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张养浩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e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两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释】
  ①楮(ch^)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台掾(yu3n):台指高级官署,掾泛指官员,此处可表称赞意,可译为“栋梁之才”。④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⑤岳祠:华山为“西岳”,其祭祀之地称“岳祠”。
  
  【阅读提示】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千古一叹,就出自他所写《山坡羊·潼关怀古》。其散曲多写田园隐逸生活,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醇,格调高远。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传世。曾任元朝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
  
  【阅读鉴赏】
  我们熟悉张养浩,是因为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元史》中,他更多的表现为一个替民造福的清官形象。少年时的拾金不昧展示了他高尚的品德,而学习刻苦到让父母为之不忍,展现了他坚定的意志。他的为官之清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他主张德义教化,不歧视有犯罪前科的人;第二他对残害百姓者绝不手软,坚决打击;第三灾荒来临,他能尽散家财,并采取很多切实措施救助百姓;第四他坚信苍天有眼,虔诚地为百姓祈祷。当然受历史的局限,他思想上有几分迷信迂腐,对此要有正确的理解与扬弃。
  在塑造人物上,此文能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如用“旧尹莫敢诘问”和张养浩“尽置诸法”做对比;又用不忽木感叹、群盗互诫、百姓“哀之如失父母”等情节,从侧面衬托张养浩,使其形象鲜活生动。
  
  【知识考查】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楮币
  B.此真台掾也   这个人,代张养浩
  C.彼皆良民  那些人,代“旧盗”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自己
  2.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张养浩清廉品质的一组是( ) ①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③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  ④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⑤遇饿者则赈之  ⑥未尝家居,止宿公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养浩少年时期学习非常刻苦,父母担心其有伤身体,就常常禁止他读书。
  B.张养浩大力反对封建迷信,曾经毁掉三十多所“淫祠”,并住进别人称为不吉利的官舍。
  C.张养浩正直敢为,严厉打击危害百姓的杀人犯李虎等人,百姓拍手称快。
  D.张养浩忧国忧民,想到百姓的困苦,经常抚胸痛哭,最终因此而卒。
  4.翻译以下语句。
  ①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译文:             
  ②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A(“之”代他,即丢钱的人)2.C(②是待人宽容,给盗贼留下自新之路;⑥是因公忘家,办事认真)3.B(从张养浩“祷雨”的行为看,他并不反对“封建迷信”)4.①于是张养浩白天就默默地背诵书卷上的诗文,到了夜晚,就把门窗关起来,点上灯偷偷地读书。②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却依然把他们视为盗贼,这是断绝他们走自新的路啊!
  (供稿/辽宁沈阳第八十三中学 章 宇)
其他文献
是我国现代散文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它不仅有着深邃的思想,高远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而且意脉贯通首尾关合,浑然一体,体现了文章的结构美.
我对“胸怀”一词的最初记忆定格在一架飞机上,这架飞机躺在我的小学课本里,驾驶它的是一个叫做丁丁的孩子。我至今仍记得写丁丁的几句诗:“丁丁没文化/不会开飞机/飞机开不
时常觉得自己不快乐,忧郁的表情总是写在脸上,直到有一天,老师送给我一本书——雨果的《悲惨世界》,在书的扉页,他写了这样一句话: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我随后认真读完了这本
古人说,男子胸怀坦荡,女子心胸狭隘。而我偏说女子胸怀,不输男儿。那些保卫家园,守护山河,胸怀天下的壮志,女子毫不逊色。古有木兰,代父从军十二载,朝至黄河,暮宿黑山,一路行
许多西方的汉学家正将目光转向中国妇女史,并把研究西方妇女史的范式应用到中国妇女史的研究中。然而,中国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统,使得原本适用于西方的
从古希腊至今,阿尔卑斯山一步步地走进了人们,特别是文学家们的视野,它的意象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耶利内克的“阿尔卑斯山情结三部曲”——《啊,荒野》《、贪婪》
点点星光让昨日的夜空在寒冷中微微颤动,丝丝白云又把碧蓝的天空在寂寞中轻轻印染。沉寂,静谧,一种孤独的美丽,常常陪伴着昨日里孤独的我走向灿烂的黎明。寂寞,每个人都曾遇
佛家说,人有轮回,人的生命像车轮一样运转,在天堂、地狱、人间几个范围内转化,循环往复。而我要说,人生如圆,从刚出生的婴儿,到活泼幼稚的孩童,到羽翼渐丰的少女少男,再到满
期刊
“连接”与“联结”.这两个词同为动词,它们的区别在于“接”和“结”.“接”的含义是衔接、接触;而“结”的含义则是结合、拴结.比如我们说两座山连在一起,就写“连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