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完全,对于逻辑性比较强的、相对抽象化的数学难以理解,因而产生恐惧、厌烦的心理,这就导致了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情况发生。兴趣作为学生发展的不竭动力,决定着学生们对事物的好奇度、感知度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只有他们对这门学科不再恐惧,而是主动自发地探究,他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将兴趣教育贯穿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简要论述,希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措施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首要的就是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与生活结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学会质疑、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等措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优化数学课堂。
一、贴近生活,感受知识价值
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绝不是书面性的数字、概念,它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由此,我们要将数学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認知价值,有他们真切的体验作为基础,会对数学的理解更上一层楼。经过结合生活,学生们可以减轻与数学的距离感,乐于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授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时,学生们总是将两个未知数混淆,不能归纳题目中的信息。这时,我将其与平时生活中买水果的事情结合在一起:“现在我们有20元,苹果3元一斤,橙子4元一斤,要去看望生病的同学,需要带6斤水果,苹果和橙子各需要买几斤?”学生们根据自己生活中的情况可以加以尝试列举,得到答案。这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方程未知数的假设,设苹果买x斤,橙子买y斤,是否可以罗列出方程组,学生们通过思考,二者一共6斤即x+y=6;只有20元得出3x+4y=20,联立可得出结果,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这种思维过程大大降低了题目难度,让学生不再惧怕二元方程组,而是尝试归纳信息解决。
只有学生自己身边的事情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们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这也使得学生们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程度:他们会觉得数学也是我们身边的事物,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学好数学。
二、问题引领,调动探究内驱
要利用兴趣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就是要求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这时,教师利用问题引领,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思考,想要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调动探究的内驱力。在自主化的影响下,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讲解 “勾股定理”一章时,我在黑板上画出A、B、C三个点,分别位于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B为直角顶点。假设A、B、C三点为三个地点,要想从A点走到C点,可以直接走斜边,也可以经过B到达,这时我提出问题:“同样都是由A到C,怎样走是最近的?不同的路线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我们先测量线段AB、AC、BC的长度,发现AC< p=""><>
在问题引领方面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十分重要。如果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他们就体会不到问题解决的喜悦,降低了学生的期望;如果问题设置过于复杂,学生们根本没有能力通过探究解决,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不论哪种情况都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三、自主实验,启迪质疑意识
在教学上,直观感受要比间接汲取更容易获得知识。初中数学相对而言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自主实验让学生得到主观感受。另一方面,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要比观看老师操作更有说服力,也会对知识有自己的感知,对课本或者老师讲授的内容做出自己的思考,提出质疑。
例如:在教授 “旋转”一章时,为了让学生明确旋转点与旋转角度,我先让学生们观察我的操作,将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某直角边旋转360°,得到一个圆锥。然后得出初步结论:直角三角形绕着某个边旋转360°就会得到一个圆锥。有同学觉得这个结论得出的过于草率,没有大量实验的累积作为支持不可信,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出不同的直角三角形,再将其沿着某个边旋转,随着旋转角不同,旋转点不同,所得到的图形也不尽相同。最后有同学提出:“直角三角形只有沿着直角边旋转360°才会得到一个圆锥,但是沿着斜边旋转会得到两个连接起来的圆锥。老师刚才的结论是错误的。”经过大量同学的操作验证,该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推翻了课堂初步的结论。那么不同的旋转点、旋转角度又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继续探究,看老师和课本是否还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极大地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和课本不是完全正确的,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对他们而言将不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自己不断探索,通过自主实验,验证知识的正确与否,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正确。
四、课外延伸,构建第二课堂
初中数学课的学习也不拘泥于课堂,教师在兴趣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偏好,将课堂向外延伸,构建第二课堂。学生在此根据自身情况发展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增强自己的全面发展能力,培养自己的特长。在第二课堂上,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学生们的活动更加自由,因而兴趣度更高。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对初中生的培养不再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将学生从课堂中带出来,让他们在第二课堂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人能力,这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极大地便利了今后的教学过程。
当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贯彻兴趣教学绝不仅仅只有这几种方式,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身心成熟程度对兴趣教学的措施不断探索和完善。初中生的心理思维能力决定了兴趣教育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做好该方面的教育,将让数学课堂生动简单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瑞英.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兴趣教学初探[J].科海故事博览,2009(07):12.
[2]付发兵.初中数学课兴趣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12(3):43.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措施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首要的就是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与生活结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学会质疑、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等措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优化数学课堂。
一、贴近生活,感受知识价值
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绝不是书面性的数字、概念,它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由此,我们要将数学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認知价值,有他们真切的体验作为基础,会对数学的理解更上一层楼。经过结合生活,学生们可以减轻与数学的距离感,乐于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授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时,学生们总是将两个未知数混淆,不能归纳题目中的信息。这时,我将其与平时生活中买水果的事情结合在一起:“现在我们有20元,苹果3元一斤,橙子4元一斤,要去看望生病的同学,需要带6斤水果,苹果和橙子各需要买几斤?”学生们根据自己生活中的情况可以加以尝试列举,得到答案。这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方程未知数的假设,设苹果买x斤,橙子买y斤,是否可以罗列出方程组,学生们通过思考,二者一共6斤即x+y=6;只有20元得出3x+4y=20,联立可得出结果,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这种思维过程大大降低了题目难度,让学生不再惧怕二元方程组,而是尝试归纳信息解决。
只有学生自己身边的事情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们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这也使得学生们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程度:他们会觉得数学也是我们身边的事物,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学好数学。
二、问题引领,调动探究内驱
要利用兴趣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就是要求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这时,教师利用问题引领,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思考,想要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调动探究的内驱力。在自主化的影响下,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讲解 “勾股定理”一章时,我在黑板上画出A、B、C三个点,分别位于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中B为直角顶点。假设A、B、C三点为三个地点,要想从A点走到C点,可以直接走斜边,也可以经过B到达,这时我提出问题:“同样都是由A到C,怎样走是最近的?不同的路线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我们先测量线段AB、AC、BC的长度,发现AC< p=""><>
在问题引领方面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十分重要。如果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他们就体会不到问题解决的喜悦,降低了学生的期望;如果问题设置过于复杂,学生们根本没有能力通过探究解决,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不论哪种情况都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三、自主实验,启迪质疑意识
在教学上,直观感受要比间接汲取更容易获得知识。初中数学相对而言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自主实验让学生得到主观感受。另一方面,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要比观看老师操作更有说服力,也会对知识有自己的感知,对课本或者老师讲授的内容做出自己的思考,提出质疑。
例如:在教授 “旋转”一章时,为了让学生明确旋转点与旋转角度,我先让学生们观察我的操作,将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某直角边旋转360°,得到一个圆锥。然后得出初步结论:直角三角形绕着某个边旋转360°就会得到一个圆锥。有同学觉得这个结论得出的过于草率,没有大量实验的累积作为支持不可信,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出不同的直角三角形,再将其沿着某个边旋转,随着旋转角不同,旋转点不同,所得到的图形也不尽相同。最后有同学提出:“直角三角形只有沿着直角边旋转360°才会得到一个圆锥,但是沿着斜边旋转会得到两个连接起来的圆锥。老师刚才的结论是错误的。”经过大量同学的操作验证,该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推翻了课堂初步的结论。那么不同的旋转点、旋转角度又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继续探究,看老师和课本是否还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极大地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和课本不是完全正确的,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对他们而言将不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自己不断探索,通过自主实验,验证知识的正确与否,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正确。
四、课外延伸,构建第二课堂
初中数学课的学习也不拘泥于课堂,教师在兴趣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偏好,将课堂向外延伸,构建第二课堂。学生在此根据自身情况发展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增强自己的全面发展能力,培养自己的特长。在第二课堂上,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学生们的活动更加自由,因而兴趣度更高。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对初中生的培养不再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将学生从课堂中带出来,让他们在第二课堂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人能力,这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极大地便利了今后的教学过程。
当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贯彻兴趣教学绝不仅仅只有这几种方式,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身心成熟程度对兴趣教学的措施不断探索和完善。初中生的心理思维能力决定了兴趣教育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做好该方面的教育,将让数学课堂生动简单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瑞英.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兴趣教学初探[J].科海故事博览,2009(07):12.
[2]付发兵.初中数学课兴趣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1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