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形成性评价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正确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又能为教师教学提供辅助的帮助,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形成性评价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107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性作用,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文强调,评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评价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达到,而且在于评价目标本身是否有价值,即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育教学活动运行过程,为确保活动质量而不断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所进行的发展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正确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有助于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主动参与实践体验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有助于激励学生强化交流意识,发现不足和体验成功。
一、引入竞争机制,树立学习信心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调控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表现,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初中学生好面子、争强好胜,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将学生自然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组与组之间开展比赛活动。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有效获取信息》时,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首先进行组内讨论,运用问题抢答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再如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一节中,为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学会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让学生自由加入正方、反方,进行“计算机网络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论环节。在分组比赛活动中采用量化积分,对于积分最高的组用赞赏的方式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点评,及时纠正活动中的错误认识和想法。
二、优化评价细则,培养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的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隐含在预先设计的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与同伴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可见,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小组互助、协作和评价。在分组学习中,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预先明确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根据评价细则进行自评与互评。
合作学习、协作评价为任务学习的延伸和扩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创设了多样的情景,又让学生在开放、有创意的活动与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及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展示优秀作品,挖掘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学生作品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应用而形成的作业。其包括电脑小报、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页、Flash动画等。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然会呈现不同水准的作品。即使质量相差无几的作品,也经历着不一样的诞生过程,包括设想、甄选方案、制订策略、整理资料、实施操作等环节,在各个环节上都体现着学生的差异。
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口述自己作品的主题及创作思想,对发现的个性问题,用鼓励性的语言赞赏亮点。在软硬件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建立学生作品展评平台,要求优秀作品创作者写好创作主题和思想,自由上传到该平台上进行展示,教师对优秀作品要进行网上点评。依托优秀作品,既对作者的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又鞭策和激发其他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四、借助成长记录,感受成功历程
1.成长记录袋评价
成长记录袋对学习过程、单元学习、学期等阶段进行评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写出针对性评语,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点,指出学生还需继续努力的地方,确保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电子档案评价
网络的飞速发展正在不知不觉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态,中国悄然步入微时代,传统的纸质记录袋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可用博客、QQ空间、微博等平台让学生按类别添加日志记载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作业、学习心得、网文摘录甚至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学期末教师从版面设计、日志内容、问题讨论、个性特色、点击率等方面,开展校园十佳平台评比活动。这种评价手段既能够体现教师教学的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发展迅速的课程,以独特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适当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不断完善评价细则,将有利于培养智能型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责任编辑 斯 陌)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形成性评价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107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性作用,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文强调,评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评价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达到,而且在于评价目标本身是否有价值,即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育教学活动运行过程,为确保活动质量而不断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所进行的发展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正确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有助于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主动参与实践体验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有助于激励学生强化交流意识,发现不足和体验成功。
一、引入竞争机制,树立学习信心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调控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表现,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初中学生好面子、争强好胜,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将学生自然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组与组之间开展比赛活动。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有效获取信息》时,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首先进行组内讨论,运用问题抢答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再如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一节中,为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学会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让学生自由加入正方、反方,进行“计算机网络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论环节。在分组比赛活动中采用量化积分,对于积分最高的组用赞赏的方式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点评,及时纠正活动中的错误认识和想法。
二、优化评价细则,培养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的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隐含在预先设计的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与同伴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可见,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小组互助、协作和评价。在分组学习中,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预先明确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根据评价细则进行自评与互评。
合作学习、协作评价为任务学习的延伸和扩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创设了多样的情景,又让学生在开放、有创意的活动与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及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展示优秀作品,挖掘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学生作品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应用而形成的作业。其包括电脑小报、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页、Flash动画等。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然会呈现不同水准的作品。即使质量相差无几的作品,也经历着不一样的诞生过程,包括设想、甄选方案、制订策略、整理资料、实施操作等环节,在各个环节上都体现着学生的差异。
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口述自己作品的主题及创作思想,对发现的个性问题,用鼓励性的语言赞赏亮点。在软硬件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建立学生作品展评平台,要求优秀作品创作者写好创作主题和思想,自由上传到该平台上进行展示,教师对优秀作品要进行网上点评。依托优秀作品,既对作者的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又鞭策和激发其他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四、借助成长记录,感受成功历程
1.成长记录袋评价
成长记录袋对学习过程、单元学习、学期等阶段进行评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写出针对性评语,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点,指出学生还需继续努力的地方,确保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电子档案评价
网络的飞速发展正在不知不觉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态,中国悄然步入微时代,传统的纸质记录袋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可用博客、QQ空间、微博等平台让学生按类别添加日志记载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作业、学习心得、网文摘录甚至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学期末教师从版面设计、日志内容、问题讨论、个性特色、点击率等方面,开展校园十佳平台评比活动。这种评价手段既能够体现教师教学的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发展迅速的课程,以独特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适当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不断完善评价细则,将有利于培养智能型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