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形象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积极建构本国形象,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获取权力和赢得博弈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多数国家国际形象的主导权一直掌握在西方传媒大国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以及在传媒技术中的优势地位,从软、硬两方面帮助推广西方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谋求影响和引导世界未来的方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作为国际传媒界的主力,是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最重要的电视新闻提供者,在全球信息传播领域享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本文以2011年CNN对华报道内容为案例,重点分析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关注焦点,从而希望能够针对性地改善中国在对外传播中的被动地位。
CNN对中国的关注焦点
2011年CNN对华报道关注度最高的领域是政治领域,报道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议题领域,如人权问题、民族问题等。在人权领域,报道基本以负面报道和负面评价为主。在西藏问题上,CNN通过对西藏骚乱事件的报道,极力渲染个别西藏僧侣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影响了国外民众对中国西藏问题的认知。很多美国人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有很深的误解,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网络自由是近来较热的话题之一,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全球网民交流的平台,CNN对网络自由和网络安全的重视度也日益上升,这方面的对华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 CNN歪曲事实,着力强调中国“盗取”美国技术,“刺探”美国军情。在国际政治中,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增长背景下的“大国责任论”成为外媒频频使用的观点,在朝核危机、中东变局中一再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问题上,CNN的态度褒贬不一,既有评论赞同“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实力增长威胁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也有倡导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应当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在社会领域,自然灾害、交通安全和矿难事故等依然占据较大篇幅,但与政治领域不同的是,这些报道尽管在内容上为负面报道,但是在报道倾向上不存在妖魔化中国的问题,基本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与以往报道不同的是,在中国国内被网民热议的一些议题如“小悦悦事件”、温州动车事故、农民工医疗、教育公平问题等逐渐成为CNN捕捉的中心,CNN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报道。在社会领域的报道中,CNN正面报道最为集中的议题主要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增长,如无人驾驶机和空间对接技术等得到CNN的高度赞誉。
在经济领域中,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普遍处于低迷的态势,外媒自然把目光投向经济稳步增长的中国。在这一领域,CNN的对华报道主要集中于几大版块,首先是对中国国内经济问题的报道,主要涉及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前景的推测,并从广度和深度上对中国国内经济出现的问题,如股市问题、通货膨胀等进行了点评。其次是对中国与他国经济关系的报道。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历来是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CNN经济领域负面报道较为集中的议题。CNN利用中美之间的汇率之争、贸易逆差、知识产权问题以及矿产资源出口问题对中国进行批评,认为中国在人为操纵汇率,并且还向美国出口假冒伪劣产品,以稀土等矿产资源为武器与美国进行不平等贸易。有关中国救市的问题也是经济领域较热的议题,这类报道多以中性报道为主。总之,在经济领域,绝大多数报道以中性报道和负面报道为主,对中国的正面报道仅占很小的比例。
尽管对文化领域和体育领域的报道篇幅较少,但是报道倾向以正面报道居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外媒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CNN对中国的饮食、民间艺术等不遗余力地褒扬,对中国涌现的一批体育明星持肯定态度。但是,一些负面报道依然存在,这些报道具有极强的政治性,CNN经常借助这些负面报道影射中国政治,如中国的影片引进审查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遭到外媒的批评。
总之,CNN对华报道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从对华报道内容来看,CNN对华报道倾向总体平衡,但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向。2011年一年中,CNN的报道重心仍然集中在传统领域和传统议题上,一些基本的政治议题和经济议题仍然是媒体的关注重点。第二,较以往不同的是,CNN对华报道的关注点在发生轻微变化,中国国内发生的巨大变化使CNN对社会领域的关注度上升,在报道数量上逐渐开始超过政治和经济领域,在报道选材上,中国社会较热的话题成为CNN报道的重要部分。第三,从报道策略来看,CNN对华报道的倾向更加隐晦。报道中直接的评论以及表达情感的词汇有所减少,为增加其可信度多以通讯、简报等形式发布,显得较为客观和中立,但是在看似中性的报道中,媒体却借助一些当事人之口说出自己的声音,向公众传达着西方的价值观,在无形中影响了公众的价值判断和认同取向。
CNN对华报道的影响因素
美国的大众传媒,论其规模、技术和影响,如同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一样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无论在传统媒介领域还是新兴媒介领域,美国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了解CNN对华报道的原因和影响要素,对如何应对外媒和构建中国国际形象具有启发意义。
首先,中西方存在不同的新闻报道理念。在西方社会,新闻媒介被视为是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能够起到监督政府,维护社会公平和民主的重要作用。因此它们对负面新闻更感兴趣,同时作为独立的新闻机构,CNN的私营性质决定其目的仍然是获取巨额利润,因此它们更倾向于报道一些吸引观众眼球的爆炸性新闻,受众的爱好和兴趣是影响美国媒体选材的重要依据。
从媒体“坏消息才是好消息”的新闻习性出发,并考虑到多数受众的猎奇心理,CNN对华报道中多关注中国的负面新闻也不足为奇,这些新闻在赢得人们关注和吸引力的同时也为其赚取了可观的收益。这也是近年来CNN对中国社会领域关注度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其次,中美两国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CNN对华报道的态度。美国自建国起就对民主自由极度推崇,认为在自由和民主的文化背景下个人权利至上。同时西方国家媒体一直把反共的意识形态作为选用新闻的主要原则,歪曲中国形象,而且將自己的价值观念作为评判中国的主要标准。 再次,西方媒体报道策略的巧妙性,间接影响了国外民众对中国的印象。美国的新闻报道讲究所谓事实和评论分开,让事实说话,一般不推崇记者掺杂本人的评论,但是从对消息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记者的倾向和偏好。从消息的来源看,媒体在选取消息源时即使是中性倾向的报道,其选材绝大多数仍然来自负面新闻,这种状况多反映在社会领域的报道中,虽然CNN报道的是中国社会中某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但因为报道选取角度的原因,读者长期在负面新闻基调的报道下了解中国,不可能对中国产生好感或信任感。这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新闻记者很少参与报道的评论,一般是直接引用新闻当事人的话语,但是在话语的选择上,西方媒体却热衷于选取对中国社会持不满或敌视的言论,这种报道策略,看似客观公正,实际上却是对真实中国的歪曲。
最后,国家利益仍然是影响CNN对华报道的根本因素。表面上看,西方国家的媒体独立于政府,并自诩为“政府的看门狗”,但实际上,政府通过一系列软硬措施对媒体巧施控制。美国的国家利益是决定CNN对华报道倾向的决定因素,从2011年CNN对华报道中可以看出,中美之间利益的交集点仍然集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内,在涉及中美两国一些核心问题的争议上,如人权、贸易争端等,CNN始终与美国政府论调保持一致。尤其在外交政策方面,媒体更容易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一直是传媒的重要信息来源,并且美国政府通过《保密法》和《信息分类细则》来控制信息的发布,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媒体接近信息源,如政府可以以国家安全为名,来限制媒体的报道。总之,媒体与政府的密切关系,使得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受到种种限制,报道难免带有片面性。
正确应对,
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30多年的经济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与世界大国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但是在软实力建设,尤其在国际形象构建方面,中国仍落后于西方大国,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无论从应对西方媒体还是构建自身形象,中国都处于不利的位置。如何应对西方媒体实现形象主导权的转换并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相关建议如下:
首先,要正视西方媒体的对华评价,客观辩证地看待负面报道。近年来随着中国发展的加快,CNN扩大了对华报道的范围,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给予中国更多的关注,并且报道态度较之过去逐渐客观和公正,部分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另外,负面报道中有一部分是丑化和歪曲中国的,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除去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中国缺乏了解,中国信息发布的传统方式和应对国际传媒的能力相对不足客观上助长了美国等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扭曲和误读。因此,中国应当完善相关管理环节,并利用网络传媒等新媒体系统,积极与国际社会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和媒际关系。
其次,要积极了解西方的话语体系,借鉴他国做法以应对西方对华负面报道。目前,东西方媒体在话语体系方面难以实现对接,并且中国媒体在应对西方媒体时相对缺乏实践经验。不同的话语体系导致在面对西方媒体的质疑和谴责时,中国媒体的应对措施不够完善有力,致使话语主动权落入西方传媒手中,这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传播造成不利的影响。总之,要主动学习西方的传播策略,在报道新闻时借鉴西方的报道途径和方式,使中国的声音能够为世界人民所充分理解。
最后,中国要主动出击,使国际形象的建构由他者建构转为自我建构。要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中国必须改变战略,变“消极防御”为“积极建构”。中国的对外传播长期运用政府主导的“外宣”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变化发展,传播途径的单一化使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神秘化”状态,国外民众只有依靠所在国媒体来了解中国,他们的社会认知被媒体所影响。对此,政府应该革新理念,改变单一的宣传模式,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整合民间力量,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使中国形象的外宣途径实现多元化,从而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在战略选择上,中国需要建立新媒体战略,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建立多层次的立体传播渠道。良好的国际形象建构并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完善自身,创建中国自己的全球传播网络,与国际接轨,才能改变国际传播中的被动地位。
新形势下,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媒体在影响公众舆论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充分发挥中国媒体的作用,构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提高国际地位意义重大。只有正确认知西方媒体,了解其对华报道的倾向性、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策略,化不利为有利。
(第一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第二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責任编辑:徐海娜)
CNN对中国的关注焦点
2011年CNN对华报道关注度最高的领域是政治领域,报道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议题领域,如人权问题、民族问题等。在人权领域,报道基本以负面报道和负面评价为主。在西藏问题上,CNN通过对西藏骚乱事件的报道,极力渲染个别西藏僧侣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影响了国外民众对中国西藏问题的认知。很多美国人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有很深的误解,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网络自由是近来较热的话题之一,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全球网民交流的平台,CNN对网络自由和网络安全的重视度也日益上升,这方面的对华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 CNN歪曲事实,着力强调中国“盗取”美国技术,“刺探”美国军情。在国际政治中,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增长背景下的“大国责任论”成为外媒频频使用的观点,在朝核危机、中东变局中一再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问题上,CNN的态度褒贬不一,既有评论赞同“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实力增长威胁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也有倡导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应当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在社会领域,自然灾害、交通安全和矿难事故等依然占据较大篇幅,但与政治领域不同的是,这些报道尽管在内容上为负面报道,但是在报道倾向上不存在妖魔化中国的问题,基本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与以往报道不同的是,在中国国内被网民热议的一些议题如“小悦悦事件”、温州动车事故、农民工医疗、教育公平问题等逐渐成为CNN捕捉的中心,CNN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报道。在社会领域的报道中,CNN正面报道最为集中的议题主要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增长,如无人驾驶机和空间对接技术等得到CNN的高度赞誉。
在经济领域中,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普遍处于低迷的态势,外媒自然把目光投向经济稳步增长的中国。在这一领域,CNN的对华报道主要集中于几大版块,首先是对中国国内经济问题的报道,主要涉及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前景的推测,并从广度和深度上对中国国内经济出现的问题,如股市问题、通货膨胀等进行了点评。其次是对中国与他国经济关系的报道。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历来是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CNN经济领域负面报道较为集中的议题。CNN利用中美之间的汇率之争、贸易逆差、知识产权问题以及矿产资源出口问题对中国进行批评,认为中国在人为操纵汇率,并且还向美国出口假冒伪劣产品,以稀土等矿产资源为武器与美国进行不平等贸易。有关中国救市的问题也是经济领域较热的议题,这类报道多以中性报道为主。总之,在经济领域,绝大多数报道以中性报道和负面报道为主,对中国的正面报道仅占很小的比例。
尽管对文化领域和体育领域的报道篇幅较少,但是报道倾向以正面报道居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外媒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CNN对中国的饮食、民间艺术等不遗余力地褒扬,对中国涌现的一批体育明星持肯定态度。但是,一些负面报道依然存在,这些报道具有极强的政治性,CNN经常借助这些负面报道影射中国政治,如中国的影片引进审查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遭到外媒的批评。
总之,CNN对华报道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从对华报道内容来看,CNN对华报道倾向总体平衡,但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向。2011年一年中,CNN的报道重心仍然集中在传统领域和传统议题上,一些基本的政治议题和经济议题仍然是媒体的关注重点。第二,较以往不同的是,CNN对华报道的关注点在发生轻微变化,中国国内发生的巨大变化使CNN对社会领域的关注度上升,在报道数量上逐渐开始超过政治和经济领域,在报道选材上,中国社会较热的话题成为CNN报道的重要部分。第三,从报道策略来看,CNN对华报道的倾向更加隐晦。报道中直接的评论以及表达情感的词汇有所减少,为增加其可信度多以通讯、简报等形式发布,显得较为客观和中立,但是在看似中性的报道中,媒体却借助一些当事人之口说出自己的声音,向公众传达着西方的价值观,在无形中影响了公众的价值判断和认同取向。
CNN对华报道的影响因素
美国的大众传媒,论其规模、技术和影响,如同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一样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无论在传统媒介领域还是新兴媒介领域,美国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了解CNN对华报道的原因和影响要素,对如何应对外媒和构建中国国际形象具有启发意义。
首先,中西方存在不同的新闻报道理念。在西方社会,新闻媒介被视为是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能够起到监督政府,维护社会公平和民主的重要作用。因此它们对负面新闻更感兴趣,同时作为独立的新闻机构,CNN的私营性质决定其目的仍然是获取巨额利润,因此它们更倾向于报道一些吸引观众眼球的爆炸性新闻,受众的爱好和兴趣是影响美国媒体选材的重要依据。
从媒体“坏消息才是好消息”的新闻习性出发,并考虑到多数受众的猎奇心理,CNN对华报道中多关注中国的负面新闻也不足为奇,这些新闻在赢得人们关注和吸引力的同时也为其赚取了可观的收益。这也是近年来CNN对中国社会领域关注度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其次,中美两国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差异直接影响CNN对华报道的态度。美国自建国起就对民主自由极度推崇,认为在自由和民主的文化背景下个人权利至上。同时西方国家媒体一直把反共的意识形态作为选用新闻的主要原则,歪曲中国形象,而且將自己的价值观念作为评判中国的主要标准。 再次,西方媒体报道策略的巧妙性,间接影响了国外民众对中国的印象。美国的新闻报道讲究所谓事实和评论分开,让事实说话,一般不推崇记者掺杂本人的评论,但是从对消息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记者的倾向和偏好。从消息的来源看,媒体在选取消息源时即使是中性倾向的报道,其选材绝大多数仍然来自负面新闻,这种状况多反映在社会领域的报道中,虽然CNN报道的是中国社会中某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但因为报道选取角度的原因,读者长期在负面新闻基调的报道下了解中国,不可能对中国产生好感或信任感。这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新闻记者很少参与报道的评论,一般是直接引用新闻当事人的话语,但是在话语的选择上,西方媒体却热衷于选取对中国社会持不满或敌视的言论,这种报道策略,看似客观公正,实际上却是对真实中国的歪曲。
最后,国家利益仍然是影响CNN对华报道的根本因素。表面上看,西方国家的媒体独立于政府,并自诩为“政府的看门狗”,但实际上,政府通过一系列软硬措施对媒体巧施控制。美国的国家利益是决定CNN对华报道倾向的决定因素,从2011年CNN对华报道中可以看出,中美之间利益的交集点仍然集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内,在涉及中美两国一些核心问题的争议上,如人权、贸易争端等,CNN始终与美国政府论调保持一致。尤其在外交政策方面,媒体更容易受到政府的影响,政府一直是传媒的重要信息来源,并且美国政府通过《保密法》和《信息分类细则》来控制信息的发布,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媒体接近信息源,如政府可以以国家安全为名,来限制媒体的报道。总之,媒体与政府的密切关系,使得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受到种种限制,报道难免带有片面性。
正确应对,
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30多年的经济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与世界大国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但是在软实力建设,尤其在国际形象构建方面,中国仍落后于西方大国,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无论从应对西方媒体还是构建自身形象,中国都处于不利的位置。如何应对西方媒体实现形象主导权的转换并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相关建议如下:
首先,要正视西方媒体的对华评价,客观辩证地看待负面报道。近年来随着中国发展的加快,CNN扩大了对华报道的范围,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给予中国更多的关注,并且报道态度较之过去逐渐客观和公正,部分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另外,负面报道中有一部分是丑化和歪曲中国的,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除去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中国缺乏了解,中国信息发布的传统方式和应对国际传媒的能力相对不足客观上助长了美国等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扭曲和误读。因此,中国应当完善相关管理环节,并利用网络传媒等新媒体系统,积极与国际社会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和媒际关系。
其次,要积极了解西方的话语体系,借鉴他国做法以应对西方对华负面报道。目前,东西方媒体在话语体系方面难以实现对接,并且中国媒体在应对西方媒体时相对缺乏实践经验。不同的话语体系导致在面对西方媒体的质疑和谴责时,中国媒体的应对措施不够完善有力,致使话语主动权落入西方传媒手中,这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传播造成不利的影响。总之,要主动学习西方的传播策略,在报道新闻时借鉴西方的报道途径和方式,使中国的声音能够为世界人民所充分理解。
最后,中国要主动出击,使国际形象的建构由他者建构转为自我建构。要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中国必须改变战略,变“消极防御”为“积极建构”。中国的对外传播长期运用政府主导的“外宣”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变化发展,传播途径的单一化使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神秘化”状态,国外民众只有依靠所在国媒体来了解中国,他们的社会认知被媒体所影响。对此,政府应该革新理念,改变单一的宣传模式,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整合民间力量,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使中国形象的外宣途径实现多元化,从而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在战略选择上,中国需要建立新媒体战略,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建立多层次的立体传播渠道。良好的国际形象建构并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完善自身,创建中国自己的全球传播网络,与国际接轨,才能改变国际传播中的被动地位。
新形势下,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媒体在影响公众舆论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充分发挥中国媒体的作用,构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提高国际地位意义重大。只有正确认知西方媒体,了解其对华报道的倾向性、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策略,化不利为有利。
(第一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第二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責任编辑:徐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