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锤炼而逐渐形成的优秀而悠久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文化为主,吸收并兼容了其他文化内容而兼容并蓄逐步发展的。文章主要针对中西方文化的背景和起源的不同所影响的两种文化背景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论、处世哲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进行浅显的分析比较,希望我们能清醒的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并进行合理优化和改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比较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47-02
前言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并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环境、地域条件、政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每个区域、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各有不同,基于文化表现出的世界观、人生观、处世哲学、思维方式、生存方式、政治理念等也大相径庭。有差异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进步。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化和改良。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同文化滋生地的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思维方式、政治环境、经济基础以及客观的物质环境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在产生渊源以及发生背景上有极大不同,从而也衍生了两种文化传统下人们的哲学思想、思维认识、处世哲学等各个层面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文化为主,其中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并兼容吸收一些其他文化成果,逐渐融合和形成并延续至今。西方文化经历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重要文化革命浪潮,并逐渐形成以资本主义思想为主的反对神权反对封建的民主科学的文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國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也不乏糟粕。因为两种文化在很多方面对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因此也就存在很多的借鉴和学习的方向,希望通过几个方面的比较,让大家更直观的清晰的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从长远发展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1.哲学思想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因为产生的环境、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发生时的历史背景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在哲学思想的层面上,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崇尚“天人合一”。最初,在远古时代,中国古代人们对鬼神天命以及最原始的宗教都是完全迷信,彻底崇拜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伦理开始慢慢形成并确立,神学专断的地位已经被动摇,神与伦理并为尊崇,儒家伦理秩序的创建与传统宗教迷信的观念开始合二为一,在汉朝“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观念被提出,并广为流传。在宋朝甚至明朝乃至清朝,“天意”与“人意”结合主导一切的体系已然成为主导思想。人与天和谐共处,人被冥冥之中的一种神秘又伟大的力量所主宰,这种思想,导致人们对世界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乃至对自然的态度都是听之任之,缺乏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突破性。中国传统文化依托于农业文明,对自然的依赖性特别强,由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做引导,人们对自然的态度更多的是顺应和服从因此,更容易养成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循规蹈矩、中庸无为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发现精神。
然而,西方文化根植于海洋文明。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相比,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的是征服与抗争。西方文化中也经历过神和宗教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时代,人们也将希望寄托在对自然和宗教的盲目崇拜之上过,但是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人们的哲学思想就从盲目尊崇神和宗教转移到了人身上。人们开始打破了神和宗教带来的“宿命感”和“压迫感”,人作为独立的个人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对于自然中的一切,人都有了抗争和搏斗的资本和力量。人们对自然不再是盲从和顺从,而是改造和征服,让自然为其所用。西方哲学主张天人分立,这种哲学思想引导下的西方文化,更加开放和自由,积极和张扬。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哲学思想的不同,导致两个民族在面对各项事物时都有非常大的差异。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固然尤其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但是西方哲学思想中的积极部分仍然值得借鉴和学习。
2.处世原则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之道,这种处世哲学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发展而逐渐积累的结果,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默认原则。中庸之道,不冒进,不浮夸,但是容易不积极、不进取,甚至让人们失去了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坚持。这种处世哲学导致人们容易安贫乐道,自我安慰,并逐渐丧失斗志,安于现状。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上,这种为求和谐而保持的中庸之道,将人情伦理放在首位,会增加做事的繁琐性,影响做事的公正性,破坏做事的程序性。感性大于理性的处事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最终将影响这个秩序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行。
西方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更加注重享受当下的生活;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在处世哲学上理性大于感性,做事公正性、秩序性以及效率性较强。
3.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们更擅长进行归纳总结和推理,更愿意从整体上把握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比较“玄妙”,常常传达出一种朦胧、含蓄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生大多是依赖于主观经验、简单直觉以及体验等,对于细节以及层次没有具体的细分和条理分明的分析。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注重条理分明的分析,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和推理,条例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层次更加分明,更注重从现象到本质的挖掘。
4.科学精神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保持对神明的崇拜以及对君权的崇拜,并进行过长期的严苛的文化专制以及愚民政策。传统的封建思想的长期笼罩,对经济以及科学的形成以及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盲目的崇拜和沉重腐朽的伦理道德观念,加深了对人们的思想进行的禁锢,人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缺乏探索自然,追求真理和科学的精神。西方文化虽然也经历过对宗教和神明盲目崇拜的阶段,但是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以人为本的精神逐渐代替了以神为本的精神,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理性和真理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人们崇尚理性更重视科学,并有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人们愿意打破常规,探索自然,发现新的真理和科学,并更积极主动的去追求和探索,对世界有更新的认识和发现。 5.人权观念上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尊重和重视他人的权利的观念和思想,但实质上还是以义务和责任为重心,对权利的重视还是不够。人们对权威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自由的重视,主要强调个人要对集体和国家的任务和责任进行严格的绝对的服从。但是,由于中国古代处于封建时代,国家的权力是由(下转68页)(上接47页)部分权力者完全垄断,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人民的利益,虽然国家宣称并主动提倡“天下为公”,但在现实中权力基本由君主完全垄断。在西方文化中,提倡注重权利,以及权利与义务的结合和统一,奉行个人主义,鼓励和激发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6.人性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性善论,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更加注重道德体系的建设,而忽视制度体系的建设,主张并强调个人做到自省,但自省和自律没有严格的制度体系做保障是很难健康的发展的。人性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所处的环境、社会的氛围、国家的律法、道德的规范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西方文化主张性恶论,因此西方在进行道德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制度规章的建设。在要求人们进行自律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他律对人性进行严格的规范。
人性的复杂性并不是简单的善恶能说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善观对人们的自律要求很高,但容易产生虚伪的假象;西方文化的性恶观对他律要求很高,能对人性进行跟全面的约束。
7.创造能力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有很强的封建性,这就在人的创造能力上进行了严苛的限制和打压。在春秋战国时也曾出现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很快随着政治制度的改变,文化上也走向了专制和统一。重视伦理道德,忽视科学创新,重视引经据典,忽视对自然以及科学的探索和追求,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人得到推崇,而勇于创新和突破的人得不到支持和鼓励。封建的科举选拔制度,更严重限制了人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重视文、轻视理的情况更加打压了人们创造的热情。整个社会的重点都是在通过学文而走上仕途,研习其他的人被视为不务正业。在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都將“应试”作为最重要的事,人们都不愿花费更多精力进行创新和突破。
西方文化根植于资本主义,更提倡自由。因此,人们更愿意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去探索生活以及自然甚至世间万象。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强烈,并能够积极投入进行科学分析。
二、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社会形态的不同、历史经历的不同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无论是在哲学思想上、处世原则上、思维方式上、科学精神上、人权观念上、人性观念上以及创新能力上都有很大差异。在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方面对比较保守,而西方文化相对比较积极、开放和自由。中国传统文化中悲观、保守、守旧的部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和需要,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摒弃、优化和改良,吸收并融合优秀的文化,形成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
参考文献
[1]何跞.论中国学人的西学进路与文化回归[J].学术论坛,2016,39(07):134-137.
[2]徐弢.试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中原文化研究,2016,4(03):73-77.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比较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47-02
前言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并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环境、地域条件、政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每个区域、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各有不同,基于文化表现出的世界观、人生观、处世哲学、思维方式、生存方式、政治理念等也大相径庭。有差异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进步。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化和改良。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同文化滋生地的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思维方式、政治环境、经济基础以及客观的物质环境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在产生渊源以及发生背景上有极大不同,从而也衍生了两种文化传统下人们的哲学思想、思维认识、处世哲学等各个层面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文化为主,其中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并兼容吸收一些其他文化成果,逐渐融合和形成并延续至今。西方文化经历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重要文化革命浪潮,并逐渐形成以资本主义思想为主的反对神权反对封建的民主科学的文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國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也不乏糟粕。因为两种文化在很多方面对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因此也就存在很多的借鉴和学习的方向,希望通过几个方面的比较,让大家更直观的清晰的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从长远发展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1.哲学思想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因为产生的环境、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发生时的历史背景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在哲学思想的层面上,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崇尚“天人合一”。最初,在远古时代,中国古代人们对鬼神天命以及最原始的宗教都是完全迷信,彻底崇拜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伦理开始慢慢形成并确立,神学专断的地位已经被动摇,神与伦理并为尊崇,儒家伦理秩序的创建与传统宗教迷信的观念开始合二为一,在汉朝“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观念被提出,并广为流传。在宋朝甚至明朝乃至清朝,“天意”与“人意”结合主导一切的体系已然成为主导思想。人与天和谐共处,人被冥冥之中的一种神秘又伟大的力量所主宰,这种思想,导致人们对世界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乃至对自然的态度都是听之任之,缺乏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突破性。中国传统文化依托于农业文明,对自然的依赖性特别强,由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做引导,人们对自然的态度更多的是顺应和服从因此,更容易养成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循规蹈矩、中庸无为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发现精神。
然而,西方文化根植于海洋文明。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相比,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的是征服与抗争。西方文化中也经历过神和宗教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时代,人们也将希望寄托在对自然和宗教的盲目崇拜之上过,但是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人们的哲学思想就从盲目尊崇神和宗教转移到了人身上。人们开始打破了神和宗教带来的“宿命感”和“压迫感”,人作为独立的个人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对于自然中的一切,人都有了抗争和搏斗的资本和力量。人们对自然不再是盲从和顺从,而是改造和征服,让自然为其所用。西方哲学主张天人分立,这种哲学思想引导下的西方文化,更加开放和自由,积极和张扬。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哲学思想的不同,导致两个民族在面对各项事物时都有非常大的差异。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固然尤其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但是西方哲学思想中的积极部分仍然值得借鉴和学习。
2.处世原则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以和为贵,崇尚中庸之道,这种处世哲学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发展而逐渐积累的结果,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默认原则。中庸之道,不冒进,不浮夸,但是容易不积极、不进取,甚至让人们失去了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坚持。这种处世哲学导致人们容易安贫乐道,自我安慰,并逐渐丧失斗志,安于现状。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上,这种为求和谐而保持的中庸之道,将人情伦理放在首位,会增加做事的繁琐性,影响做事的公正性,破坏做事的程序性。感性大于理性的处事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最终将影响这个秩序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行。
西方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更加注重享受当下的生活;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在处世哲学上理性大于感性,做事公正性、秩序性以及效率性较强。
3.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们更擅长进行归纳总结和推理,更愿意从整体上把握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比较“玄妙”,常常传达出一种朦胧、含蓄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生大多是依赖于主观经验、简单直觉以及体验等,对于细节以及层次没有具体的细分和条理分明的分析。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注重条理分明的分析,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和推理,条例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层次更加分明,更注重从现象到本质的挖掘。
4.科学精神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保持对神明的崇拜以及对君权的崇拜,并进行过长期的严苛的文化专制以及愚民政策。传统的封建思想的长期笼罩,对经济以及科学的形成以及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盲目的崇拜和沉重腐朽的伦理道德观念,加深了对人们的思想进行的禁锢,人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缺乏探索自然,追求真理和科学的精神。西方文化虽然也经历过对宗教和神明盲目崇拜的阶段,但是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以人为本的精神逐渐代替了以神为本的精神,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理性和真理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人们崇尚理性更重视科学,并有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人们愿意打破常规,探索自然,发现新的真理和科学,并更积极主动的去追求和探索,对世界有更新的认识和发现。 5.人权观念上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尊重和重视他人的权利的观念和思想,但实质上还是以义务和责任为重心,对权利的重视还是不够。人们对权威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自由的重视,主要强调个人要对集体和国家的任务和责任进行严格的绝对的服从。但是,由于中国古代处于封建时代,国家的权力是由(下转68页)(上接47页)部分权力者完全垄断,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人民的利益,虽然国家宣称并主动提倡“天下为公”,但在现实中权力基本由君主完全垄断。在西方文化中,提倡注重权利,以及权利与义务的结合和统一,奉行个人主义,鼓励和激发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6.人性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性善论,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更加注重道德体系的建设,而忽视制度体系的建设,主张并强调个人做到自省,但自省和自律没有严格的制度体系做保障是很难健康的发展的。人性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所处的环境、社会的氛围、国家的律法、道德的规范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西方文化主张性恶论,因此西方在进行道德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制度规章的建设。在要求人们进行自律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他律对人性进行严格的规范。
人性的复杂性并不是简单的善恶能说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善观对人们的自律要求很高,但容易产生虚伪的假象;西方文化的性恶观对他律要求很高,能对人性进行跟全面的约束。
7.创造能力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有很强的封建性,这就在人的创造能力上进行了严苛的限制和打压。在春秋战国时也曾出现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很快随着政治制度的改变,文化上也走向了专制和统一。重视伦理道德,忽视科学创新,重视引经据典,忽视对自然以及科学的探索和追求,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人得到推崇,而勇于创新和突破的人得不到支持和鼓励。封建的科举选拔制度,更严重限制了人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重视文、轻视理的情况更加打压了人们创造的热情。整个社会的重点都是在通过学文而走上仕途,研习其他的人被视为不务正业。在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都將“应试”作为最重要的事,人们都不愿花费更多精力进行创新和突破。
西方文化根植于资本主义,更提倡自由。因此,人们更愿意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去探索生活以及自然甚至世间万象。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强烈,并能够积极投入进行科学分析。
二、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社会形态的不同、历史经历的不同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无论是在哲学思想上、处世原则上、思维方式上、科学精神上、人权观念上、人性观念上以及创新能力上都有很大差异。在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方面对比较保守,而西方文化相对比较积极、开放和自由。中国传统文化中悲观、保守、守旧的部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和需要,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摒弃、优化和改良,吸收并融合优秀的文化,形成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
参考文献
[1]何跞.论中国学人的西学进路与文化回归[J].学术论坛,2016,39(07):134-137.
[2]徐弢.试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中原文化研究,2016,4(03):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