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导的高校建筑“灰空间”改造探索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id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灰空间”是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十一教天井的改造案例,尝试分析以学生创造为主导的高校“灰空间”改造模式,为高校建筑“灰空间”改造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建筑;建筑“灰空间”;天井改造
  一、高校建筑的“灰空间”不受重视
  “灰空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一般用来指处于封闭与开敞、室内与室外、私密与公共之间的模糊空间。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高校快速扩张,高校新校区建设量增长迅速。在新校区建设中不乏很多优秀作品,但也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校园“灰空间”方面。
  第一,缺乏特色。在建设规划新校区时,一般着重考虑的是新时代的概念形式,但却在校园的地域特点、老校区建设文化的延续性等方面缺乏深入的思考,使得全国各地的很多校园环境、空间、建筑风格雷同。
  第二,校园文化断裂。由于新校区一般建设时间较短,往往在学校文化与历史积淀方面比较缺失。而在对校园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的学生活动空间和场地,缺乏人性化的设计与规划,这让很多年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无处可依,进而导致校园文化的割裂。
  第三,空间残缺。新校区一般是着重考虑整体规划设计、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建设的,因此设计时难以针对校园环境、空间及建筑进行细致周全的考虑。在建设过程中,一些建筑、景观无法达到最初的设计构想,导致校园空间残缺割裂,缺乏连续性,甚至出现大片荒地无法有效利用。
  二、湖南农业大学十一教天井改造
  (一)改造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论述,明确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坐标。从规模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这二十多年来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后,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大国。但从办学质量看,“大而不强”仍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短板”。而从专业来看,景观设计专业对从业人员有着极高的实践能力要求,但是过去的教学过于重视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在这样的背景与思考中,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师顺应高校“灰空间”改造的热潮,组织学生对十一教天井进行改造,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亲手改造自己的校园。
  (二)改造过程
  改造场地位于湖南农业大学十一教学楼的地下层有排水排雨作用的天井,温度略低于常温,同时由于建筑物遮挡,场地晴天接受太阳直射的时间约为3~4个小时,且其他时间光线均为半荫散光。场地内没有土壤、光照不充足、缺乏吸引力都是现存的不利因素。
  由于地处教学楼负一层,加上湖南夏天闷热潮湿的气候条件,场地满布青苔,为避免施工时产生不必要的危险,同学对场地进行仔细刷洗,随后铺上准备好的蓄排水板保证雨水能从施工后的场地顺利排出。由于经费有限,同学们仅购买场地必须的、不能替代的材料,如洗米石、砖块、水泥等,其余填充物、找平材料均自发进行寻找,不仅节约了不少预算,还减少了硬质材料的使用,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场地内部分植物是直接从学校部分比较茂盛的植物组团中采集,将一块瓦片切成四瓣使用,起到节约经费和锻炼动手能力的作用。
  (三)改造成果
  十一教南北共有6个天井,学生也被分为6个小组,每组的设计构思都不相同,改造完成后,6个天井全部焕然一新,并且被赋予了不同的主题。
  北楼1号天井以弈为主题,从围棋中获取灵感,采用格网的构筑形式,取“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寓意。若是从楼上望去可以发现“小格如小窗,佳景观历历”的设计巧思(图1)。
  南楼2号天井从浪花和气泡中提取设计元素,用曲线赋予平面流动的韵味,并运用不同大小以圆形为变体的种植池点缀于浪花之间,丰富平面构成,竖向运用高低不同、色彩不同的耐阴植物进行空间营造,丰富空间竖向层次变化以及色彩变化,意在表达校园文化蒸蒸日上、学习研究乘风破浪的寓意(图2)。
  北楼3号天井从日本枯山水中汲取灵感,以白色细颗洗米石为主,配以青瓦、白沙、绿植,呈现生机盎然之景。瓦片摆放图案灵感来自于锦鲤,寓意年年有余,好运多多,且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设锦鲤,所以其也是独特的中国风元素。整个场地较为和谐,动静结合,呈现出宁静清幽之感(图3)。
  其余的三处天井也有各自特色,有的侧重于光影效果,有的更加重视色彩搭配,还有将雨水收集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元素结合,使原本冰冷的教学楼“灰空间”成为了生机勃勃的场地.
  (四)改造意义
  1.从书本知识到实践
  在此次改造活动中,从前期的场地考察、概念方案设计到图纸设计,直至最后的施工和完工后的维护工作,全部由学生们自己完成。这也是学生们第一次运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设计施工直到项目落地。当自己的劳动成果摆在自己眼前时,学生内心获得的成就感是书本上的文字无法给到的。此次改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实践,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
  2.激发创造力
  在整个活动中,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工作,老师只负责指导,这样的组织形式构成了低权力距离文化。低权力距离文化由社会学者Geert Hofstede提出,根据权力距离的大小将文化划分为高权力距离文化和低权力距离文化。在高权力距离文化中,每个成员都期望保持其在社会中的合适地位,强调绝对服从,而且下级习惯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而在低权力距离文化中,成员期望得到更多的参与任务,淡化上下级的等级关系,上级和下级认为彼此间本质上是平等的,只是分配给他们的任务不同而已。大量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证明,低权力距離文化更能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同学能以极大热情和积极性提出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作用。
  3.学生主导的高校“灰空间”改造尝试
  湖南农业大学十一教学楼天井原本是一处阴暗潮湿、光照不足的空间,在经过改造以后,成为了生机勃勃、花草茂盛、光影婆娑的“桃花源”。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充分运用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使原本消极的校园“灰空间”成为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更为高校“灰空间”的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是一举多得的成功尝试。
  参考文献:
  [1]喻从浩.英汉双向建筑词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杜玉波.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开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J].江苏高教,2018(1).
  [3]王晶,张爱琳.中美大学生权力距离对比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
  通讯作者:
   周晨
其他文献
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如火如荼,其中,位于城郊的特色小镇,对长时间工作生活在城区的居民会产生极大的恢复性效应。而恢复性环境感知能够影响人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对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流域视野,以全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结合影响恢复性感知的5个维度,即一致性、迷人、新奇、逃逸、兼容性,分析从化流溪河流域首批建设的特色小镇恢复性感知的应用状况,促进我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目前全国出现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用现代理念及生态绿色、和谐发展的路径,设计建设生态庭院,提升传统生态庭院品质。通过对生态绿色庭院概念、思路、设计及效果进行分析,以生态绿色设计在居住空间的应用为重点,从新的设计角度来表述生态绿色设计的重要性,克服传统设计的弊端。生态绿色庭院设计是人们改造自然的一部分,不能仅靠绿化栽树,不能停留在规划上,不能只重视视觉效果而不重
期刊
摘 要:文章采用人物采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了针对废弃物再利用的社会调研报告并做系统分析,从“废弃物概念理解”、“废弃物使用价值认知”、“受访者个人经验访谈”及“废弃物使用方式采集”4个板块展开讨论,管窥废弃物产业的科技创新趋势及现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废弃物再利用;社会调研;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  全球环境恶化问题逐年加剧,废弃物如何再利用成为当前世界的热点。近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乡村旅游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旅游形式,也是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旅游环境的打造也更加追求高品质性。文章以苏州市望亭镇“稻香小镇”民宿空间环境设计为例,针对当地现有旅游环境问题,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特色民宿空间设计方法,探索符合现代需求、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环境设计思路。  关键词:特色旅游;乡村文化;民宿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乡村旅游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旅
期刊
摘 要:美化乡村环境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是各地区的共同需求。文章以探索豫西特色民居的宜居乡村建设为目标,具体以三门峡市陕县人马寨村的人居环境改善研究为切入点,结合人马寨村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该地区住宅人居环境的改善策略,针对院落规划设计、道路和基础设施改善、绿化植物布置、景观小品营造四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为后期设计方案的实施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豫西民居;人居环境;人马寨村;改善  一、相关概
期刊
摘 要:相对于新建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博物馆具有诸多的局限,展陈改造也更为复杂。但是,对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修缮,能够保留历史记忆,提升博物馆的品味。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址(原跑马总会大楼)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跑马总会大楼始建于1933年,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陈围绕城市发展各个重要事件节点,全面梳理了城市历史脉络,是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历史发展的地志性博物馆。文章介
期刊
摘 要:祠堂作为宗族文化的载体,是宗族组织的具化。文章以福建福州永泰县白云乡陈家村祠堂修缮为突破口,对宗族产业重构与聚落文化活化进行分析,利用传统价值,重塑传统信仰,适度转化聚落文化,使之能适应现代主体社会的生活脉动,促进当今聚落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宗族;聚落;族谱;活化  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民族自信的提升、文化意识的觉醒,以及国家政策的加持,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对传统文化持以欣赏的态度,并且
期刊
摘 要: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历史传承悠久,是苏州古典园林建造的基石,让苏州园林在世界享有盛誉,但伴随着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其发展趋势不如从前。文章从香山帮技艺传播的盛况开始阐述,结合实例论证来分析香山帮的建筑特点以及艺术特征,并找到香山帮发展势态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香山帮;文化;经济;艺术营造  一、香山帮技艺传播的经济和文化环境  香山帮得名于一个地方,此地位于苏州古城太湖边上
期刊
摘 要: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各类社会问题接踵而至。老年群体成为社区公园的主要使用者,因此在老龄化小社区中如何规划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公园及其他公共空间值得探讨。文章以澳门佑汉市政公园为例,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从中总结出针对老龄化社区中公园设计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公共空间;城市规划  人口老龄化为澳门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人力资源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重、医疗资源需求量大等。我国
期刊
摘 要:建设矿山公园是实现矿山景观营造以及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对改善矿区的生态情况、矿区环境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从国内外现状、项目概述、设计理念、设计手法等方面探究了矿山公园的景观营造再利用实现的手段与方法,使其为其他的矿山景观改造再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公园;景观改造;环境设计;生態修复  在矿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矿业经济对城市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对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