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的项目的建设中,混凝土养护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研究工作中的关键课题之一。随着最近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的腾飞,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速发展,同时对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不断的提高。而土建施工中,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建筑项目质量的重要的步骤和环节,混凝土养护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文章土要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养护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和概述。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術;应用;养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59-01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也较为复杂,所以在混凝土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性
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国家标准或业主提出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在上述规定的服务年限内应确保结构混凝土的质量,期望达到结构不必进行大修的目标。为达到预定的结构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重视结构的设计及混凝土的施工、养护;交付后还应关注使用维护。
避免复杂形状结构和密集的配筋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因为易于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就易于得到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好;在相同断面的结构构件中,应避免过多的纵向钢筋突变性截断,以防在该断面处形成过宽裂缝;建筑平面布置有突变处的混凝土楼盖,常是裂缝发生的薄弱环节。显然,这些与设计是紧密相关的。
对浇筑完的结构混凝土进行精心养护,是确保刚浇筑的混凝土以最佳的方式,朝高强度、抗渗、抗裂且耐久的硬化混凝土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混凝土养护期内,避免混凝土表层过早干透而开裂,确保早期不受冻或不受热应力的危害等不利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是对CEB/ FIP《模式规范》MC90和CEB《耐久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第二版(1989)以及2000年后欧洲规范等标准、文献中有关内容的学习体会,重点介绍标准、文献中关于混凝土施工养护中实际经验和理论阐述。
3.目前商品混凝土养护的现状
商品混凝土裂缝是普遍存在,而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传统观念阻碍了对混凝土水化硬化初期裂缝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存在一种这样的思想,即使用了搅拌站的商品混凝土,则所有与混凝土有关的质量问题都由搅拌站来负责,与己无关,因此,对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经常是既不按规范施工,也不按规范进行养护。几乎没有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养护,也不配备相关的人员、材料和设施,这是造成目前商品混凝土开裂多、投诉多、争议多的主要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4.混凝土养护和保护的宗旨
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护,最佳的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立即开始,主要为了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进行混凝土养护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干燥过早、产生早期开裂;保证浇筑的混凝土中水泥有充足的水进行水化,以获得设计期望的混凝土潜在性能所采取的措施。混凝土表面快速干燥将会使水化难于继续。因为混凝土表层的硬化,有时还需要外界的温、湿度提供。
(2)混凝土保护是为了抵抗各种外来作用对初期混凝土造成损害所采取的措施。外来作用主要包括雨水的冲淋、冰冻、温度(含水化热和环境温度)、振动、冲击等。
5.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应用过程中,泵送模式成为混凝土建筑施工的主要模式。混凝土泵送模式能够合理利用混凝土具有的流动性,能够加快工程施工进度,还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高层建筑的具体施工作业中,由于混凝土在具体比例调配、原材料的使用以及振捣作业一般难以达到混凝土的质量施工标准,因此需要在工程养护阶段对混凝土进行后期保养。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模式是建立在逐层递进施工的基础上,混凝土凝结周期不同,而外界环境(如降水、阳光辐射)等因素对于不同层级的混凝土凝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后期的混凝土养护作业中,需要按照“分级递进”的养护模式,确保养护进度与工程施工进度一致,确保建筑整体养护水平。
5.1混凝土的养护期
从科学上来确定混凝土的养护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较合理的方法是,规定在混凝土养护终止前,混凝土表面层的渗透率达到规定的某一限值,它主要取决于结构所处的暴露环境和水泥品种。
一般来讲,混凝土养护期主要是指养护的混凝土表面层具有足够的不透水能力(与渗透限值相关)和达到要求的强度所决定的持续时间。由于工程界一直很难接受混凝土表面渗透率限值,这就需要有一个可以取而代之的实际方法来近似地估计养护期。
我们在CEB《设计指南》中找到,高质量的养护措施决定了持久耐用的混凝土,混凝土表层(也与钢筋的保护层有关)的质量也决定了其表面渗透率,如果没有足够的振捣和完美的养护,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都是徒劳无功的。
为了防止混凝土表层不出现早期干燥,混凝土养护期的长短主要受下面三个因素影响:使用期间环境的侵蚀能力、养护期间的环境状况、混凝土拌合物对养护的敏感程度(水泥品种及其含量、水灰比等)。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水灰比来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敏感性,使其对养护敏感程度降低或者完全消失。因为,混凝土的透气性、渗透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水灰比影响,当水灰比超过0.6时,混凝土中毛细孔增加而促使其渗透大大增加。
(1)混凝土的持续养护时间应该随着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的增长而适当延长,特别是初凝时间超过5h的。
(2)对于表面温度低于5℃的混凝土,其在温度低于5℃期间的持续养护时间也要适当延长。 (3)比值可由先行的试验确定,或根据已有类似组成(即相同水泥、相同水灰比)的混凝土确定。
(4)混凝土表面温度指的是空气温度而不是混凝土表面温度。
5.2養护期前后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处于不同温度下会得到不同的硬化效果,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浇筑的混凝土拌合物及其在养护中和养护后的温度有必要作出控制。常规的经验作法是:
(1)在天气温度变低时,要注意施工过程中因为冰冻使得混凝土毛细孔中的水结冰而造成混凝土破坏,注意在浇筑混凝土时最低温度不要低于5℃。对薄形截面构件的混凝土,其最低温度最好高于10℃。要适当的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温度,考虑补偿混凝土拌和至浇筑时间内的热量损失,最好不要高于30℃。
可以用加热到沸腾的拌和水以及平均温度不高于65℃的骨料来实现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首先对水和骨料拌合,使拌合物温度降低到40℃以下后,再加入水泥进行拌合。
(2)浇筑混凝土还可能会因为高温、低湿度、高风速等原因,损害到新拌的和硬化的混凝土质量。而一般情况下,面对正常的结构,浇筑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5℃以下;大体积混凝土则最好控制在15℃以下。
为控制高温的影响,对拌和水、骨料应采取冷却措施,水泥也要保持低温;对运输和浇筑的设备可采取遮挡或洒水等措施。
高温下的润湿养护特别重要,且养护时间至少为7d。对平板型结构,应采用防风板、遮阳板,并对周围空气采用冷却和润湿或喷雾。
(3)正常条件下混凝土表面受热过高会产生一些开裂,因此要确保拆模后的结构构件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控制在不大于20℃;大体积混凝土和施工缝处的温度差,最好控制在10℃至15℃之间。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要求要求比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要严格很多,因此要联合实际来进行操作。
6.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进步。混凝土养护技术作为土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成熟的混凝土养护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还会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因此,新时期加强对混凝土养护技术应用的研究,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雪.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温度控制[J].现代装饰(理论), 2011(1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6).
[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WYJ003-02-2006).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術;应用;养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59-01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也较为复杂,所以在混凝土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性
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国家标准或业主提出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在上述规定的服务年限内应确保结构混凝土的质量,期望达到结构不必进行大修的目标。为达到预定的结构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重视结构的设计及混凝土的施工、养护;交付后还应关注使用维护。
避免复杂形状结构和密集的配筋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因为易于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就易于得到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好;在相同断面的结构构件中,应避免过多的纵向钢筋突变性截断,以防在该断面处形成过宽裂缝;建筑平面布置有突变处的混凝土楼盖,常是裂缝发生的薄弱环节。显然,这些与设计是紧密相关的。
对浇筑完的结构混凝土进行精心养护,是确保刚浇筑的混凝土以最佳的方式,朝高强度、抗渗、抗裂且耐久的硬化混凝土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混凝土养护期内,避免混凝土表层过早干透而开裂,确保早期不受冻或不受热应力的危害等不利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是对CEB/ FIP《模式规范》MC90和CEB《耐久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第二版(1989)以及2000年后欧洲规范等标准、文献中有关内容的学习体会,重点介绍标准、文献中关于混凝土施工养护中实际经验和理论阐述。
3.目前商品混凝土养护的现状
商品混凝土裂缝是普遍存在,而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传统观念阻碍了对混凝土水化硬化初期裂缝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存在一种这样的思想,即使用了搅拌站的商品混凝土,则所有与混凝土有关的质量问题都由搅拌站来负责,与己无关,因此,对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经常是既不按规范施工,也不按规范进行养护。几乎没有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养护,也不配备相关的人员、材料和设施,这是造成目前商品混凝土开裂多、投诉多、争议多的主要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4.混凝土养护和保护的宗旨
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护,最佳的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立即开始,主要为了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进行混凝土养护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干燥过早、产生早期开裂;保证浇筑的混凝土中水泥有充足的水进行水化,以获得设计期望的混凝土潜在性能所采取的措施。混凝土表面快速干燥将会使水化难于继续。因为混凝土表层的硬化,有时还需要外界的温、湿度提供。
(2)混凝土保护是为了抵抗各种外来作用对初期混凝土造成损害所采取的措施。外来作用主要包括雨水的冲淋、冰冻、温度(含水化热和环境温度)、振动、冲击等。
5.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应用过程中,泵送模式成为混凝土建筑施工的主要模式。混凝土泵送模式能够合理利用混凝土具有的流动性,能够加快工程施工进度,还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高层建筑的具体施工作业中,由于混凝土在具体比例调配、原材料的使用以及振捣作业一般难以达到混凝土的质量施工标准,因此需要在工程养护阶段对混凝土进行后期保养。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模式是建立在逐层递进施工的基础上,混凝土凝结周期不同,而外界环境(如降水、阳光辐射)等因素对于不同层级的混凝土凝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后期的混凝土养护作业中,需要按照“分级递进”的养护模式,确保养护进度与工程施工进度一致,确保建筑整体养护水平。
5.1混凝土的养护期
从科学上来确定混凝土的养护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较合理的方法是,规定在混凝土养护终止前,混凝土表面层的渗透率达到规定的某一限值,它主要取决于结构所处的暴露环境和水泥品种。
一般来讲,混凝土养护期主要是指养护的混凝土表面层具有足够的不透水能力(与渗透限值相关)和达到要求的强度所决定的持续时间。由于工程界一直很难接受混凝土表面渗透率限值,这就需要有一个可以取而代之的实际方法来近似地估计养护期。
我们在CEB《设计指南》中找到,高质量的养护措施决定了持久耐用的混凝土,混凝土表层(也与钢筋的保护层有关)的质量也决定了其表面渗透率,如果没有足够的振捣和完美的养护,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都是徒劳无功的。
为了防止混凝土表层不出现早期干燥,混凝土养护期的长短主要受下面三个因素影响:使用期间环境的侵蚀能力、养护期间的环境状况、混凝土拌合物对养护的敏感程度(水泥品种及其含量、水灰比等)。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水灰比来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敏感性,使其对养护敏感程度降低或者完全消失。因为,混凝土的透气性、渗透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水灰比影响,当水灰比超过0.6时,混凝土中毛细孔增加而促使其渗透大大增加。
(1)混凝土的持续养护时间应该随着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的增长而适当延长,特别是初凝时间超过5h的。
(2)对于表面温度低于5℃的混凝土,其在温度低于5℃期间的持续养护时间也要适当延长。 (3)比值可由先行的试验确定,或根据已有类似组成(即相同水泥、相同水灰比)的混凝土确定。
(4)混凝土表面温度指的是空气温度而不是混凝土表面温度。
5.2養护期前后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处于不同温度下会得到不同的硬化效果,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浇筑的混凝土拌合物及其在养护中和养护后的温度有必要作出控制。常规的经验作法是:
(1)在天气温度变低时,要注意施工过程中因为冰冻使得混凝土毛细孔中的水结冰而造成混凝土破坏,注意在浇筑混凝土时最低温度不要低于5℃。对薄形截面构件的混凝土,其最低温度最好高于10℃。要适当的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温度,考虑补偿混凝土拌和至浇筑时间内的热量损失,最好不要高于30℃。
可以用加热到沸腾的拌和水以及平均温度不高于65℃的骨料来实现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首先对水和骨料拌合,使拌合物温度降低到40℃以下后,再加入水泥进行拌合。
(2)浇筑混凝土还可能会因为高温、低湿度、高风速等原因,损害到新拌的和硬化的混凝土质量。而一般情况下,面对正常的结构,浇筑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5℃以下;大体积混凝土则最好控制在15℃以下。
为控制高温的影响,对拌和水、骨料应采取冷却措施,水泥也要保持低温;对运输和浇筑的设备可采取遮挡或洒水等措施。
高温下的润湿养护特别重要,且养护时间至少为7d。对平板型结构,应采用防风板、遮阳板,并对周围空气采用冷却和润湿或喷雾。
(3)正常条件下混凝土表面受热过高会产生一些开裂,因此要确保拆模后的结构构件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控制在不大于20℃;大体积混凝土和施工缝处的温度差,最好控制在10℃至15℃之间。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要求要求比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要严格很多,因此要联合实际来进行操作。
6.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进步。混凝土养护技术作为土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成熟的混凝土养护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还会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因此,新时期加强对混凝土养护技术应用的研究,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雪.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温度控制[J].现代装饰(理论), 2011(1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6).
[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WYJ003-0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