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表演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形式演绎课文情节与内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不仅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表演;课堂教学;语文;实践
小学生表演欲强,课堂表演恰好给了他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还能以演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入课堂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适时采用课堂表演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为例,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大,不怎么喜欢上语文课。有一次上《梅花魂》一课,我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进行分组表演(可以有感情地朗诵文中的诗句,可以分角色表演文中某个片段)。任务一布置,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有的小组马上行动,整个教室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在认真阅读一遍课文之后,小组成员迅速围在一起,进行主角、配角的分工,争分夺秒地细读课文,讨论、揣摩人物的表情动作,找关键词语,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演绎,有时还为文本的含义争论不休。老师退居幕后,扮演活动组织者和学习指导者的角色。然后,让学生把讲台当舞台,把教材当脚本,各小组轮流上台,无拘无束地表演。台下的同学既当观众又当导演,对台上的演员进行指导,看哪些地方没有按照脚本去演绎,待表演结束进
行评分时把存在问题指出来以便改进。通过课堂表演,“观众”和“演员”既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表达要领,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鉴赏能力,还增强了学习自信。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因此越来越浓。
二、开展课堂表演,增添课堂活力
巧用课堂表演,能让枯燥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妙趣横生,不仅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还让学生全身心都调动了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一份美妙的生命体验。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有三个片段写得比较细致,第一个是五位壮士掩护群众转移时阻击敌人,第二个是在山顶的时候歼灭敌人,第三个是跳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这三个片段进行角色表演,学生非常高兴。第一个片段中,五壮士打击敌人都有不同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分别让五名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表演者认真投入,同学们睁大眼睛观看,发现有表演不到位的角色,就会有人争先恐后地要求替换。课文中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由于副班长的扮演者吼的声音不够大,就当场被另一个同学替换下来。第二个片段写到五壮士在顶峰上用石头砸敌人,石头像冰雹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敌人叽里呱啦的叫声,并纷纷滚落深谷。扮演敌人的八位同学趴在地上,像模像样的发出叽里呱啦的惨叫声,引来同学们的阵阵笑声。表演第三个片段的时候,马宝玉的扮演者要纵身跳下深谷,他很敬业地连翻了两个跟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最后,全班跟着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把第三个片段的表演推向高潮。本节课重点围绕着以上三个片段进行表演,时而细读文本,时而讨论剧情,时而揣摩动作,整个課堂充满了活力。
三、活用课堂表演,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表演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愉快,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譬如,《秋思》这首诗写的是张籍在洛阳城里见到刮起秋风,就想起给家乡的亲人写家书,写完了还觉得有话要说,又拆开信封再写。教学目标要求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会默写全诗。教学这首诗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个小故事,很适合表演,可以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于是,我这样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听两遍课文范读后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让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表演情景剧,深入揣摩诗句的意义;然后抽取两个小组到讲台表演、全班评价,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意蕴。由于演得投入、学得专注、理解透彻,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很快就能够背诵诗句,当堂检查默写正确率98%。不仅如此,剩下的时间里,同学们还当堂完成了课后练习,并根据文意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超额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
课堂表演是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展示舞台。要想将枯燥的文字演好演活,学生要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并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去想象、去创造,通过读中演、演中悟、悟中获,把文字包含的情景展现出来,把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演绎出来。例如,《落花生》一课,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件事,其中,详写了议花生这件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模仿文中角色围在一起表演议花生,并且在表演的时候加上自己的神态和动作。结果,同学们别出心裁各显身手,扮演父亲的学生说话时不紧不慢,每句话都语重心长;扮演姐姐的说话声音甜美,恬静的脸上写满笑容;扮演哥哥的得意洋洋,说话声音响亮;而扮演弟弟的则有点胆小怕事的样子,说话慢吞吞的……把人物对话时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愉快的表演中,激发了想象,丰富了情感,学会了合作,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
课堂表演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多年来,本人坚持将课堂表演引入教学过程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活力,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所任班级的教学成绩也稳步提高、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宋凌燕,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表演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教育,2015(12)
[2]耿芳芳,巧用表演形式提高语文素养[J]中外交流,2018(6)
(作者单位:济宁市嘉祥县实验小学,山东 济宁 272400)
关键词:表演;课堂教学;语文;实践
小学生表演欲强,课堂表演恰好给了他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还能以演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入课堂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适时采用课堂表演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为例,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大,不怎么喜欢上语文课。有一次上《梅花魂》一课,我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进行分组表演(可以有感情地朗诵文中的诗句,可以分角色表演文中某个片段)。任务一布置,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有的小组马上行动,整个教室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在认真阅读一遍课文之后,小组成员迅速围在一起,进行主角、配角的分工,争分夺秒地细读课文,讨论、揣摩人物的表情动作,找关键词语,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演绎,有时还为文本的含义争论不休。老师退居幕后,扮演活动组织者和学习指导者的角色。然后,让学生把讲台当舞台,把教材当脚本,各小组轮流上台,无拘无束地表演。台下的同学既当观众又当导演,对台上的演员进行指导,看哪些地方没有按照脚本去演绎,待表演结束进
行评分时把存在问题指出来以便改进。通过课堂表演,“观众”和“演员”既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表达要领,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鉴赏能力,还增强了学习自信。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因此越来越浓。
二、开展课堂表演,增添课堂活力
巧用课堂表演,能让枯燥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妙趣横生,不仅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还让学生全身心都调动了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一份美妙的生命体验。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有三个片段写得比较细致,第一个是五位壮士掩护群众转移时阻击敌人,第二个是在山顶的时候歼灭敌人,第三个是跳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这三个片段进行角色表演,学生非常高兴。第一个片段中,五壮士打击敌人都有不同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分别让五名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表演者认真投入,同学们睁大眼睛观看,发现有表演不到位的角色,就会有人争先恐后地要求替换。课文中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由于副班长的扮演者吼的声音不够大,就当场被另一个同学替换下来。第二个片段写到五壮士在顶峰上用石头砸敌人,石头像冰雹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敌人叽里呱啦的叫声,并纷纷滚落深谷。扮演敌人的八位同学趴在地上,像模像样的发出叽里呱啦的惨叫声,引来同学们的阵阵笑声。表演第三个片段的时候,马宝玉的扮演者要纵身跳下深谷,他很敬业地连翻了两个跟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最后,全班跟着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把第三个片段的表演推向高潮。本节课重点围绕着以上三个片段进行表演,时而细读文本,时而讨论剧情,时而揣摩动作,整个課堂充满了活力。
三、活用课堂表演,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表演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愉快,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譬如,《秋思》这首诗写的是张籍在洛阳城里见到刮起秋风,就想起给家乡的亲人写家书,写完了还觉得有话要说,又拆开信封再写。教学目标要求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会默写全诗。教学这首诗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个小故事,很适合表演,可以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于是,我这样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听两遍课文范读后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让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表演情景剧,深入揣摩诗句的意义;然后抽取两个小组到讲台表演、全班评价,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意蕴。由于演得投入、学得专注、理解透彻,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很快就能够背诵诗句,当堂检查默写正确率98%。不仅如此,剩下的时间里,同学们还当堂完成了课后练习,并根据文意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超额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
课堂表演是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展示舞台。要想将枯燥的文字演好演活,学生要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并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去想象、去创造,通过读中演、演中悟、悟中获,把文字包含的情景展现出来,把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演绎出来。例如,《落花生》一课,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件事,其中,详写了议花生这件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模仿文中角色围在一起表演议花生,并且在表演的时候加上自己的神态和动作。结果,同学们别出心裁各显身手,扮演父亲的学生说话时不紧不慢,每句话都语重心长;扮演姐姐的说话声音甜美,恬静的脸上写满笑容;扮演哥哥的得意洋洋,说话声音响亮;而扮演弟弟的则有点胆小怕事的样子,说话慢吞吞的……把人物对话时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愉快的表演中,激发了想象,丰富了情感,学会了合作,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
课堂表演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多年来,本人坚持将课堂表演引入教学过程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活力,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所任班级的教学成绩也稳步提高、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宋凌燕,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表演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教育,2015(12)
[2]耿芳芳,巧用表演形式提高语文素养[J]中外交流,2018(6)
(作者单位:济宁市嘉祥县实验小学,山东 济宁 2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