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低年级已积累了一定的字词,具有看图写话与简单表达的能力;到了中年级,他们的学习动机以附属驱动力为主导,通过激励能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建立联系,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体验引导他们逐步发展抽象思维。写作是学生思想与情感表达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他们的个体感受,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分享、乐于表达,摆脱思想的束缚,有创意地写作。教师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加强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中年级写作教学根植于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让他们的习作因素材的丰富而更有可读性。
一、问题引导,积累经验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完整,注意力易分散,在写作体验活动中容易迷失自己。教师要依据其身心发展规律施教,要将写作与体验结合起来,以问题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提出明确的写作任务。如让他们观察小兔子,提出问题:小兔子是什么样子的?大概有多大?它的毛发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耳朵、眼睛与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它高兴起来会怎样?你能模仿它的动作吗?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要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充足的准备:经过刚才的观察,大家知道了小兔子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耳朵、嘴巴等各有什么特点,它的动作怎样,你觉得你喜欢小兔子吗?为什么?请拿起笔来,写一写可爱的小兔子。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思考、写作等过程给予恰当的引导,在体验前教师提出要求,提供观察的指向,避免学生盲目观察。在观察中,由于中年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以至于在观察中只顾看热闹,导致写作不知如何。教师要借助问题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体验结束,教师也要恰当引导学生,让他们的心情从兴奋中平静下来,开始梳理活动过程。如果直接让他们动笔写作,易让他们反感。教师要借助于问题帮助学生回顾细节,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角度,促进写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会有话想说,才能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如果写作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他们就会编、凑出假话、空话。学校生活为学生所喜爱,能引发他们热烈的情绪,他们在活动中乐于表达、乐于分享,能产生深刻的体验,可以成为写作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既能让他们产生切身的体验,感受活动的意义,也能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下来。如在运动会后写“记一次趣味运动会”“运动会精彩的瞬间”等,这些题目能扣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有话可说。
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丰富的体验,他们对人与事的观察视角与能力就会受限,教师与家长要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打开视野,获得生活经验的积累。周末,家长要给孩子了解世界的机会,让他们去附近的小公園玩、去看电影、去坐过山车,让他们的生活体验越来越丰富。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可以来源于影视、图书,班级要建立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与同伴多聊天,促进他们间接经验的获得。
二、依托课本,读写结合
读是理解、吸纳,写是表达、是倾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方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中年级学生的写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谋篇布局、语言锤炼等缺乏一定的认识,能从阅读中吸纳并有针对性地练笔,从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自然过渡。学生可以先从句段结构模仿开始,教师再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与点评,让他们理解结构的重要性。如让学生阅读统编四下《白鹅》一文的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通过交流,知道这段是文章的中心句,从叫声、步态、吃相等三个方面介绍白鹅的。教师通过问题将总分的结构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连接性句子,从而学会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总分结构仿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扩写,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补充省的部分扩写文章。学生的模仿训练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细节加以点拨引导,让他们的表达更流畅。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文体意识,让学生改写人称、体裁,通过人称的变换、句式的转换,提升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中年级教材故事类文章多,这类文章的改写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要对文章补白,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补白”需因文而异,有的需续写,有的需改写,教师要依据目标提出要求,开展针对性的训练。
三、恰当转化,把握平衡
学生在生活中与人交流,在阅读中深入思考,都能获得语言的积累,而写作是外化的过程,教师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化语言。教师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让他们从交流中获得积累并由口语向书面语加以转化。如教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他们在讨论后将之写到日记中,这样能不知不觉地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在积累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要说得流畅、完整,有条理,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做铺垫。
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经历听、说、想等过程,既可以获得语言的积累,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口语交际中,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先写后说,这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说前要有所准备,或收集资料,或理解主题,或回顾经历,如果让他们先写后说,就会制约他们的思维,抑制他们的发挥。学生通过交流有新的感悟,能将自己的积累转化为文字,从中有所收获。口语交际能促进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不能照搬口语学习的内容,或机械地组织讨论交流,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乐于表达;教师要加强口语交际的指导,让他们善于表达,说得有条理。
四、多元评价,优化语言
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作文修改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升他们写作的主动性,学会评改作文。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评改标准,让他们根据标准开展同桌互评。教师先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评改,并依据这个标准去自我修改。评价的方式要多样,要将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效结合起来,开展多角度的评价。在自评中学生自读作文,形成自查自改的意识,改错字、改不通顺的句子;在互评中,教师要依据评价重点制定标准,针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提出评改的意见;在师评中,教师放大学生的闪光处,予以激励性的评价,也可以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对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教师优化评价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要亲切、真诚,要做好学生的第一读者,让学生在真诚的赞美中产生写作的动力。教师要明确修改方向,让学生知道如何下手,通过修改前后的比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修改的益处。
总之,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素材的积累、语言的表达,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问题引导,积累经验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完整,注意力易分散,在写作体验活动中容易迷失自己。教师要依据其身心发展规律施教,要将写作与体验结合起来,以问题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提出明确的写作任务。如让他们观察小兔子,提出问题:小兔子是什么样子的?大概有多大?它的毛发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耳朵、眼睛与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它高兴起来会怎样?你能模仿它的动作吗?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要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充足的准备:经过刚才的观察,大家知道了小兔子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耳朵、嘴巴等各有什么特点,它的动作怎样,你觉得你喜欢小兔子吗?为什么?请拿起笔来,写一写可爱的小兔子。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思考、写作等过程给予恰当的引导,在体验前教师提出要求,提供观察的指向,避免学生盲目观察。在观察中,由于中年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以至于在观察中只顾看热闹,导致写作不知如何。教师要借助问题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体验结束,教师也要恰当引导学生,让他们的心情从兴奋中平静下来,开始梳理活动过程。如果直接让他们动笔写作,易让他们反感。教师要借助于问题帮助学生回顾细节,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角度,促进写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会有话想说,才能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如果写作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他们就会编、凑出假话、空话。学校生活为学生所喜爱,能引发他们热烈的情绪,他们在活动中乐于表达、乐于分享,能产生深刻的体验,可以成为写作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既能让他们产生切身的体验,感受活动的意义,也能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下来。如在运动会后写“记一次趣味运动会”“运动会精彩的瞬间”等,这些题目能扣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有话可说。
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丰富的体验,他们对人与事的观察视角与能力就会受限,教师与家长要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打开视野,获得生活经验的积累。周末,家长要给孩子了解世界的机会,让他们去附近的小公園玩、去看电影、去坐过山车,让他们的生活体验越来越丰富。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可以来源于影视、图书,班级要建立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与同伴多聊天,促进他们间接经验的获得。
二、依托课本,读写结合
读是理解、吸纳,写是表达、是倾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方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中年级学生的写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谋篇布局、语言锤炼等缺乏一定的认识,能从阅读中吸纳并有针对性地练笔,从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自然过渡。学生可以先从句段结构模仿开始,教师再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与点评,让他们理解结构的重要性。如让学生阅读统编四下《白鹅》一文的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通过交流,知道这段是文章的中心句,从叫声、步态、吃相等三个方面介绍白鹅的。教师通过问题将总分的结构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连接性句子,从而学会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总分结构仿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扩写,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补充省的部分扩写文章。学生的模仿训练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细节加以点拨引导,让他们的表达更流畅。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文体意识,让学生改写人称、体裁,通过人称的变换、句式的转换,提升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中年级教材故事类文章多,这类文章的改写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要对文章补白,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补白”需因文而异,有的需续写,有的需改写,教师要依据目标提出要求,开展针对性的训练。
三、恰当转化,把握平衡
学生在生活中与人交流,在阅读中深入思考,都能获得语言的积累,而写作是外化的过程,教师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化语言。教师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让他们从交流中获得积累并由口语向书面语加以转化。如教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他们在讨论后将之写到日记中,这样能不知不觉地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在积累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要说得流畅、完整,有条理,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做铺垫。
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经历听、说、想等过程,既可以获得语言的积累,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口语交际中,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先写后说,这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说前要有所准备,或收集资料,或理解主题,或回顾经历,如果让他们先写后说,就会制约他们的思维,抑制他们的发挥。学生通过交流有新的感悟,能将自己的积累转化为文字,从中有所收获。口语交际能促进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不能照搬口语学习的内容,或机械地组织讨论交流,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乐于表达;教师要加强口语交际的指导,让他们善于表达,说得有条理。
四、多元评价,优化语言
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作文修改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升他们写作的主动性,学会评改作文。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评改标准,让他们根据标准开展同桌互评。教师先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评改,并依据这个标准去自我修改。评价的方式要多样,要将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效结合起来,开展多角度的评价。在自评中学生自读作文,形成自查自改的意识,改错字、改不通顺的句子;在互评中,教师要依据评价重点制定标准,针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提出评改的意见;在师评中,教师放大学生的闪光处,予以激励性的评价,也可以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对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教师优化评价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要亲切、真诚,要做好学生的第一读者,让学生在真诚的赞美中产生写作的动力。教师要明确修改方向,让学生知道如何下手,通过修改前后的比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修改的益处。
总之,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素材的积累、语言的表达,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