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及心理干预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ryu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并给予心理干预。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7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5人给与常规护理,研究组35人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增加了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在产后2周接受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自评,结果研究组的EPDS评分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对抑郁症病因进行研究与分析,有针对性的给与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 抑郁症; 心理干预
  引言: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是产褥期非精神病性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我国报道的发生率为1.1%--52.1%,平均14.7%,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家庭的和谐以及婴儿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在护理中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和未进行心理干预进行对比,从而讨论出结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自然分娩的产妇70例,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29±1.1 )岁,将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者35例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增加了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并且对照组研究组的产妇基本资料、病程均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我科进行护理,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产妇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增加了心理护理,包括:①环境护理:为产妇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病房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湿度适宜,播放舒缓的音乐,保证充足的睡眠。②产前健康教育,对产妇讲解生产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以视频或照片的方式为产妇介绍分娩室及助产医生,让产妇有所了解,以减少因对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焦虑感。③产前的心理护理:产妇通常都伴有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情绪,要去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和其沟通、交流、耐心的解答产妇的疑问,并给与鼓励。
  1.3指标
  对比2组产妇在产后2周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自评的结果,并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 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距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研究者的EPDS评分明显下降,表明心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有明显效果,见下表
  3、讨论
  3.1产后抑郁症的病因
  目前国内外关于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心理因素:①个性体征:敏感,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好强、固执、內向等个性特点的产妇容易发生产后心理障碍。②情绪因素:怀孕后就会受到饮食、运动方面的限制,整个怀孕工程会经历各种不适,分娩后产妇除了要忍受自己身体的不适,还要日夜照顾小孩,严重睡眠不足,相关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精神状态不佳的产妇更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③内分泌因素:分娩后产妇体内的绒毛促性腺激素(HCG)、人胎盘生乳素(HPL)、孕激素、雌激素含量急剧下降,产前产后内分泌活动的剧烈变化,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神经递质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抑郁情绪的发作。④遗传因素:有精神家族抑郁病史的产妇发病率高,相比于无抑郁症家族史者,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将增加3.27倍。⑤社会因素: 产妇如果缺少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缺乏来自丈夫与长辈的理解、支持与帮助等,是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和恢复的重要因素。
  3.2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深入的研究,有药物可以治愈产后抑郁症,但在药物治疗时配合相应的心理干预,可以提升治疗的效果,①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新入院的产妇介绍住院环境及相关情况,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提高认知能力、教会放松技术,加强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稳定的良好情绪。②产时心理干预:分娩时不但要忍受疼痛而且要独自去面对,所以开展导乐式一对一陪同分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在分娩过程再继续给予产妇和情感上的支持,用亲切、友善的语言指导产妇配合助产医生顺利完成分娩。③产后心理护理干预:产后的干预是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关键期,告知其丈夫及家属产后护理的相关知识,讲解母乳喂养知识,协助产妇实施母乳喂养,介绍对新生儿的护理方法,使其顺利的完成角色的转换,主动和产妇沟通,耐心倾听其诉说,缓解其心中的不满或焦虑情绪。
  结语
  产后抑郁是产妇在产褥期受到生活、心理、生理、社会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症有较好的效果。产后抑郁症的危害严重,且多数患者未被发现也未做出明确的诊断,因此认识产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并早期识别产后抑郁是医务人员有效控制产后抑郁过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可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机会,重视对产后抑郁症的具体表现,并进行测评,完全有可能早期发现并针对性进行治疗和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产妇抑郁心理状况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产妇健康和婴儿的成长及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身心健康具有长远且深刻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衡杰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心理干预,《护理前沿》2019年11月
  【2】刘新荣.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干预的效果[J].心理月刊,2018(08):4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究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新生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对于新生儿患者的护理病房使用普通护理;观察组:对于剩余40名新生儿患者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比较和分析两组新生儿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经使用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新生儿护理恢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的价值。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黄疸的新生儿患儿90例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结果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  1.2本研究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患儿均在本院接受治疗;均符合蓝光照射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方法:从我院最近2年内收治的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中抽取3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经比对分析我们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各15例。对照组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出现的心理变化,然后对两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激光治疗,探究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实验对象选择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激光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计58例,并将参与实验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人数相同。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护理,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视网膜恢复情况,并将精神状况评分、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11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患者102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成晚期介入组(61例,治疗1个月进行康复治疗介入),早期介入组(61例,治疗2周进行康复治疗介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分值、认知功能得分、生活质量水平情况。结果:早期介入组患者的在干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2月~2020年6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我院共计选取8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可分为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数据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数据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后,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对母婴同室中采用优质护理后母亲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以及对医护人员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以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新生儿母婴产妇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顺序,将新生儿母婴随机的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每组各为29例。对比组母婴: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母婴: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母婴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医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新生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后就此护理的应用效果以及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份月-2021年4月份期间出生的70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方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方案:鸟巢式护理。将新生儿生命体征各项状况(睡眠时间、体温波动以及血氧饱和度)、护理满意度视为观察重点,比较两组运用不同方案后所产生的效果。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高度近视行ICL植入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人员选择在本院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大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