习,密切与厂家的联系。
(二)推行工学结合,把握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切入点
学校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期限的职业教育中,用学生在校一半时间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一半时间集中进行技能实训。密切了校企合作,促进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岗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三)产学双方成立了新型职教研究小组
深入现场调研,分析原因要素,并比较国内外同类型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实践,形成以理论知识教育框架为基础,以技能培训和鉴定为主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育培训模式。
三、按工种和专业编制与企业实际技术、设备同步的教材,设置合理的课程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职业学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工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加强课程建设规划与研究工作,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吸纳行业资金,建立实训基地
吸纳行业资金、建立实训基地是提高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基础条件。在校内实训基地方面,要特别注重加强生产性实训,这就需要职业学校进一步提高开放性,主动强化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联系,逐步提高生产性实习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增强自我发展与良性运作能力,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和使用效率。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要逐步增加数量,拓展功能,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五、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努力提升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
电网企业新一轮发展战略目标已经确定,要把电网企业建设成为一优三强的现代公司。作为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部门,也将随着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建成能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实践经验说明,以行业企业发展为背景开展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过程中,要通过与现场专家“结对子”来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通过参加教研教改及课程开发等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努力提升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
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虽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其成效仍然是制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无缝对接,就要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同发展的空间,使职业教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就职业学校而言,办学者仍然需要转变观念,摈弃“关门自守”“闭门造车”的思想,树立开放型办学的思路;摈弃以企业的经济资助为合作宗旨的狭隘定位,树立为企业服务、和企业共同发展职教的思路。以校企合作教育作为突破口,促进专业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做到了这些,职业教育改革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5(05).
[2]刘亚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