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经常在网上“冲浪”,相信你一定没少见过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
比如说,前段时间很火的那个名为“你先处理哪件事”的心理测试。题目说:如果你现在在家,家里同时发生了5件事:小宝宝哭了、你想上厕所了、电话铃响了、有人按门铃了、浴缸的水马上要溢出来了,这5件事都特别着急,那么,你会先顾哪一件事呢?而这道心理测试的答案是:可以通过你处理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反映出你潜意识里对各种事物的重视程度。在这个测试里面,婴儿代表的是爱情,上厕所代表的是自己,电话代表的是工作,门铃代表的是朋友,浴缸水龙头代表的是金钱。你越先处理的事情,代表的就是你越重视的方面。比如你选择先去哄小宝宝,就代表在你的心里,爱情是第一位的……
类似的心理测试还有太多太多,有关乎情感的、运势的、工作的,甚至还有关于下一代的。有些人对测试结果深信不疑,因为他们觉得非常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说总能打中自己的“靶心”。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以下这样一段话——你渴望获得别人喜欢和尊重;你有很多优秀的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你有很多缺点,不过一般来说你可以克服它们;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是否觉得这段话说的就是你自己?其实,这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因为它全是笼统的、一般性的说法,总能有一两点打中你的“靶心”,这便是“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指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个效应还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人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算命先生对每个人说的内容都差不多,全是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说完了网络上一些心理测试暗藏的“小九九”,我们再来看看真正有意义的、专业的心理测试,即“心理测量”。
所谓“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心理测量的主要工具是心理学量表,而一个科学的心理学量表从理论依据到测量目的设置,再到测量方法、实施步骤、指导语设计、分数解释等,需要非常严谨的考虑和分析。在这个标准的流程里,每一个步骤都包含着巨大的工作量。所以,当一个科学的心理学量表被开发出来后,它的价格是很高的,通常需要购买才能获取使用,在网络中几乎是见不到的。
你可不要小看这些专业的心理测量,它们不仅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全面的描述,而且能够确定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以此来推测不同个体在各类活动中的差别。比如发展类的测量可以评估儿童目前所达到的发展阶段;人格类的测量可以刻画个体的人格特点、性格优劣势;能力类的测量可以评价个体在学习、技能上的差异。心理测量还可以帮助大家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了解自己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参加心理咨询、辅导,及时进行调整。
而上述提到的网络上那些千奇百怪的“心理学测试”,大多缺乏科学根据。所以大家将其当作生活中的消遣可以,绝对不能当真,更不应该以此作为根据去改变甚至调整你的生活计划和轨迹。
既然网上的心理测试不可信,那么我们可以哪些心理测量来评估自己呢?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医院心理科、精神科门诊经常会用到的心理测量工具。
1.性格类测量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是一种用于人格测验的问卷,是世界上较为完善的心理测量工具之一。它能够对个体的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测量,对人们的职业适应程度进行预测,为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建议,还能更好地满足教育辅导、企业招聘、选拔和管理等需要。本测验1979年被引入国内并由专业机构修订为中文版,包括187個题项,采用测试者自我评价的形式,适用于15岁以上中学生,和所有具备小学阅读水平的青年、壮年和老年人。
2.心理健康类
心理健康类测试方面应用较多的有3种: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可以直观反应个体近段时间的主观感受及其变化。这两个量表在我国大学新生的入学测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均有涉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是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含有较广泛的内容,通过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的测量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可以帮助诊断疾病和评价用药后的疗效。
3.职业发展类
霍兰德职业兴趣自测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及其职业类型理论编制的测评工具。他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现实型6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6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该测量可以为个人的职业选择提供思考。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就算是专业的心理测量,其结果也不能完全说明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只能当作一个参考意见,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思考。毕竟,人生有无限可能!
比如说,前段时间很火的那个名为“你先处理哪件事”的心理测试。题目说:如果你现在在家,家里同时发生了5件事:小宝宝哭了、你想上厕所了、电话铃响了、有人按门铃了、浴缸的水马上要溢出来了,这5件事都特别着急,那么,你会先顾哪一件事呢?而这道心理测试的答案是:可以通过你处理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反映出你潜意识里对各种事物的重视程度。在这个测试里面,婴儿代表的是爱情,上厕所代表的是自己,电话代表的是工作,门铃代表的是朋友,浴缸水龙头代表的是金钱。你越先处理的事情,代表的就是你越重视的方面。比如你选择先去哄小宝宝,就代表在你的心里,爱情是第一位的……
类似的心理测试还有太多太多,有关乎情感的、运势的、工作的,甚至还有关于下一代的。有些人对测试结果深信不疑,因为他们觉得非常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说总能打中自己的“靶心”。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心理测试和算命背后的共同效应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以下这样一段话——你渴望获得别人喜欢和尊重;你有很多优秀的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你有很多缺点,不过一般来说你可以克服它们;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是否觉得这段话说的就是你自己?其实,这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因为它全是笼统的、一般性的说法,总能有一两点打中你的“靶心”,这便是“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指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个效应还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人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算命先生对每个人说的内容都差不多,全是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趣味心理测试和心理测量是两回事
说完了网络上一些心理测试暗藏的“小九九”,我们再来看看真正有意义的、专业的心理测试,即“心理测量”。
所谓“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心理测量的主要工具是心理学量表,而一个科学的心理学量表从理论依据到测量目的设置,再到测量方法、实施步骤、指导语设计、分数解释等,需要非常严谨的考虑和分析。在这个标准的流程里,每一个步骤都包含着巨大的工作量。所以,当一个科学的心理学量表被开发出来后,它的价格是很高的,通常需要购买才能获取使用,在网络中几乎是见不到的。
你可不要小看这些专业的心理测量,它们不仅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全面的描述,而且能够确定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以此来推测不同个体在各类活动中的差别。比如发展类的测量可以评估儿童目前所达到的发展阶段;人格类的测量可以刻画个体的人格特点、性格优劣势;能力类的测量可以评价个体在学习、技能上的差异。心理测量还可以帮助大家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了解自己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参加心理咨询、辅导,及时进行调整。
而上述提到的网络上那些千奇百怪的“心理学测试”,大多缺乏科学根据。所以大家将其当作生活中的消遣可以,绝对不能当真,更不应该以此作为根据去改变甚至调整你的生活计划和轨迹。
心理科常用的测量有3类
既然网上的心理测试不可信,那么我们可以哪些心理测量来评估自己呢?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医院心理科、精神科门诊经常会用到的心理测量工具。
1.性格类测量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是一种用于人格测验的问卷,是世界上较为完善的心理测量工具之一。它能够对个体的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测量,对人们的职业适应程度进行预测,为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建议,还能更好地满足教育辅导、企业招聘、选拔和管理等需要。本测验1979年被引入国内并由专业机构修订为中文版,包括187個题项,采用测试者自我评价的形式,适用于15岁以上中学生,和所有具备小学阅读水平的青年、壮年和老年人。
2.心理健康类
心理健康类测试方面应用较多的有3种: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可以直观反应个体近段时间的主观感受及其变化。这两个量表在我国大学新生的入学测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均有涉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是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含有较广泛的内容,通过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的测量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可以帮助诊断疾病和评价用药后的疗效。
3.职业发展类
霍兰德职业兴趣自测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及其职业类型理论编制的测评工具。他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现实型6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6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该测量可以为个人的职业选择提供思考。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就算是专业的心理测量,其结果也不能完全说明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只能当作一个参考意见,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思考。毕竟,人生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