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的改革怎样培养学生的教育改革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 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 反过来想一想”。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 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 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 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 维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 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 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 “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 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 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 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 一学说,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科学家是 如何运用地理思維去逐步得出该学说的方法。
  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 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 物分选性亦较好)。象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拔,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 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 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 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 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
  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 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 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 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 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究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 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 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 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 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 ,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 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 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 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 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 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 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
  3.正逆互用,促进正逆双向思维的联结
  有些题目,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去解答,也可以从所 求的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寻找所需的已知条件、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做 ,培养了学生从正逆两个方向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正逆向思维的联结,使两者相互检验、相互 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交叉效应。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学生的双基越扎实,前面知识对后面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就越小,逆向思维也 就越容易建立。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我 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一般而言,一个时代的思想、精神资源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传统。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就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一批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的主要源头。其中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国家的正统的意识形态。通过建制得以实现了思想的政治化、世俗化。政治化主要表现为儒家思想与一人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儒家礼仪安排政治秩序与法律秩序,以儒家的仁、忠、义等观念安排君臣等角色的关系,而
期刊
摘要: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面临和重视的课题。然而教师们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教师认为活动课可上可不上;有的教师对活动课内容界定模糊;有的教师将数学课与活动课的要求和教学特点混为一谈。基于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尝试与实践略表拙见。  关键词:兴趣;创新意识;智力;实践能力  我们开设数学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创新
期刊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表明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开始越过“瓶颈”,向改革的纵深方向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几点:  一、
期刊
捡起一片静静地躺在地上的树叶,泛黄的叶面看起来憔悴无力,但它俊秀工整的脉络仍然清晰可见,折射出无尽的光辉与力量。也许在那些烈日炎炎的夏季,高过枝头的它随风摆动,为人们带来一丝凉意,为大地铺上一层绿荫。终于,伴随着秋风对它的赞礼,它悠然落下,让自己的身躯与大地连为一体。待来年春暖花开时,那开得灿烂的花丛中绽放的,必有它的一丝英魂。  它是平凡的一片树叶,但它却展示出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它在自己的岁月
期刊
如何在目前体育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能够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终形成学生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应用激励教学法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
期刊
一、运用谈话法,以提高学生求知积极性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内容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等学科,且现行教 材越来越重视阐述人地关系这一主题,增强了它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抓住这一特点,运用谈话法,调动学 生求知积极性,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巧妙设计导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运用谈话法,精心设计问题,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 境。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和作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明显的冷淡趋势。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甚至产生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写作时为文生情,为文编事的现象相当普遍。写出的文章或虚假或空洞或雷同或陈旧或平庸,令人读之味同嚼蜡,兴味索然。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
期刊
高中语文授课技巧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飘渺,而是一个语文教师,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完全可以达到的教学艺术,高中语文教师的授课技巧,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一、 “详”和“略”结合的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传授的多与少,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完整地构建知识的精华,教师讲得“面面俱到”详中又详,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像小河流水平平而过,无波涛起伏,毫无疑问,怎么能收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
期刊
恰当高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还可以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教师通过适时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诱导和提示,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之间的有效问答,还可以作为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获取真实反馈信息的手段,这将有助于我们教师不断的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矫正方法,因材施教切实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
期刊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分为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他们都有着相同教育对象和相同的教育目标,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要想达到育人的目标,必须要并驾齐驱。  2010年8月2日,我参加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骨干教师培训”,既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高屋建瓴的讲座,又和一线同行们进行了相互交流与探讨,充分认识和了解了校外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校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