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集群化就是在特定环境中将职业院校结合起来的集群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作用,盘活和带动系统其他要素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本文从鞍山市职教城的发展沿革与现状出发,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职业教育 集群 职教城
一、概念的界定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新型城镇化之“新”,主要体现在改变过去城市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及空间扩张,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注重人口的城市融入及城镇文化、公共服务内涵的丰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人的城镇化,即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人口具备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专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集群是特定区域内有众多相似单位、机构等通过构建密切合作机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合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现象。职业教育集群化就是在特定环境中将职业院校结合起来的集群发展。集群化的职教模式可以解决原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小、资源难整合、发展无空间等与产业发展不适应及日益凸显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从国家和各级政府层面先后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意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加强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开始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批有代表性的职教城或职教园区先后建立起来,如重庆永川职教城、长沙职教城等。
二、鞍山市职教城发展沿革与现状
鞍山市职教城自2007年开始筹建论证,2009年3月动工建设,当年9月实现首批院校入驻,现已初具规模,通过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效应,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形成办学特色,满足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并逐步将职教城建成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打造“立足鞍山、服务辽宁、辐射全国”的鞍山职业教育品牌,全面增强鞍山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鞍山市职教城规划占地300万平方米,实际建设用地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分为教育教学区、实习实训区、文体活动区、行政办公区、中央景观区、生活休闲区、科技研发区和对外合作区八大功能区。包括教学楼10栋、实训楼9栋、艺术楼1栋、宿舍楼8栋、科技图书馆1栋、可容纳5000人以上同时就餐的食堂3栋、体育训练中心1栋,还有卫生所、超市、浴池、招待所等配套齐全的附属设施。職教城内还建有鞍山市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乒羽馆、速滑馆、全民健身馆等“一场五馆”,建筑面积19.45万平方米。截止2013年末,有12所院校入驻职教城,共开设钢铁冶金、加工制造、交通物流、文化旅游、老年服务与管理等167个本科、专科及中职专业,教职工2200余人,在校生30000余人。预计全部建成后将有28所院校入住,设置342个专业,每年招生约为2.5万人,最终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0万。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鞍山市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时指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新时期的城镇化不能以简单思维、传统思维对之,必须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作用,盘活和带动系统其他要素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
(一)发挥职业教育集群化优势,进行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
从数据统计上我们可以看出,职教城未来的在校生将达到10万人,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另外,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培训需求,也将由职教城消化,如失地农民转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等。通过发挥职业教育集群化的优势,可以改善就业状况,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目前,职教城社会培训年均4万余人次,包括企业在职人员、城乡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军转干部、农村科技带头人、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培训项目涵盖就业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等各个方面,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鞍山职教城承接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新疆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内地中职生、基层党政干部等共计1300余人的培养培训任务,成为辽宁省对口援疆的重要基地。
(二)加快自身建设,传播、应用和“孵化”新技术,提升职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鞍山市职教城坚持“职教围绕产业而发展、产业依托职教而壮大、职教与产业互动共赢”的办学理念,遵循“优化资源、合理布局”原则,依托“共建、共享、共用”的管理模式,实现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全面整合。职教城的各单位应该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加快自身建设,传播、应用和“孵化”新技术,提升职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使职教城不仅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心,而且成为技术革新的基地。
(三)改善软硬件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拉动城市发展。
鞍山市职教城从2009年开始,对所有就读直属学校的全日制中职学生实行“三免、两补、一转”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推行免费职业教育。从2009年至今,已有万余名学生享受了优惠政策,增强了职教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使鞍山市职教城成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职教城正在开展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打造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的现代职教园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改善软硬件条件,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有效地拉动城市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罗刚毅,康伟.职业教育“鞍山模式”的创新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2]教育部.鞍山市职教城工作汇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3.11.15.
项目编号:L13DGL027,辽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一体化制度创新与策略研究,辽宁省2013年社科基金项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职业教育 集群 职教城
一、概念的界定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新型城镇化之“新”,主要体现在改变过去城市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及空间扩张,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注重人口的城市融入及城镇文化、公共服务内涵的丰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人的城镇化,即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人口具备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专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集群是特定区域内有众多相似单位、机构等通过构建密切合作机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合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现象。职业教育集群化就是在特定环境中将职业院校结合起来的集群发展。集群化的职教模式可以解决原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小、资源难整合、发展无空间等与产业发展不适应及日益凸显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从国家和各级政府层面先后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意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加强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开始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批有代表性的职教城或职教园区先后建立起来,如重庆永川职教城、长沙职教城等。
二、鞍山市职教城发展沿革与现状
鞍山市职教城自2007年开始筹建论证,2009年3月动工建设,当年9月实现首批院校入驻,现已初具规模,通过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效应,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形成办学特色,满足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并逐步将职教城建成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打造“立足鞍山、服务辽宁、辐射全国”的鞍山职业教育品牌,全面增强鞍山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鞍山市职教城规划占地300万平方米,实际建设用地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分为教育教学区、实习实训区、文体活动区、行政办公区、中央景观区、生活休闲区、科技研发区和对外合作区八大功能区。包括教学楼10栋、实训楼9栋、艺术楼1栋、宿舍楼8栋、科技图书馆1栋、可容纳5000人以上同时就餐的食堂3栋、体育训练中心1栋,还有卫生所、超市、浴池、招待所等配套齐全的附属设施。職教城内还建有鞍山市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乒羽馆、速滑馆、全民健身馆等“一场五馆”,建筑面积19.45万平方米。截止2013年末,有12所院校入驻职教城,共开设钢铁冶金、加工制造、交通物流、文化旅游、老年服务与管理等167个本科、专科及中职专业,教职工2200余人,在校生30000余人。预计全部建成后将有28所院校入住,设置342个专业,每年招生约为2.5万人,最终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0万。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鞍山市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考察时指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新时期的城镇化不能以简单思维、传统思维对之,必须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作用,盘活和带动系统其他要素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
(一)发挥职业教育集群化优势,进行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
从数据统计上我们可以看出,职教城未来的在校生将达到10万人,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另外,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培训需求,也将由职教城消化,如失地农民转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等。通过发挥职业教育集群化的优势,可以改善就业状况,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目前,职教城社会培训年均4万余人次,包括企业在职人员、城乡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军转干部、农村科技带头人、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培训项目涵盖就业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等各个方面,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鞍山职教城承接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新疆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内地中职生、基层党政干部等共计1300余人的培养培训任务,成为辽宁省对口援疆的重要基地。
(二)加快自身建设,传播、应用和“孵化”新技术,提升职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鞍山市职教城坚持“职教围绕产业而发展、产业依托职教而壮大、职教与产业互动共赢”的办学理念,遵循“优化资源、合理布局”原则,依托“共建、共享、共用”的管理模式,实现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全面整合。职教城的各单位应该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加快自身建设,传播、应用和“孵化”新技术,提升职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使职教城不仅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心,而且成为技术革新的基地。
(三)改善软硬件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拉动城市发展。
鞍山市职教城从2009年开始,对所有就读直属学校的全日制中职学生实行“三免、两补、一转”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推行免费职业教育。从2009年至今,已有万余名学生享受了优惠政策,增强了职教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使鞍山市职教城成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职教城正在开展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打造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的现代职教园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改善软硬件条件,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有效地拉动城市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罗刚毅,康伟.职业教育“鞍山模式”的创新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2]教育部.鞍山市职教城工作汇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3.11.15.
项目编号:L13DGL027,辽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一体化制度创新与策略研究,辽宁省2013年社科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