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夏之交,正是考硕、晋博的日子,不知多少青年学子为此奔波。不由地想起了35年前笔者考研的往事。1977年,笔者由报端知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招研对象规定是在36岁以下,余适36龄,尚有资格,十分庆幸。待到入学,发现不少同学已到不惑之年,中央美术学院竟允其报考且破格录取。听说美院原拟招二三十名,见考生成绩好,人才泉涌(实则积压过久),便扩招为53名,真是为了延揽人才呵。令人难忘的是,笔者考试时竟被允许吸烟,为了减少捻烟头误时,监考的常又明先生还往我那临时充做烟灰缸的小瓶里倒了些水。每念及此,便为当年不文明之举而羞愧,亦被先生之宽怀而感动。
2003年,笔者在中国美术馆操办“春华秋实—中央美术学院1978级研究生成果展”。有些同学到海外去了,一时联系不上,我就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找不到的人,真的找齐了,只有一位同学改了行,死活也不参展。座谈会上,学友们免不了生些感慨。陈丹青说,他当年只有初中毕业学历。史国良说,接到录取通知后将喜讯告诉妈,妈说:“嘛研究生,人家隔壁二狗子都保送夜大啦!”可见当时研究生是嘛事百姓还不大知道,更显得有些稀罕和贵重。
中央美术学院如此,其他学校怎么样呢?记得编《周思聪纪念文集》时,读到冯远《往事》一文,言其1977年在火车上巧遇当年并不认识的朱乃正先生,见其画遂将其推荐至卢沉、周思聪处学画。后来又听说,他当年又巧遇方增先这位贵人,竟破例将他这位北大荒知青招为1978届浙美研究生。这就是冯远深感“意外地受到上苍的眷顾”吗?
今年,广州美术学院梁如洁教授来京办展,我方知道她也是1978届的研究生。当年她考广州美术学院,适有外伤而误考,杨之光先生特为其事打报告,允其被担架抬着去补考,闻者无不为之感动。
其实,另外一种例子也多得很,有多少好苗子曾经因为政治课、外语课差那么几分,被挡在了门外。陈丹青为此发过牢骚,甚至辞了教职,而无济于事,这自是文化人的一种悲哀。另有创研单位招人时,颇多走后门现象,选协会主席、副主席乱象丛生,这更是一种堕落。
冯远在前述《往事》一文中慨叹:“而今,我亦为师,我亦为艺术家。每每遇见那些带着真诚渴求的目光希望得到我帮助的青年人,尤其是来自生活底层的孩子,当年几位先生待我的情景就萦回脑际。我就无法将他们拒之门外,我就无法不为他们的每一次成功、进步感到由衷的欣慰。冥冥中影响我这样去做的,大约就是先生们传递给我的某种‘精神’吧!这种‘精神’能够映现艺术家的人格、品德;这种‘精神’也引导着艺术家以仁爱之心和眼光去拥抱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和爱怨交织的世界;这种‘精神’应该作为火炬被一批批青年人传承下去,成为感化众生心灵的烛焰光照。”
确如冯远所说,爱才,不拘一格选人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佳话颇多,而代代相传,会形成一种世世代代地惜才、护才的文脉,一种传统。正如清末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走笔至此,又想起了史国良隔壁的二狗子,一定也是破格被保送进了夜大,说不定也破格地考硕、晋博了呢!
2003年,笔者在中国美术馆操办“春华秋实—中央美术学院1978级研究生成果展”。有些同学到海外去了,一时联系不上,我就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找不到的人,真的找齐了,只有一位同学改了行,死活也不参展。座谈会上,学友们免不了生些感慨。陈丹青说,他当年只有初中毕业学历。史国良说,接到录取通知后将喜讯告诉妈,妈说:“嘛研究生,人家隔壁二狗子都保送夜大啦!”可见当时研究生是嘛事百姓还不大知道,更显得有些稀罕和贵重。
中央美术学院如此,其他学校怎么样呢?记得编《周思聪纪念文集》时,读到冯远《往事》一文,言其1977年在火车上巧遇当年并不认识的朱乃正先生,见其画遂将其推荐至卢沉、周思聪处学画。后来又听说,他当年又巧遇方增先这位贵人,竟破例将他这位北大荒知青招为1978届浙美研究生。这就是冯远深感“意外地受到上苍的眷顾”吗?
今年,广州美术学院梁如洁教授来京办展,我方知道她也是1978届的研究生。当年她考广州美术学院,适有外伤而误考,杨之光先生特为其事打报告,允其被担架抬着去补考,闻者无不为之感动。
其实,另外一种例子也多得很,有多少好苗子曾经因为政治课、外语课差那么几分,被挡在了门外。陈丹青为此发过牢骚,甚至辞了教职,而无济于事,这自是文化人的一种悲哀。另有创研单位招人时,颇多走后门现象,选协会主席、副主席乱象丛生,这更是一种堕落。
冯远在前述《往事》一文中慨叹:“而今,我亦为师,我亦为艺术家。每每遇见那些带着真诚渴求的目光希望得到我帮助的青年人,尤其是来自生活底层的孩子,当年几位先生待我的情景就萦回脑际。我就无法将他们拒之门外,我就无法不为他们的每一次成功、进步感到由衷的欣慰。冥冥中影响我这样去做的,大约就是先生们传递给我的某种‘精神’吧!这种‘精神’能够映现艺术家的人格、品德;这种‘精神’也引导着艺术家以仁爱之心和眼光去拥抱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和爱怨交织的世界;这种‘精神’应该作为火炬被一批批青年人传承下去,成为感化众生心灵的烛焰光照。”
确如冯远所说,爱才,不拘一格选人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佳话颇多,而代代相传,会形成一种世世代代地惜才、护才的文脉,一种传统。正如清末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走笔至此,又想起了史国良隔壁的二狗子,一定也是破格被保送进了夜大,说不定也破格地考硕、晋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