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器乐教学已正式进入了音乐课堂,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普通初级中学入学新生接触乐器的机会很少,因此,我重新审视了器乐的课堂地位,淡化器乐技能,将它作为学具,让学生通过器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增加审美体验,培养音乐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选择合适乐器,提升参与广度
我曾经选用过口琴、竖笛等这些乐器,因为这些乐器体积较小,可随身携带,入门也比较简单,可是对于推进课堂教学却没有什么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最终固定在了口风琴。因为键盘乐器更加容易入门,一般十分钟能让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的学生认识所有的白键,一节课能演奏一首简单的C大调歌曲。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参与性随之加强,为课堂教学打下广泛的基础。
二、作为课堂学具,改变教学角度
很多乐理知识照本宣读学生常常无法理解,而口风琴的琴键一目了然,借助口风琴讲解则事半功倍。例如六年级讲到了调式中的全音、半音,学生看着口风琴键盘会很直观,知道相邻最近的二个琴键就是半音,隔开一个琴键就是全音。然后按照 “二全一半、三全一半”的顺序,学生很容易就吹奏出了C大调的音阶,轻松解决这一乐理的难点。
七年级讲到音程以及分类也可以用键盘演示,二个不同的琴键之间有几个琴键就有几度,学生立刻就掌握了音程的度数;讲音程的协和问题,让学生以中央C为根音,依次在上面叠加二度、三度…,学生会立刻辨别不同音程区别,理解音程协和和不協和。利用乐器做学具的课堂,改变了教学的角度,学生能始终保持兴奋感,当然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简化抽象概念,提升教学接受度
对于抽象的乐理,利用口风琴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和声,书上只有文字概念,简单依靠键盘乐器可将它具象化,让学生领略到和声的作用和魅力。
我让同学吹奏大三和弦dol mi sol 和小三和弦(mi变成降mi)。这两个和弦基本音高、音程距离都没什么变化,学生吹奏时候却发现这二个和弦音响效果截然不同,这时讲解和声的功能和作用很容易接受。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明亮”、“响亮”、“暗淡”、”柔和”这些文字来形容他们吹奏出来的大小三和弦,加深对声音的理解。同时再进一步让学生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来伴奏同一首歌曲,感受和声织体的变化对歌曲情感的演绎。只需短短一节课,学生就会对于和声的作用基本理解。
四、培养音准感觉,提升音乐技能
囿于生源,普通初中学生对于多声部很难掌握。在口风琴进课堂后,我有意识的利用乐器来培养学生的音准和和声的感觉。
用游戏的方式找琴键,可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感、参与感。比如老师说唱名,学生找琴键;学生互说唱名,找琴键;老师弹出某个音,让一组学生吹奏,一组学生打分,这样会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堂课都坚持,一学期后学生的音准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教唱二声部歌曲时,先把较难掌握的乐句抽出来让学生分别用口风琴吹奏,反复聆听,再让学生分声部唱,可以很好地解决音准问题和协调问题。识谱、听音、视唱、演奏、想象,充分发挥了大脑两个半球交替与协调的作用,不仅音乐技能得以提高,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体验深度
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借助口风琴,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更深的音乐体验,这也是器乐进课堂的目的之一。学生学会了基本的口风琴吹奏,课堂上也多了各种表现方式。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合,把教材上的二声部歌曲用口风琴演绎出来;可以请几位学生演唱,一些同学伴奏。有时,一些同学吹奏主旋律,一些学生吹低音,一些学生用最简单的和弦配伴奏;有时教师提供简单的节奏素材,学生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一些简单的歌曲。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符合了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学们自己会创新出的各种新表现音乐的形式,踏入音乐的大门。
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会了采用浅易的技术,进行短小又有趣的合奏练习。学生的音乐合作意识和修养程度会进一步提升,这又会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合奏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合作意识,提升审美修养。首先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总体风格有初步的把握,在合奏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违背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认同”现象;其次在合奏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表现乐曲情感的起伏,各声部间情感上的呼应等情绪变化。同时,所选作品要多样化,涉及各种体裁、题材、音乐风格和演奏形式,使学生在对多种音乐作品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学生的情感合作意识也会逐渐得到增强。
器乐进课堂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教育,充分利用器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会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审美修养的目的。我通过几年器乐进课堂的摸索和实践,虽然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但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反应和课后对音乐的热情,充分体现了这一节器乐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选择合适乐器,提升参与广度
我曾经选用过口琴、竖笛等这些乐器,因为这些乐器体积较小,可随身携带,入门也比较简单,可是对于推进课堂教学却没有什么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最终固定在了口风琴。因为键盘乐器更加容易入门,一般十分钟能让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的学生认识所有的白键,一节课能演奏一首简单的C大调歌曲。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参与性随之加强,为课堂教学打下广泛的基础。
二、作为课堂学具,改变教学角度
很多乐理知识照本宣读学生常常无法理解,而口风琴的琴键一目了然,借助口风琴讲解则事半功倍。例如六年级讲到了调式中的全音、半音,学生看着口风琴键盘会很直观,知道相邻最近的二个琴键就是半音,隔开一个琴键就是全音。然后按照 “二全一半、三全一半”的顺序,学生很容易就吹奏出了C大调的音阶,轻松解决这一乐理的难点。
七年级讲到音程以及分类也可以用键盘演示,二个不同的琴键之间有几个琴键就有几度,学生立刻就掌握了音程的度数;讲音程的协和问题,让学生以中央C为根音,依次在上面叠加二度、三度…,学生会立刻辨别不同音程区别,理解音程协和和不協和。利用乐器做学具的课堂,改变了教学的角度,学生能始终保持兴奋感,当然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简化抽象概念,提升教学接受度
对于抽象的乐理,利用口风琴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和声,书上只有文字概念,简单依靠键盘乐器可将它具象化,让学生领略到和声的作用和魅力。
我让同学吹奏大三和弦dol mi sol 和小三和弦(mi变成降mi)。这两个和弦基本音高、音程距离都没什么变化,学生吹奏时候却发现这二个和弦音响效果截然不同,这时讲解和声的功能和作用很容易接受。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明亮”、“响亮”、“暗淡”、”柔和”这些文字来形容他们吹奏出来的大小三和弦,加深对声音的理解。同时再进一步让学生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来伴奏同一首歌曲,感受和声织体的变化对歌曲情感的演绎。只需短短一节课,学生就会对于和声的作用基本理解。
四、培养音准感觉,提升音乐技能
囿于生源,普通初中学生对于多声部很难掌握。在口风琴进课堂后,我有意识的利用乐器来培养学生的音准和和声的感觉。
用游戏的方式找琴键,可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感、参与感。比如老师说唱名,学生找琴键;学生互说唱名,找琴键;老师弹出某个音,让一组学生吹奏,一组学生打分,这样会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堂课都坚持,一学期后学生的音准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教唱二声部歌曲时,先把较难掌握的乐句抽出来让学生分别用口风琴吹奏,反复聆听,再让学生分声部唱,可以很好地解决音准问题和协调问题。识谱、听音、视唱、演奏、想象,充分发挥了大脑两个半球交替与协调的作用,不仅音乐技能得以提高,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体验深度
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借助口风琴,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更深的音乐体验,这也是器乐进课堂的目的之一。学生学会了基本的口风琴吹奏,课堂上也多了各种表现方式。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合,把教材上的二声部歌曲用口风琴演绎出来;可以请几位学生演唱,一些同学伴奏。有时,一些同学吹奏主旋律,一些学生吹低音,一些学生用最简单的和弦配伴奏;有时教师提供简单的节奏素材,学生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一些简单的歌曲。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符合了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学们自己会创新出的各种新表现音乐的形式,踏入音乐的大门。
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会了采用浅易的技术,进行短小又有趣的合奏练习。学生的音乐合作意识和修养程度会进一步提升,这又会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合奏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合作意识,提升审美修养。首先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总体风格有初步的把握,在合奏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违背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认同”现象;其次在合奏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表现乐曲情感的起伏,各声部间情感上的呼应等情绪变化。同时,所选作品要多样化,涉及各种体裁、题材、音乐风格和演奏形式,使学生在对多种音乐作品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学生的情感合作意识也会逐渐得到增强。
器乐进课堂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教育,充分利用器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会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审美修养的目的。我通过几年器乐进课堂的摸索和实践,虽然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但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反应和课后对音乐的热情,充分体现了这一节器乐课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