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学生身上背着的书包越来越沉,鼻梁上架着的眼镜越来越厚,这种状况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于中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教学应走出应试教育这一旧有模式,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对于“减负增效”,笔者以为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轻负高效;其实质是减少无效的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强度,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因此,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可以说是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当然,课堂教学包含着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想要全面地阐述,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仅就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来谈谈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点思考和想法。
一、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又推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近年来随着对课堂提问作用的认识和重视,很多的教师同仁在提问设计、提问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还是会在不经意中走进旧有的误区。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有:
1、课堂上充斥着多是一些流于形式的提问,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看起来有问有答,有大量的互动,异常热闹,实际上却缺乏实用价值。
2、有些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欲望过强,总是希望按其拟定的“剧本”波澜不惊的完成每一堂课,由此在课堂提问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教师总希望引出的是其内心早已确定的答案,继而实现预定的教学计划和步骤,如此一来学生所能做的充其量是揣测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不是运用自身的知识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这样学生长时间地处于被动地位,其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容易使得学生认为思考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3、在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则容易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学双方活动严重倾斜,课堂提问几乎绝迹,剩下的就是填鸭式的教学。究其原因,对于教师而言毕竟还是存在着升学的压力,忙于赶进度,无暇顾及课堂提问的艺术;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其主动配合参与课堂提问讨论的欲望也是与日俱减。
诸多此类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不能“增效”,“减负”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如何使提问真正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传播知识的纽带,实现有效教学,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还是大有文章可做。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在课堂提问的设计和策略上做了一点探索和研究。
二、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其学习动力和欲望,那么这提问的本身必然是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才可以契合学生的心理,引发他们的互动,达到“增效”之目的,同时可使学生不会有负担之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最明显的特征是凭着兴趣去认识事物,探索事物。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师应该学会恰当运用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提问中设置学生的兴趣点,增加提问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八年级下册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period1),笔者设计了两个聚会,一个是我们班要举行自己独特的class party,我就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for the class party? 学生很有兴趣组织自己班的聚会,也就一下子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接着我又引到为我们班一个马上要过生日的同学的birthday party上,问学生How to organize a birthday party for her?同時设计了When is a good time to have a party and where is a good place to have it? What gifts shall we buy? 等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第二、课堂提问要体现时代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平台,信息的传递、更新异常快速和便捷,学生很容易接触新的知识内容,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也会很快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时俱进,提出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具有时代性特征的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如在教九年级上册Unit8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这一单元的volunteer work中,我先跟学生分享了我和一些学生在上海世博园区拍到的照片,其中就有很多志愿者的身影,同时告诉了学生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中志愿者人数最多的,共有79965名,在整个世博期间分13批次向游客提供了129万班次1000万小时约4.6亿人次的服务,他们敬业的精神和热情的服务“征服”了海内外游客。然后我就提问:Would you like to get help from others? Would you like to help other people? Are volunteers great? What kinds of volunteer work could you do? Let’s offer our help! 如此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教学内容。
第三、课堂提问要紧密联系人文社会知识。笔者以为现代的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技能上,同时要使学生对其中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知识有所了解。在课堂提问中如能紧密联系人文社会知识,像圣诞节、万圣节、NBA、英超等等,无疑可以使得学生倍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会有负重之感,也有益于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如在教八年级下册Unit7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笔者结合教材和有关知识,对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有选择地加以介绍和扩充,以逐步扩大学生的人文认知广度和深度。因此,结合教材中的“English Manners”,我问学生:What good manners do you know in western countries? What differences are there in China?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查资料,让他们了解了good manners方面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人们在互相交往中要注意了解文化背景的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意识的认知水平。 另外,在每天的duty report中,我就让学生去摘录英语格言、经典语录等,我也时常拿这些经典的语录来提问学生,让他们更进一步体验英语中的人文知识的美。如Thomas Edison: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我就问学生:What can we learn from it? If we want to succeed, what should we do from now on? 让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地付出,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总结出一句格言:No pains, no gain.这样在英语学习中也让他们受到德育教育。
三、课堂提问方式的综合运用
通过精心的准备,优化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内容仅仅解决了一个“what to ask”的问题,而真正要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还需要解决一个“how to ask”的问题,这就要求讲究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当然,课堂提问没有标准模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同样对于提问方式的表述和分类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笔者比较认同并在教学中较多地采用下述几种的提问方法:
1、直观式提问:为了便于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借助直观教具来问答,如看图片、实物或挂图等等,这样可以变抽象词汇为形象、具体的实物,减少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和曲度。在七年级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实物来上课,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自己和学生一起从家里带来一些闲置的衣服,相互间进行询问衣服的价格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学生非常踊跃,然后对这批衣服进行拍卖,最终我们把卖得的钱捐赠给一个比较贫困的学生,就这样,他们在英语学习当中受到了一场爱的教育。又如在八年级下Unit3SectionB 3b Write a story.学生对于写作无从下手,我就通过问题How was the weather? What time was it? What was the girl doing at that time? What happened at last?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很快就写出了一篇记事性的作文。
2、预设性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是在学生没有接触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先提出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种方式在听力练习中运用较多。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3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这一课中,我利用了Martin Luther King 的照片和演讲录像I have a dream. 然后问学生: Who was he?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him?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you heard the news?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充分挖掘头脑里的知识,对课文有了预先的了解。
3、系统性提问: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要形成一条思考问题的线索,问题之间内容要相互衔接。如在阅读教学中,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时,针对一篇文章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和中心内容。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SectionB3这一课中,我就根据这些问题,(1)What was Linda doing when Davy ran away?(2)Why couldn’t Linda see Davy?(3)Where was Davy while Linda was looking for him?(4)What happened while Linda was on the telephone?(5)What was Davy doing when Linda finally saw him? 让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有了一个整体的线索,然后让他们根据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了复述retell,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掌握了这一课中的语言知识when 和while 的区别。
4、总结性提问:即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采用这种方式与简述式总结相比,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更深刻、全面的印象。如教完八年级下册Unit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这一阅读文中,我就让学生集体大讨论,What do robots look like and what can they do? Are they useful? Do you want to have a robot? What ways do you think a robot will help you and your family in the future? 让学生对于机器人进行全面评价,并对未来进行了设想,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也很高,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可以简单割裂的。一个善于提问、精于提问的教师总是将多种提问方式综合运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九年级上册Unit7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我在一开始就用了表格直接让学生区别了my hope and dream,如下:
My hope My dream
Be an excellent teacher Become a volunteer in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先采用了直观的提问:What is my hope and dream? 然后问学生1.Do you have any hopes and dreams? What are they? Why do you have it? 學生回答了:I hope to…, because….. My dream is to…, because…. 2. Do you think hopes and dreams are the same? 让他们讲自己的希望和梦想,把他们的思维拉进我事先预设的思路中,再接着让学生根据课文回答What are other teenagers’ hopes and dreams?帮助他们解决课文的一些知识点,最后我总结性的提问:What should we do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自然而然地得出的课文的教育意义:Hold on to your hopes and dreams, you will succeed one day!因此,在一堂课中上述提问方式穿插综合运用的,而不是单一的。
当然,“减负增效”是一个系统命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值得我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去探索和研究,笔者只是力求在课堂提问这一个点上做出一点思考,也仅是一家之言,抛砖引玉而已。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深入地探究和实践,以期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又推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近年来随着对课堂提问作用的认识和重视,很多的教师同仁在提问设计、提问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还是会在不经意中走进旧有的误区。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有:
1、课堂上充斥着多是一些流于形式的提问,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看起来有问有答,有大量的互动,异常热闹,实际上却缺乏实用价值。
2、有些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欲望过强,总是希望按其拟定的“剧本”波澜不惊的完成每一堂课,由此在课堂提问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教师总希望引出的是其内心早已确定的答案,继而实现预定的教学计划和步骤,如此一来学生所能做的充其量是揣测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不是运用自身的知识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这样学生长时间地处于被动地位,其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容易使得学生认为思考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3、在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则容易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学双方活动严重倾斜,课堂提问几乎绝迹,剩下的就是填鸭式的教学。究其原因,对于教师而言毕竟还是存在着升学的压力,忙于赶进度,无暇顾及课堂提问的艺术;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其主动配合参与课堂提问讨论的欲望也是与日俱减。
诸多此类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不能“增效”,“减负”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如何使提问真正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传播知识的纽带,实现有效教学,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还是大有文章可做。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在课堂提问的设计和策略上做了一点探索和研究。
二、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其学习动力和欲望,那么这提问的本身必然是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才可以契合学生的心理,引发他们的互动,达到“增效”之目的,同时可使学生不会有负担之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最明显的特征是凭着兴趣去认识事物,探索事物。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师应该学会恰当运用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提问中设置学生的兴趣点,增加提问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八年级下册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period1),笔者设计了两个聚会,一个是我们班要举行自己独特的class party,我就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for the class party? 学生很有兴趣组织自己班的聚会,也就一下子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接着我又引到为我们班一个马上要过生日的同学的birthday party上,问学生How to organize a birthday party for her?同時设计了When is a good time to have a party and where is a good place to have it? What gifts shall we buy? 等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第二、课堂提问要体现时代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平台,信息的传递、更新异常快速和便捷,学生很容易接触新的知识内容,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也会很快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时俱进,提出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具有时代性特征的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如在教九年级上册Unit8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这一单元的volunteer work中,我先跟学生分享了我和一些学生在上海世博园区拍到的照片,其中就有很多志愿者的身影,同时告诉了学生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中志愿者人数最多的,共有79965名,在整个世博期间分13批次向游客提供了129万班次1000万小时约4.6亿人次的服务,他们敬业的精神和热情的服务“征服”了海内外游客。然后我就提问:Would you like to get help from others? Would you like to help other people? Are volunteers great? What kinds of volunteer work could you do? Let’s offer our help! 如此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教学内容。
第三、课堂提问要紧密联系人文社会知识。笔者以为现代的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技能上,同时要使学生对其中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知识有所了解。在课堂提问中如能紧密联系人文社会知识,像圣诞节、万圣节、NBA、英超等等,无疑可以使得学生倍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会有负重之感,也有益于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如在教八年级下册Unit7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笔者结合教材和有关知识,对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有选择地加以介绍和扩充,以逐步扩大学生的人文认知广度和深度。因此,结合教材中的“English Manners”,我问学生:What good manners do you know in western countries? What differences are there in China?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查资料,让他们了解了good manners方面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人们在互相交往中要注意了解文化背景的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意识的认知水平。 另外,在每天的duty report中,我就让学生去摘录英语格言、经典语录等,我也时常拿这些经典的语录来提问学生,让他们更进一步体验英语中的人文知识的美。如Thomas Edison: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我就问学生:What can we learn from it? If we want to succeed, what should we do from now on? 让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地付出,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总结出一句格言:No pains, no gain.这样在英语学习中也让他们受到德育教育。
三、课堂提问方式的综合运用
通过精心的准备,优化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内容仅仅解决了一个“what to ask”的问题,而真正要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还需要解决一个“how to ask”的问题,这就要求讲究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当然,课堂提问没有标准模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同样对于提问方式的表述和分类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笔者比较认同并在教学中较多地采用下述几种的提问方法:
1、直观式提问:为了便于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借助直观教具来问答,如看图片、实物或挂图等等,这样可以变抽象词汇为形象、具体的实物,减少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和曲度。在七年级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实物来上课,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自己和学生一起从家里带来一些闲置的衣服,相互间进行询问衣服的价格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学生非常踊跃,然后对这批衣服进行拍卖,最终我们把卖得的钱捐赠给一个比较贫困的学生,就这样,他们在英语学习当中受到了一场爱的教育。又如在八年级下Unit3SectionB 3b Write a story.学生对于写作无从下手,我就通过问题How was the weather? What time was it? What was the girl doing at that time? What happened at last?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很快就写出了一篇记事性的作文。
2、预设性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是在学生没有接触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先提出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种方式在听力练习中运用较多。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3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这一课中,我利用了Martin Luther King 的照片和演讲录像I have a dream. 然后问学生: Who was he?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him?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you heard the news?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充分挖掘头脑里的知识,对课文有了预先的了解。
3、系统性提问: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要形成一条思考问题的线索,问题之间内容要相互衔接。如在阅读教学中,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时,针对一篇文章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和中心内容。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SectionB3这一课中,我就根据这些问题,(1)What was Linda doing when Davy ran away?(2)Why couldn’t Linda see Davy?(3)Where was Davy while Linda was looking for him?(4)What happened while Linda was on the telephone?(5)What was Davy doing when Linda finally saw him? 让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有了一个整体的线索,然后让他们根据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了复述retell,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掌握了这一课中的语言知识when 和while 的区别。
4、总结性提问:即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采用这种方式与简述式总结相比,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更深刻、全面的印象。如教完八年级下册Unit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这一阅读文中,我就让学生集体大讨论,What do robots look like and what can they do? Are they useful? Do you want to have a robot? What ways do you think a robot will help you and your family in the future? 让学生对于机器人进行全面评价,并对未来进行了设想,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也很高,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可以简单割裂的。一个善于提问、精于提问的教师总是将多种提问方式综合运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九年级上册Unit7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我在一开始就用了表格直接让学生区别了my hope and dream,如下:
My hope My dream
Be an excellent teacher Become a volunteer in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先采用了直观的提问:What is my hope and dream? 然后问学生1.Do you have any hopes and dreams? What are they? Why do you have it? 學生回答了:I hope to…, because….. My dream is to…, because…. 2. Do you think hopes and dreams are the same? 让他们讲自己的希望和梦想,把他们的思维拉进我事先预设的思路中,再接着让学生根据课文回答What are other teenagers’ hopes and dreams?帮助他们解决课文的一些知识点,最后我总结性的提问:What should we do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自然而然地得出的课文的教育意义:Hold on to your hopes and dreams, you will succeed one day!因此,在一堂课中上述提问方式穿插综合运用的,而不是单一的。
当然,“减负增效”是一个系统命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值得我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去探索和研究,笔者只是力求在课堂提问这一个点上做出一点思考,也仅是一家之言,抛砖引玉而已。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深入地探究和实践,以期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