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6)2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质性研究的心理特点,采用深入访谈及填表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克服这些心理障碍。第一次化疗后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结论: 护士应深入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内心的感受,对她们进行全面的身心照护,帮助她们摆脱疾病及治疗过程的痛苦,重新唤起生命的意义和幸福。
关键词 乳腺癌 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在美国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6%,而占死亡率的18%[1]。乳腺癌治疗目前仍以手术联合药物化疗为主,虽然术后通过化疗可控制肿瘤病灶的发展,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率,但术后化疗疗程长,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患者往往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患者担心体型改变,担心化疗的疗效及化疗引起的脱发、胃肠功能紊乱、低热不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干预作用越来越为人所关注。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心理护理控制一切消极影响,帮助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认识,减轻患者化疗期间的相关症状,消除或减轻患者术后化疗产生的焦虑、抑郁、恐慌、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1乳腺癌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
1.1影响心里反应的因素
术后引流管的留置、手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放疗、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手术后机体的完整性、家庭、社会对自己的接纳,担心对侧转移性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忧虑,家庭经济状况的担忧,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等因素。
1.2一般心理反应
青年、中年、老年人心理反应逐渐降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切除乳房心理反应较轻。身体的健康占主要地位。由于患者在手术前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手术又获得成功,那么术后便可出现一段以喜悦为基调的积极的心理反应期,紧张情绪下降,但此期是短暂的。青年人,对夫妻生活、家庭生活的需求,以及对美的追求,切除乳房心理反应较重。
1.2有严重的缺陷心理反应
大多数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缺陷问题,青年患者,因失去乳房而感到忧郁,主观臆断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女性,自我评价降低,自怜、自卑,出现沉默寡言,或脾气暴躁,甚至厌恶自己,无法自控而感到悲观。怕因治疗而影响其生存质量和婚姻质量。失落、害怕,情绪波动较大,无助、忧愁,进入沮丧、失望、悲哀、心理反应期。尽管术前有心理准备,但许多患者术后看到切口时都不可避免地感到震惊。
2心理护理措施
2.1 个性化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根据其个体存在的心理差异性,进行有区别性的心理护理。依照患者的心理特点,找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切入点,并真诚对患者进行关心和帮助,给予其人文关怀,让其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诚意,从而主动敞开心扉。应积极与患者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患者亲属的力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应让患者丈夫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减少其自卑及失落情绪,使其逐步适应当前的身体状态。另外,要让患者的其他亲属理解患者的心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逐渐树立起新的自信。
2.2 运用恰当的沟通语言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注意语言使用的恰当性。由于很多女性本身比较敏感,加之乳腺癌手术后一侧或者双侧乳房被切除,自身的敏感性往往增强。护理人员应注意态度和蔼温柔,语言上要注意推敲,避免因直言不讳,非但不能有效疏通患者的心理,反而加重其心理负担。[2]
2.3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乳房被切除后往往使患者失去自信,由于外观上的缺陷以及自身存在的过多担忧,使得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现状,出现消极、低落、自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尽量从外观上进行弥补,以逐步提高其自信。另外,由于术后自身形体上不再完整,患者往往有失落和不安全感,寡言、孤僻等情况比较常见,应耐心为患者提供各种关心,进行换位思考,体贴患者,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温暖,从而不断克服不良的心理情绪。[3]
参考文献
[1]郭玉清. 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5): 547-548.
[2]蔡剑前. 心理护理学[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l992: 68 -71.
[3]苏利荣. 乳腺癌患者整体护理体会[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 14) : 1319.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质性研究的心理特点,采用深入访谈及填表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克服这些心理障碍。第一次化疗后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结论: 护士应深入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内心的感受,对她们进行全面的身心照护,帮助她们摆脱疾病及治疗过程的痛苦,重新唤起生命的意义和幸福。
关键词 乳腺癌 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在美国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6%,而占死亡率的18%[1]。乳腺癌治疗目前仍以手术联合药物化疗为主,虽然术后通过化疗可控制肿瘤病灶的发展,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率,但术后化疗疗程长,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患者往往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患者担心体型改变,担心化疗的疗效及化疗引起的脱发、胃肠功能紊乱、低热不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干预作用越来越为人所关注。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心理护理控制一切消极影响,帮助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认识,减轻患者化疗期间的相关症状,消除或减轻患者术后化疗产生的焦虑、抑郁、恐慌、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1乳腺癌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
1.1影响心里反应的因素
术后引流管的留置、手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放疗、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手术后机体的完整性、家庭、社会对自己的接纳,担心对侧转移性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忧虑,家庭经济状况的担忧,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等因素。
1.2一般心理反应
青年、中年、老年人心理反应逐渐降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切除乳房心理反应较轻。身体的健康占主要地位。由于患者在手术前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手术又获得成功,那么术后便可出现一段以喜悦为基调的积极的心理反应期,紧张情绪下降,但此期是短暂的。青年人,对夫妻生活、家庭生活的需求,以及对美的追求,切除乳房心理反应较重。
1.2有严重的缺陷心理反应
大多数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缺陷问题,青年患者,因失去乳房而感到忧郁,主观臆断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女性,自我评价降低,自怜、自卑,出现沉默寡言,或脾气暴躁,甚至厌恶自己,无法自控而感到悲观。怕因治疗而影响其生存质量和婚姻质量。失落、害怕,情绪波动较大,无助、忧愁,进入沮丧、失望、悲哀、心理反应期。尽管术前有心理准备,但许多患者术后看到切口时都不可避免地感到震惊。
2心理护理措施
2.1 个性化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根据其个体存在的心理差异性,进行有区别性的心理护理。依照患者的心理特点,找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切入点,并真诚对患者进行关心和帮助,给予其人文关怀,让其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诚意,从而主动敞开心扉。应积极与患者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患者亲属的力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应让患者丈夫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减少其自卑及失落情绪,使其逐步适应当前的身体状态。另外,要让患者的其他亲属理解患者的心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逐渐树立起新的自信。
2.2 运用恰当的沟通语言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注意语言使用的恰当性。由于很多女性本身比较敏感,加之乳腺癌手术后一侧或者双侧乳房被切除,自身的敏感性往往增强。护理人员应注意态度和蔼温柔,语言上要注意推敲,避免因直言不讳,非但不能有效疏通患者的心理,反而加重其心理负担。[2]
2.3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乳房被切除后往往使患者失去自信,由于外观上的缺陷以及自身存在的过多担忧,使得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现状,出现消极、低落、自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尽量从外观上进行弥补,以逐步提高其自信。另外,由于术后自身形体上不再完整,患者往往有失落和不安全感,寡言、孤僻等情况比较常见,应耐心为患者提供各种关心,进行换位思考,体贴患者,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温暖,从而不断克服不良的心理情绪。[3]
参考文献
[1]郭玉清. 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5): 547-548.
[2]蔡剑前. 心理护理学[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l992: 68 -71.
[3]苏利荣. 乳腺癌患者整体护理体会[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 14) :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