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评估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12h、24h、7d后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后两组IL-1β、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快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节肿胀等症状。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引言
痛风性关节炎,简称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等。《素问·痹论》中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中医认为痛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及伤脾,导致脾、肾功能不足,湿热浊邪由内而生形成痛风。西医则认为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者体内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含量升高,形成尿酸钠微晶体并在关节内沉淀,从而导致的非特异性关节炎。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和慢性的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等。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一般采用针灸、中药等传统的治疗手段。西医则采用手术等现代医学手段。但2种手段均存在缺陷,该文现对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手段进行总结,旨在总结和探讨该病的治疗方法以及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78例,均为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男31例,女8例;研究组男33例,女6例,病程1~2d,平均(1.27±0.25)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饮食干预、戒除烟酒、控制血压、保证饮水和锻炼,并予以秋水仙碱片口服,初次予以1mg,之后每2h左右服用0.5mg,每日不得大于6mg,可根據疼痛或病情状况适宜增减药量。研究组加用痛风汤加减治疗。药用山慈姑15g,泽兰10g,茯苓30g,萆薢30g,车前子30g,桃仁10g,胆南星15g,薏苡仁30g,威灵仙15g,苍术15g,泽泻20g,红花10g。疼痛严重可加以桑枝、羌活、独活等,关节红肿可加以赤芍、乳香等。水煎,连煎2次,取汁300mL,每日1剂,分3次服用,连续治疗14天。
1.3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疼痛量表(VA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h、24h、7d进行疼痛程度的测定,总分为10分,疼痛程度按照分数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重度(7~10分),中度(4~6分),轻度(1~3分)和无痛(分),VAS评分愈高则疼痛程度愈高。本研究在使用本量表前,均已进行预实验,实验结果有理想的信效度(≥0.851),适宜应用于本研究。血清炎症因子: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7d后清晨采血,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PR)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见表2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已经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生活的重要疾病,其与环境、饮食等因素息息相关,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优势,毒副作用比西药小,并且疗效显著,但存在见效慢、疗程长等缺陷。而西医治疗具有见效快,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的优势,但其手术治疗恢复时间长,手术费用高昂。并且西药治疗对机体毒副作用大,易造成其他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结合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同时又将西医“对因治疗”的思想融合进来,大大降低了西药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相对单纯中医、西医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旨在寻找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疗手段,取长补短,提高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就目前这种形式,作者认为可以建立中西医动态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模式,融合二者,寻找中西医治疗痛风的机制以及途径,为治疗痛风提供更强劲有力的临床证据,从而为痛风患者带来福音,进一步扩大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想以及应用前景,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热痹阻,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当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正确分期,辨证论治。金明秀教授指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当“清、利合治”,缓解期以“健、渗并持”,慢性期重“补、溶共施”,以中药联合西药,中医外治联合西医手术等多种方式治疗。痛风作为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与饮食、情绪、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王士朋,李春雷,刘志伟.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12):47-49.
[2]黄迎峰,蔡绍明.中医内外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血尿酸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6):30-33.
[3]王芳.刺血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瘀热阻滞?)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32(12):58-60.
[4]李静林,张燕英,谢静静,钱晓岚.综合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3):62-64.
[5]陈汉玉.六味痛风饮联合苯溴马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RF1、TRF2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4):3782-3785+3802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引言
痛风性关节炎,简称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等。《素问·痹论》中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中医认为痛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及伤脾,导致脾、肾功能不足,湿热浊邪由内而生形成痛风。西医则认为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者体内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含量升高,形成尿酸钠微晶体并在关节内沉淀,从而导致的非特异性关节炎。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和慢性的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等。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一般采用针灸、中药等传统的治疗手段。西医则采用手术等现代医学手段。但2种手段均存在缺陷,该文现对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手段进行总结,旨在总结和探讨该病的治疗方法以及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78例,均为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男31例,女8例;研究组男33例,女6例,病程1~2d,平均(1.27±0.25)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饮食干预、戒除烟酒、控制血压、保证饮水和锻炼,并予以秋水仙碱片口服,初次予以1mg,之后每2h左右服用0.5mg,每日不得大于6mg,可根據疼痛或病情状况适宜增减药量。研究组加用痛风汤加减治疗。药用山慈姑15g,泽兰10g,茯苓30g,萆薢30g,车前子30g,桃仁10g,胆南星15g,薏苡仁30g,威灵仙15g,苍术15g,泽泻20g,红花10g。疼痛严重可加以桑枝、羌活、独活等,关节红肿可加以赤芍、乳香等。水煎,连煎2次,取汁300mL,每日1剂,分3次服用,连续治疗14天。
1.3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疼痛量表(VA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h、24h、7d进行疼痛程度的测定,总分为10分,疼痛程度按照分数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重度(7~10分),中度(4~6分),轻度(1~3分)和无痛(分),VAS评分愈高则疼痛程度愈高。本研究在使用本量表前,均已进行预实验,实验结果有理想的信效度(≥0.851),适宜应用于本研究。血清炎症因子: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7d后清晨采血,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PR)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见表2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已经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生活的重要疾病,其与环境、饮食等因素息息相关,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优势,毒副作用比西药小,并且疗效显著,但存在见效慢、疗程长等缺陷。而西医治疗具有见效快,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的优势,但其手术治疗恢复时间长,手术费用高昂。并且西药治疗对机体毒副作用大,易造成其他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结合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同时又将西医“对因治疗”的思想融合进来,大大降低了西药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相对单纯中医、西医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旨在寻找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疗手段,取长补短,提高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就目前这种形式,作者认为可以建立中西医动态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模式,融合二者,寻找中西医治疗痛风的机制以及途径,为治疗痛风提供更强劲有力的临床证据,从而为痛风患者带来福音,进一步扩大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想以及应用前景,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热痹阻,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当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正确分期,辨证论治。金明秀教授指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当“清、利合治”,缓解期以“健、渗并持”,慢性期重“补、溶共施”,以中药联合西药,中医外治联合西医手术等多种方式治疗。痛风作为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与饮食、情绪、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王士朋,李春雷,刘志伟.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12):47-49.
[2]黄迎峰,蔡绍明.中医内外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血尿酸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6):30-33.
[3]王芳.刺血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瘀热阻滞?)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32(12):58-60.
[4]李静林,张燕英,谢静静,钱晓岚.综合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3):62-64.
[5]陈汉玉.六味痛风饮联合苯溴马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RF1、TRF2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4):3782-3785+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