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清明上河图》酿血案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朝有一大老先生,因权奸托他觅一古画,他临一幅与之,自藏了真迹,竟为权奸知得,计陷身死。”这段出自《型世言》第三十二回《三猾空作寄邮,一鼎终归故主》的引言,并非完全无中生有。文中的“大老先生”指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王,而“权奸”就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严嵩。
  欲求名画献权臣
  明代嘉靖年间曾任内阁首辅的严嵩,权倾朝野。他神童起家,善诗文,精通书画。其子严世蕃,在严嵩大红伞的庇护下,官至工部左侍郎。为了向严氏父子献媚,下级官吏便投其所好,穷搜宇内书法名画,进献给严氏父子。时任蓟辽总督、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的王忬,也是其中之一。
  王忬,字民应,号思质,太仓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曾北御蒙古,南抗倭寇。文坛领袖王世贞是他的大儿子,抗倭名将俞大猷是他的老部属。当时,严嵩的党羽鄢懋卿、胡宗宪,听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已故内阁首辅王鏊家里,但其家巨富,难以用钱财打动,他们就找到一个叫汤臣的苏州人想办法。
  由于汤臣和王忬交情匪浅(注:王忬在巡抚两浙时,裱画匠汤臣生活困难,王忬就把他带回到自己家中做一些活计,后来又将其推荐给了严世蕃),便把这个逢迎严氏父子的绝佳机会告诉了王忬。王忬便请汤臣帮忙求购《清明上河图》。
  赝品流入严府
  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为长洲陆完所藏。据记载,陆完去世后,陆夫人把《清明上河图》缝在一个绣花枕头里,不管坐着还是睡着,都随身携带,寸步不离。陆夫人有一个外甥,姓王,善绘画,且很乖巧,深得夫人欢心。趁夫人高兴的时候,他就提出借看此画。夫人被他的伶牙俐齿一说,不好不借,只有加以严格限制:不准携带笔砚,只能坐在小阁中观赏,也不许有其他人在场。这样,王生往来两三个月,共数十次观赏,逐渐将构图布局、位置暗暗记在心里,回去后把全图临仿了下来。
  当时,一大批绘画技艺高超的无名画家聚集苏州,靠仿名家书画谋生。在这期间,书画作伪高手黄彪脱颖而出。在明代文学家沈德符的《野获编补遗》中,汤臣仅买到黄彪仿制的一幅赝品《清明上河图》;而在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中,王生将自己的临摹本出售给王忬,获利八百两银子。不管事实真相如何,王忬最终弄到手并献给严氏父子的只不过是一幅赝品。
  汤臣恩将仇报
  得到《清明上河图》的严氏父子,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自以为家藏书画无出其右者,于是广延宾客,拿出《清明上河图》品评炫耀。画中,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屋舍、草桥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头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在一片柳林中,枝头泛出嫩绿,路上一顶轿子内坐着一位妇人,轿后跟随着骑牛的、挑担的……全画的序幕,已让宾客被宋汴京的都市生活万象深深吸引。
  可就在这时,汤臣竟当众指出此画系赝品,让沉浸在喜悦中的严氏父子丢尽了颜面。前文提到,汤臣与王忬交情匪浅,为何会落井下石?原来,汤臣人品极差,竟恩将仇报上门要挟,索要王忬之妾雪娘。王忬怒将汤臣赶出府邸。于是,汤臣选择在公众场合向严氏父子告发此事。
  王大人因伪作命丧西天
  得知《清明上河图》为赝品后,愤怒的严氏父子认为,王忬是有意以赝代真。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严氏父子先借“滦河之警”陷王忬于囹圄,次年便将王忬斩于西市。
  由赝品《清明上河图》引发的血案,并没有因王忬被诛而画上句号。既然王忬的这幅《清明上河图》是赝品,那说明真迹还在民间。据记载,陆完的儿子因为欠债,无奈之下把此画卖给了戏曲作家顾懋宏。而顾懋宏和严嵩同时代,所以,这幅名作在顾氏家中藏了不久,便到了严氏父子手中。
  严氏父子垮台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八月,这幅经历坎坷的《清明上河图》被抄入明内府。
  随后,明穆宗即位,王忬得以昭雪,赐两祭全葬,追任兵部尚书。而黄彪临摹的赝品《清明上河图》,则退还给王家,由王忬的二儿子王世懋收藏。至于告密者汤臣,也未能善终。王忬遭大辟之前,汤被派去戍边,最终“殁于戍所”。
  选自《老年文汇报》2015.36
其他文献
民国年间,有一人姓武名熊,父母双亡,一贫如洗,叔父收留,年过三十,尚未娶妻,生性粗直,抡得好刀,射得好箭。每日郁郁自叹:生不逢时,运不达畅,命不佳也。挣得一身好酒量,闷来只是饮酒,尽醉方休。婶子屡屡不耐烦抱怨:这酒鬼,咋不走得远远的,越远越好!  那日,逢暴雨河涨,全村人无船渡河,待溺毙。老人们找来旧时渡河所用牛皮筏子,几人合力吹不起,河水淹没村庄,全村人性命岌岌可危。武熊急,大踏步向前,两臂抱紧
期刊
唐宪宗即位后依法治国,希望改变此前政治低迷的状况。所谓低迷,当时最突出的一个说法是“姑息之政”: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该反对的现象不反对,安史之乱以来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了变本加厉的趋势。公元809年7月,杨凭案爆发,史书评价“当时翕然,谓纪纲复振”。  杨凭担任江西观察史时,犯法弄钱,稀松平常,中央的一贯做法是睁只眼闭只眼。杨凭自从升任京兆尹后,更是气势不凡,不仅建造了富丽堂皇的高级房舍
期刊
20世纪初,浙江舟山岛北岸一个叫七石咀的小渔村里,生活着一个叫彭九其的渔民。他家中贫困,一妻一子相依为命。彭九其平时搭伙跟着别人的大船出海捕鱼,一去就是好几天。儿子年纪虽小,但水性极好,每天都到海边挖些牡蛎淡菜之类的贝壳贴补家用。  有一天,彭九其跟船出海刚回来,甫一上岸便见妻子等在那儿。她一看到彭九其,就哭着道:“糟了,出事了!”  原来这天彭九其的儿子照例拎着个篮子去海边,可到了快吃午饭时还不
期刊
一  这天一早,县令夏亦清带着一众衙役下去巡查。快到李家庄时,大家又热又困,就进路边树林里歇脚,忽然看到林子里有人在打斗。两个汉子将一个年轻人打倒在地,年轻人死死抱住其中一人的腿,不肯松开。  衙役大吼一声,上前将他们拿下。打人的汉子一个叫赖毛,一个叫苟娃,都是李家庄人。他们说昨天从城里买了一个宋代的白玉碗,今天走到这里,被这个木匠撞了一下,白玉碗掉地上摔破了。他们要木匠赔偿三十两银子,一开始木匠
期刊
在对南宋的战役中,金兀术打仗其实就是打猎,只不过打仗得到的不是肉而是金银珠宝、粮食布匹。但金兀术却意识到抢劫不是长久之计,占领了之后让百姓心甘情愿地缴税才是长久之计。  此外,金兀术还不断引导宋军内斗。他身为女真族人,却深谙汉族政治的厉害。他与岳飞起初都是坚决的主战派,且二人皆以杀死对方为人生之大快。当他发现自己在战场上根本没有任何战胜岳家军的希望后,便直接利用赵构对岳飞的忌讳,提出了“必杀飞,始
期刊
随着汽车业的“爆炸式”发展,轿车走进了千家万户,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于是,一套套严厉的交通规则应运而生。那么,在没有汽车的古代,是否也有交通规则呢?  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了指导交通和礼仪的文书—《仪制令》。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有一条为“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  《仪制令
期刊
这天,王奇牵着狗在村里闲逛,见村主任风风火火地往村口跑。王奇问他有什么急事,村主任说王县长要来村里慰问老兵,马上就到了。  王县长亲临慰问这可是大事。王奇是个好事的主,就跟着来到村口。村主任让他去别处遛狗,王奇却不听。  这时,王奇想起了前些天的一则新闻———王县长热爱公益事业,有一次去参观流浪狗收养基地,一只瘦巴巴的杂毛狗看到王县长就像看到了主人,对着他又是打滚儿又是摇尾巴。王县长爱狗,经他一逗
期刊
农会炕上发现“聊斋”线装书   1947年冬,刘伯涛随解放军来到西丰县担任西丰县政府政务秘书。一天,他到更刻区元宝沟村忠信屯检查土改工作时,在农会所在房屋的炕上的一堆破旧书报中,发现了一函两部褪了色的蓝布皮线装书。他翻开书页,《聊斋志异》四个字映入眼帘。  刘伯涛惊奇地打开这本书,只见毛笔字工整有力,小说中有多处勾画删改,有的地方甚至是大改,有的地方还加了眉批……书的纸张是古代人们常用的竹制纸,而
期刊
清代统治者注重对汉文化的学习吸收,尤其历经康乾盛世,社会稳定繁荣,内府的书画、古籍收藏数量也随之急剧增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奠定了今日故宫蔚为大观,恢弘深秀的收藏根基。  继承前朝、民间采买与臣子进贡  清代内府收藏首先是继承明代遗存。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下令放火烧宫,明故宫中主要用来藏书编书的机构文渊阁,随之悉为灰烬,偌大紫禁城只有武英殿唯一幸存。有人检索清宫典籍目录《天禄琳琅》,明
期刊
在古代,无论老百姓过得怎么样,皇帝的生活都是穷奢极欲的。这些我们从皇帝的御膳膳单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保存较好的御膳膳单,当然还数清代。清代档案中的大批皇帝皇族膳单,不仅写明每次膳食的品种,还注明了用膳时间、厨师姓名等,就连膳食所用的餐具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作为垂帘听政、掌控同治光绪两朝统治大权达48年之久的慈禧,虽然吃喝不属于“御膳房”,但她的私厨“西膳房”的规格早超过了皇帝的标准。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