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经验告诉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要实现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熟悉新课程理念,参与新课程实践,共同建设语文课程文化,同时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进而成为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塑造者和培育者。
一、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教师作为传道之人,作为育人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高尚的师德。
1、爱岗敬业精神。语文教师忠诚教育事业具体应体现在热爱语文教学工作上。语文教学中包含丰富的真善美因子:社会生活、人生哲理、历史画卷、个人心灵、世界之美、思辨之美……语文教师只有热衷于这门学科,倾注于浓郁的情感,方可充分运用这些真善美去感染、熏陶、塑造学生的心灵。祖国的语言历史悠久、词汇丰富,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语文教师应该以能终身从事语文教学而感到光荣与自豪。语文教师应该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充满热忱,充满挚爱,认真钻研,不断丰富,正确地引导学生赏析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名篇名著,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真情实感。
2、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如果一个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他就失去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要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牵引和身心健康,用真诚的爱去感染学生,去温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生活以及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安全、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透过语文教学传递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学会鉴赏文章的文品与人品,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高尚的师德。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引领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高尚灵魂的塑造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人格水平,这是新课程理念要求下重中之重的一环。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起教师光辉的形象,才能真正熏陶、感染、教育学生。
二、知识素养
新课程语文框架涉猎内容广泛、丰富,横接中外,纵贯古今,上至天文地理,下到市井风俗,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也必须是一个响当当的“多面手”。语文教师只有集扎实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觉悟、厚实的语文专业知识、丰富的阅历、传授和重新构建知识的能力于一身,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作为文化火种的传承作用。
1、精深的语文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扎实了,语文教师方可在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学知识驾驭自如、灵活应用,实施有效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要想日有长进、日臻成熟,仅有那“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要有一塘水、一池水,而且必须是“活水”。可以说语文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越精深,对教材理解得越全面、越透彻,处理问题才能越灵活、越准确,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边教边改、常教常新,才能达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2、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健全,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
3、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吕叔湘说:“教学是一门学问,语文教学是一门大学问。”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要求知识渊博、涉猎广泛,不能偏于一隅,也不能止于一方。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杂家”,要储备丰富的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的相关学科知识,这一点从高考试卷分析中不难看出。从近十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来看,第Ι卷的现代文阅读,科技文考了8次以上,社科文考了2次以上;科技文以时代前沿科技为主,其中又以生物科学为主要考察内容的在5次以上。可以说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语文以外的相关知识,恐怕连高考都难以应付。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吸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百宝箱”,需要点什么,总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三、技能素质
语文教师的技能主要指的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备的基本功,它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1、听、说、读、写能力。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连别人的话都听不懂的人,一个自己不能清楚、流利地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人,一个不会读他人文章的人,一个连通顺流畅、中心明确、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文章都不会写的人,是做不好语文教师的。
2、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课堂教学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活动,教师在这项活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指挥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尤为重要。
(1)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2)具有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力。
(3)具有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和兴趣爱好的能力。
3、教学研究创新能力。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善于组织教学的能力,还必须具备接受新信息、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教学研究能力,要借助教学理论的指导开展一些教学课题研究,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能有效组织教学、科学指引学生的人。
四、个性心理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要立足语文课堂,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牢牢地控制好课堂。
1、正确评价自己,理性认识自我,使自己成为受学生爱戴、敬仰的人,要有能力把学生对自己的爱牵引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爱。
2、有进取意识,在教学中勇于开拓,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安于现状。
3、有独立意识,在教学中善于独立思考,摆脱一般观念的窠臼,不唯书唯上,不人云亦云。
4、有协作精神,有集体意识,并乐于把自己置身于教师集体之中,彼此协作,共同提高。
5、有时效观念,守时惜时,讲求时效,坚决实施有效教学。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及能力素质的良好契机,所以,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和心理素质,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敬佩其人格、仰慕其学识、信赖其能力、赞赏其个性,真正凭借自己的学识和魅力赢得学生,共同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和谐发展。
一、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教师作为传道之人,作为育人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高尚的师德。
1、爱岗敬业精神。语文教师忠诚教育事业具体应体现在热爱语文教学工作上。语文教学中包含丰富的真善美因子:社会生活、人生哲理、历史画卷、个人心灵、世界之美、思辨之美……语文教师只有热衷于这门学科,倾注于浓郁的情感,方可充分运用这些真善美去感染、熏陶、塑造学生的心灵。祖国的语言历史悠久、词汇丰富,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语文教师应该以能终身从事语文教学而感到光荣与自豪。语文教师应该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充满热忱,充满挚爱,认真钻研,不断丰富,正确地引导学生赏析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名篇名著,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真情实感。
2、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如果一个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他就失去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要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牵引和身心健康,用真诚的爱去感染学生,去温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生活以及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安全、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透过语文教学传递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学会鉴赏文章的文品与人品,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高尚的师德。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引领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高尚灵魂的塑造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人格水平,这是新课程理念要求下重中之重的一环。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起教师光辉的形象,才能真正熏陶、感染、教育学生。
二、知识素养
新课程语文框架涉猎内容广泛、丰富,横接中外,纵贯古今,上至天文地理,下到市井风俗,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也必须是一个响当当的“多面手”。语文教师只有集扎实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觉悟、厚实的语文专业知识、丰富的阅历、传授和重新构建知识的能力于一身,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作为文化火种的传承作用。
1、精深的语文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扎实了,语文教师方可在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学知识驾驭自如、灵活应用,实施有效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要想日有长进、日臻成熟,仅有那“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要有一塘水、一池水,而且必须是“活水”。可以说语文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得越精深,对教材理解得越全面、越透彻,处理问题才能越灵活、越准确,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边教边改、常教常新,才能达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2、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健全,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
3、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吕叔湘说:“教学是一门学问,语文教学是一门大学问。”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要求知识渊博、涉猎广泛,不能偏于一隅,也不能止于一方。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杂家”,要储备丰富的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的相关学科知识,这一点从高考试卷分析中不难看出。从近十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来看,第Ι卷的现代文阅读,科技文考了8次以上,社科文考了2次以上;科技文以时代前沿科技为主,其中又以生物科学为主要考察内容的在5次以上。可以说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语文以外的相关知识,恐怕连高考都难以应付。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吸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百宝箱”,需要点什么,总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三、技能素质
语文教师的技能主要指的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备的基本功,它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1、听、说、读、写能力。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连别人的话都听不懂的人,一个自己不能清楚、流利地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人,一个不会读他人文章的人,一个连通顺流畅、中心明确、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文章都不会写的人,是做不好语文教师的。
2、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课堂教学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活动,教师在这项活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指挥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尤为重要。
(1)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2)具有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力。
(3)具有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和兴趣爱好的能力。
3、教学研究创新能力。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善于组织教学的能力,还必须具备接受新信息、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教学研究能力,要借助教学理论的指导开展一些教学课题研究,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能有效组织教学、科学指引学生的人。
四、个性心理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要立足语文课堂,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牢牢地控制好课堂。
1、正确评价自己,理性认识自我,使自己成为受学生爱戴、敬仰的人,要有能力把学生对自己的爱牵引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爱。
2、有进取意识,在教学中勇于开拓,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安于现状。
3、有独立意识,在教学中善于独立思考,摆脱一般观念的窠臼,不唯书唯上,不人云亦云。
4、有协作精神,有集体意识,并乐于把自己置身于教师集体之中,彼此协作,共同提高。
5、有时效观念,守时惜时,讲求时效,坚决实施有效教学。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及能力素质的良好契机,所以,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和心理素质,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敬佩其人格、仰慕其学识、信赖其能力、赞赏其个性,真正凭借自己的学识和魅力赢得学生,共同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