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就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所以才流传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这样的古训。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之时,我想我们是应该充分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了。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在的语文课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不遗余力地讲解分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渐渐地疏远了语文课,疏远了语文这门学科。但有了朗读就大不一样了。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感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哪位学生能对此无动于衷?有谁能不产生尝试一下的念头?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老教师上示范课,讲的是《老山界》中红军连夜登山一段。老师并没有分析讲解路如何陡、山如何险、“之”字形“S”形有何作用。他只是让学生读出文中描写山路险陡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放声朗读红军的话。学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动起来展现自己的读功,尤其是那句“我们顶着天了!”高亢响亮,充满了豪迈乐观蔑视一切困难的情怀。不待老师讲解,红军战士大无畏的乐观的革命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了。望着学生们那兴奋得通红的小脸和闪亮的眸子,我在心底热烈地为这位老师喝彩。遗憾的是,这样的课并不多见。
二、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口诵心惟”。朗读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要求不停歇地读一段或一篇文章,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倒读、不误读,这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维持其注意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训练了其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朗读的停顿、轻重、升降、快慢等,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关系及时做出符合原文含义的表达反应,这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度性等。朗读要感人就得深入意境,进行艺术再创造,这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其实就是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相信各位老师都有这种经验:班级内那些谈锋犀利、语言缜密、妙语连珠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智力超群的佼佼者,而那些说话口齿不清、词不达意、甚至经常颠三倒四的学生,极少不是反应迟钝智力较低的后进生。
三、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学习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把握,才能从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灵魂,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而朗读的要义就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在朗读文章时,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他们就如同替作者说出了这一番话。“作者之神气音节和声调,拂拂然似与我之喉舌相应。”反复地读,把文章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朗读就像一位出色的导游,引领着学生欣赏课文中每一处风光秀美的地方。
四、加强朗读训练的具体措施
1、保证朗读的时间。在语文课上给朗读留下充分的时间,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不读破句、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每个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作个读书的样子,草草过场,像叶圣陶先生所批评的那样“随口念一遍”就算了。还要给读后评价留下时间,让读完之后的学生能对自己的朗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2、坚持范读。教师出色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正音,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范读传递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和情感趋向,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老师产生共鸣。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范读全诗,感情真挚,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表情,节奏快慢有致,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深沉思念和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之中。
3、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但真正做到“美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在朗读的方法上加以指导和训练。具体来说:(1)发音正确清楚。(2)语气语调恰当。表示疑问、愤怒、惊奇、命令、号召等句子,语调要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叹、请求等句子,朗读时语调要前高后低。(3)轻重适当。将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把握得当才能将课文读得生动悦耳。(4)停顿准确。注意语法停顿,即注意把句子当中的各个成分读完整,不可打乱。注意逻辑停顿,即在为了突出某个词,让读者更好地领会其意思时,可在这个词后稍有间歇。(5)注意速度。朗读感情热烈、气氛紧张、欢乐愉快的句子时,速度加快。朗读沉郁、凄凉的句子时,速度可适当放慢。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就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所以才流传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这样的古训。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之时,我想我们是应该充分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了。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在的语文课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不遗余力地讲解分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渐渐地疏远了语文课,疏远了语文这门学科。但有了朗读就大不一样了。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感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哪位学生能对此无动于衷?有谁能不产生尝试一下的念头?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老教师上示范课,讲的是《老山界》中红军连夜登山一段。老师并没有分析讲解路如何陡、山如何险、“之”字形“S”形有何作用。他只是让学生读出文中描写山路险陡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放声朗读红军的话。学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动起来展现自己的读功,尤其是那句“我们顶着天了!”高亢响亮,充满了豪迈乐观蔑视一切困难的情怀。不待老师讲解,红军战士大无畏的乐观的革命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了。望着学生们那兴奋得通红的小脸和闪亮的眸子,我在心底热烈地为这位老师喝彩。遗憾的是,这样的课并不多见。
二、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口诵心惟”。朗读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要求不停歇地读一段或一篇文章,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倒读、不误读,这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维持其注意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训练了其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朗读的停顿、轻重、升降、快慢等,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关系及时做出符合原文含义的表达反应,这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度性等。朗读要感人就得深入意境,进行艺术再创造,这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其实就是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相信各位老师都有这种经验:班级内那些谈锋犀利、语言缜密、妙语连珠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智力超群的佼佼者,而那些说话口齿不清、词不达意、甚至经常颠三倒四的学生,极少不是反应迟钝智力较低的后进生。
三、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学习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把握,才能从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灵魂,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而朗读的要义就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在朗读文章时,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他们就如同替作者说出了这一番话。“作者之神气音节和声调,拂拂然似与我之喉舌相应。”反复地读,把文章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朗读就像一位出色的导游,引领着学生欣赏课文中每一处风光秀美的地方。
四、加强朗读训练的具体措施
1、保证朗读的时间。在语文课上给朗读留下充分的时间,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不读破句、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每个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作个读书的样子,草草过场,像叶圣陶先生所批评的那样“随口念一遍”就算了。还要给读后评价留下时间,让读完之后的学生能对自己的朗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2、坚持范读。教师出色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正音,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范读传递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和情感趋向,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老师产生共鸣。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范读全诗,感情真挚,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表情,节奏快慢有致,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深沉思念和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之中。
3、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但真正做到“美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在朗读的方法上加以指导和训练。具体来说:(1)发音正确清楚。(2)语气语调恰当。表示疑问、愤怒、惊奇、命令、号召等句子,语调要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叹、请求等句子,朗读时语调要前高后低。(3)轻重适当。将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把握得当才能将课文读得生动悦耳。(4)停顿准确。注意语法停顿,即注意把句子当中的各个成分读完整,不可打乱。注意逻辑停顿,即在为了突出某个词,让读者更好地领会其意思时,可在这个词后稍有间歇。(5)注意速度。朗读感情热烈、气氛紧张、欢乐愉快的句子时,速度加快。朗读沉郁、凄凉的句子时,速度可适当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