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夯实体育教研主体性,丰富片区教研新样态,创新片区教研从教学型延伸到业务型、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笔者尝试从多形式教研、多资源交流、多平台搭建、多学习牵引4个方面探索,通过协作区教研、名师工作室活动、跨区域联合教研、教学联盟教研活动等实践,让基于教师发展为研究主体、抓课堂教学实效为核心、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主要矛盾为内容的教研活动体现多元化,显现新样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多形式教研,互学共进
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其核心是研究课堂教学,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参与者通过感受不同样态的教研氛围,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一)“同课异构式”研讨,让课堂精彩
同课异构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策略、组织形式、场地布置、器材使用等,展现形态各异的教学风格,通过交流研讨,分析利弊,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教师发展。
如,以“多种形式的折返跑练习方法”为教材的研讨活动中,一位执教教师利用体操垫叠放的高度变化,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制动降重心动作,有助于快速转身,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另一位执教教师采用“放鞭炮”的情境来突破课的重难点,“点”时利用侧身转体方法,“炸”时掌握蹬地加速动作;还有一位执教教师采用“拨打电话”联系生活情境,设置不同数字对应不同距离,通过拨号码,连续练习折返跑来提高动作的连贯性。
这样的活动,让参与者发现,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提高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上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
(二)“主题式教学”研讨,让思维碰撞
此类活动顾名思义围绕一定的主题,以解决疑难问题或展示特色项目为目的,活动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多从不同的重难点设置、教材处理、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研讨,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实时精准评价等途径,最终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
如,“多种形式的滚动、滚翻方法和游戏”主题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通过设置区域练习,以教学挂图为指引,通过变化音乐分组轮换练习多种形式的滚动、滚翻,有直臂、屈肘搭肩的直体滚动,有连续向前的滚翻以及多人合作的连续滚动,学生其乐融融,不亦乐乎;另一位教师采用先练后学,练中学直体滚动、向前滚翻动作,利用器材创设不同障碍,师生合作,合理采用滚动、滚翻通过,再相互交换挑战,发展了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创造、组合运用的能力;还有一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模拟战争时期传递情报,在面对不同障碍时,如何选择动作安全快速地通过,让学生的思考、判断、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同一内容,不同主题,经过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呈现了风格迥异的教学环节,达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创能力。
(三)“片段式教学”研讨,让问题发声
片段教学,对于一堂完整的课来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断面,具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执教者通过20min左右的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能力和基本功,一般致力于解决主要的教材内容,这种单刀直入式的教研形式,更加考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教材分析、课堂掌控能力,个性鲜明,需扬长避短。
如,内容为“正脚背踢球”的片段课教研活动中,一位执教教师在高效热身后,利用体操垫展开教学,步骤1:脚背贴垫,体验触球部位;步骤2:利用垫子作为阻挡物,用正脚背踢球,體验触球点为脚背中后方;步骤3:利用踢到不同宽度的立垫体验踢球准确度;步骤4:利用踢倒垫子控制踢球的力度。另一名执教教师采用跨栏架与垫子的结合进行教学,步骤1:利用器材组合体验正脚背踢球,解决触球部位和触球点;步骤2:利用栏架体验不同距离射门解决踢球力度;步骤3:通过垫子移动改变球门大小提高踢球准确性;步骤4:通过踢倒立垫射门练习,使动作连贯、协调配合。片段教学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教学直白显现。
(四)“单元化教学”研讨,让教材系统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精神,以“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这样的教研形式,使教师对教材的纵向联系、横向发展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能体现课堂掌控力、灵活性与应变能力,对不同的对象、学情都能应对自如。
在一次设置以小学阶段篮球“运、传能力的练习和运用方法”为内容的单元教学展示活动中,基于项目特征,从教学多种形式的运球方法,到不同形式的传接球方法,再到运传组合运用方法,是将“方法”纳入单元化教学内容后,教学的方法多了,手段新了,学生的兴趣浓了,乐趣多了,教学的效果好了。对于看课者来说,基于篮球项目特征的教学思路宽了,这更有利于系统教学,项目推进,发展学生篮球能力,进而掌握一项技能,使学生终身受用。
二、多资源交流,互通共享
近些年,各地名师工作室、跨区域教学联盟、师训机构等自发组织“民间”教研活动,如“长三角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等,教研成效显著。
(一)片区联合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
鄞州区教育局以“三名工程”为契机,成立以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市骨干教师为领衔名师的工作室。小学体育以特级教师沈斌工作室为引领,下设4个市学科骨干教师领衔的工作室,片区教研联合工作室活动共同制订计划、目标、活动,资源共享,避免了以往单打独斗、杂乱无序的局面。
1.参与面广,水平更高。每次片区教研联合工作室至少有几位名优教师领衔,总结到位,点评精准,深入挖掘,让活动更具指向性和专业性。
2.要求变高,发展变快。针对每次活动,备课多是以团队协作来完成,课的质量高了,看课专业了(有具体的量化表来记录),评课精确了(有看课量表的支撑),不同视角,实现精准评课。
3.学术味儿浓,积极性高。联合“工作室”教研,谁也不想落后、不敢落后,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研讨,最终收获干货满满。 (二)片区联合培训进修开展教研
根据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办法,各地教师培训都有学分要求,如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开设“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体育教师基本功能力培养”“体育骨干教师培养”等项目,结合片区教研活动,进修学校搭建教研平台,培训者通过教学展示、专家引领、学员互评、颁发证书等环节,使培训进修落在实处,同时让培训进修成为片区教研的阵地。
(三)片区联合区域联盟开展教研
基于各地都有名优教师资源,如鄞州区小学体育以特级教师沈斌为例,参与宁波市特级教师跨区带徒活动,每3年1届,每学期举行2次活动;主导“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研讨活动,每学期举行1次活动;参加“长三角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每年举行1次活动。片区教研联合此类活动,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还有部分教师获得展示机会,如笔者在2016年“长三角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中上研讨课,在不同片区的教研活动中共磨炼8次课。通过这些活动,片区教研活了,教研质量高了。
三、多平台搭建,互补共赢
(一)教学沙龙
教学沙龙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面对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和各种困惑,通过针对性的讨论,答疑解惑。沙龙活动,参与者畅所欲言,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和教师站位等诸多教学问题,问题多、内容广。
(二)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结合鄞州区自主开发的观察量表(表1),从有效学习、项目特征、方法适切性等视角,选择不同观察点和聚焦点,剖析出不同教学结果。观察量表使用时,采用课前分组、课中记录、课后分享,合作完成数据整理,并提出科学的建议。
(三)教学设计
鄞州区每年举行“学为中心”教学设计评比,抓住理念新和设计精两点,将评比纳入片区教研中,不受时空、人员、地域约束。通过互评、专家点评、选优等形式,让参与者拓宽教学思路,运筹帷幄。
(四)模拟上课
模拟上课是虚境教学类型,它不受场地、器材、人数的限制,形式非常灵活,也是当下职称评审、名优选拔常用的一种形式。创新片区教研,结合此类活动,可以较大限度地解放组织者压力,同时又能诊断课堂教学,鄞州区经常采用这形式来评选、评审、评比。
(五)线上研讨
进入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开发了教育功能,如微信、钉钉、QQ等,同時也衍生了一些教育类APP,这些软件的开发使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些平台的搭建下,网络研修、网络教研、网络课堂展示等新兴事物应运而生,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直播和互动,能在活动中更便捷地提出问题,更快捷地解决问题。
四、多途径学习牵引,互助共研
(一)论文评选
鄞州区片区教研结合每年的学科论文评选,根据教研成果、活动随笔、教学反思等内容,化零为整,整合出一些切入口小、内容真实、操作方便、具有借鉴意义的学科论文。
(二)案例研析
根据片区教研的研讨记录,研析出一些教学案例,有实例,有结论,有策略。鄞州区每年举行“学为中心”案例评比,案例分析结合片区教研,内容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三)课题研究
将片区教研的成果进行实践,通过比对,研究分析成报告,撰写成相关课题。鄞州区在每年的各级各类课题的立项和评比中,体育学科研究成果显著,获得好评。
笔者以宁波市鄞州区片区教研为模型,探索4方面的实践,结合学科特点及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贴合一线、立足课堂、关注师生的教研活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培养了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进步。扎扎实实做体育人的教研之事,真真切切走独特的教研之路,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研之路。但换个思路搞教研,不断注入新元素,创新实践,探索未知,让片区教研走向卓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张慧椿.关于小学体育“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8(5):29.
[2]邹旭铝.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特点和流程分析——以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教学研讨活动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9(3):10-12.
一、多形式教研,互学共进
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其核心是研究课堂教学,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参与者通过感受不同样态的教研氛围,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一)“同课异构式”研讨,让课堂精彩
同课异构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策略、组织形式、场地布置、器材使用等,展现形态各异的教学风格,通过交流研讨,分析利弊,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教师发展。
如,以“多种形式的折返跑练习方法”为教材的研讨活动中,一位执教教师利用体操垫叠放的高度变化,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制动降重心动作,有助于快速转身,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另一位执教教师采用“放鞭炮”的情境来突破课的重难点,“点”时利用侧身转体方法,“炸”时掌握蹬地加速动作;还有一位执教教师采用“拨打电话”联系生活情境,设置不同数字对应不同距离,通过拨号码,连续练习折返跑来提高动作的连贯性。
这样的活动,让参与者发现,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提高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上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
(二)“主题式教学”研讨,让思维碰撞
此类活动顾名思义围绕一定的主题,以解决疑难问题或展示特色项目为目的,活动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多从不同的重难点设置、教材处理、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研讨,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实时精准评价等途径,最终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
如,“多种形式的滚动、滚翻方法和游戏”主题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通过设置区域练习,以教学挂图为指引,通过变化音乐分组轮换练习多种形式的滚动、滚翻,有直臂、屈肘搭肩的直体滚动,有连续向前的滚翻以及多人合作的连续滚动,学生其乐融融,不亦乐乎;另一位教师采用先练后学,练中学直体滚动、向前滚翻动作,利用器材创设不同障碍,师生合作,合理采用滚动、滚翻通过,再相互交换挑战,发展了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创造、组合运用的能力;还有一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模拟战争时期传递情报,在面对不同障碍时,如何选择动作安全快速地通过,让学生的思考、判断、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同一内容,不同主题,经过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呈现了风格迥异的教学环节,达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创能力。
(三)“片段式教学”研讨,让问题发声
片段教学,对于一堂完整的课来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断面,具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执教者通过20min左右的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能力和基本功,一般致力于解决主要的教材内容,这种单刀直入式的教研形式,更加考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教材分析、课堂掌控能力,个性鲜明,需扬长避短。
如,内容为“正脚背踢球”的片段课教研活动中,一位执教教师在高效热身后,利用体操垫展开教学,步骤1:脚背贴垫,体验触球部位;步骤2:利用垫子作为阻挡物,用正脚背踢球,體验触球点为脚背中后方;步骤3:利用踢到不同宽度的立垫体验踢球准确度;步骤4:利用踢倒垫子控制踢球的力度。另一名执教教师采用跨栏架与垫子的结合进行教学,步骤1:利用器材组合体验正脚背踢球,解决触球部位和触球点;步骤2:利用栏架体验不同距离射门解决踢球力度;步骤3:通过垫子移动改变球门大小提高踢球准确性;步骤4:通过踢倒立垫射门练习,使动作连贯、协调配合。片段教学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教学直白显现。
(四)“单元化教学”研讨,让教材系统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精神,以“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这样的教研形式,使教师对教材的纵向联系、横向发展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能体现课堂掌控力、灵活性与应变能力,对不同的对象、学情都能应对自如。
在一次设置以小学阶段篮球“运、传能力的练习和运用方法”为内容的单元教学展示活动中,基于项目特征,从教学多种形式的运球方法,到不同形式的传接球方法,再到运传组合运用方法,是将“方法”纳入单元化教学内容后,教学的方法多了,手段新了,学生的兴趣浓了,乐趣多了,教学的效果好了。对于看课者来说,基于篮球项目特征的教学思路宽了,这更有利于系统教学,项目推进,发展学生篮球能力,进而掌握一项技能,使学生终身受用。
二、多资源交流,互通共享
近些年,各地名师工作室、跨区域教学联盟、师训机构等自发组织“民间”教研活动,如“长三角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等,教研成效显著。
(一)片区联合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
鄞州区教育局以“三名工程”为契机,成立以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市骨干教师为领衔名师的工作室。小学体育以特级教师沈斌工作室为引领,下设4个市学科骨干教师领衔的工作室,片区教研联合工作室活动共同制订计划、目标、活动,资源共享,避免了以往单打独斗、杂乱无序的局面。
1.参与面广,水平更高。每次片区教研联合工作室至少有几位名优教师领衔,总结到位,点评精准,深入挖掘,让活动更具指向性和专业性。
2.要求变高,发展变快。针对每次活动,备课多是以团队协作来完成,课的质量高了,看课专业了(有具体的量化表来记录),评课精确了(有看课量表的支撑),不同视角,实现精准评课。
3.学术味儿浓,积极性高。联合“工作室”教研,谁也不想落后、不敢落后,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研讨,最终收获干货满满。 (二)片区联合培训进修开展教研
根据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办法,各地教师培训都有学分要求,如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开设“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体育教师基本功能力培养”“体育骨干教师培养”等项目,结合片区教研活动,进修学校搭建教研平台,培训者通过教学展示、专家引领、学员互评、颁发证书等环节,使培训进修落在实处,同时让培训进修成为片区教研的阵地。
(三)片区联合区域联盟开展教研
基于各地都有名优教师资源,如鄞州区小学体育以特级教师沈斌为例,参与宁波市特级教师跨区带徒活动,每3年1届,每学期举行2次活动;主导“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研讨活动,每学期举行1次活动;参加“长三角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每年举行1次活动。片区教研联合此类活动,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还有部分教师获得展示机会,如笔者在2016年“长三角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中上研讨课,在不同片区的教研活动中共磨炼8次课。通过这些活动,片区教研活了,教研质量高了。
三、多平台搭建,互补共赢
(一)教学沙龙
教学沙龙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面对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和各种困惑,通过针对性的讨论,答疑解惑。沙龙活动,参与者畅所欲言,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和教师站位等诸多教学问题,问题多、内容广。
(二)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结合鄞州区自主开发的观察量表(表1),从有效学习、项目特征、方法适切性等视角,选择不同观察点和聚焦点,剖析出不同教学结果。观察量表使用时,采用课前分组、课中记录、课后分享,合作完成数据整理,并提出科学的建议。
(三)教学设计
鄞州区每年举行“学为中心”教学设计评比,抓住理念新和设计精两点,将评比纳入片区教研中,不受时空、人员、地域约束。通过互评、专家点评、选优等形式,让参与者拓宽教学思路,运筹帷幄。
(四)模拟上课
模拟上课是虚境教学类型,它不受场地、器材、人数的限制,形式非常灵活,也是当下职称评审、名优选拔常用的一种形式。创新片区教研,结合此类活动,可以较大限度地解放组织者压力,同时又能诊断课堂教学,鄞州区经常采用这形式来评选、评审、评比。
(五)线上研讨
进入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开发了教育功能,如微信、钉钉、QQ等,同時也衍生了一些教育类APP,这些软件的开发使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些平台的搭建下,网络研修、网络教研、网络课堂展示等新兴事物应运而生,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直播和互动,能在活动中更便捷地提出问题,更快捷地解决问题。
四、多途径学习牵引,互助共研
(一)论文评选
鄞州区片区教研结合每年的学科论文评选,根据教研成果、活动随笔、教学反思等内容,化零为整,整合出一些切入口小、内容真实、操作方便、具有借鉴意义的学科论文。
(二)案例研析
根据片区教研的研讨记录,研析出一些教学案例,有实例,有结论,有策略。鄞州区每年举行“学为中心”案例评比,案例分析结合片区教研,内容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三)课题研究
将片区教研的成果进行实践,通过比对,研究分析成报告,撰写成相关课题。鄞州区在每年的各级各类课题的立项和评比中,体育学科研究成果显著,获得好评。
笔者以宁波市鄞州区片区教研为模型,探索4方面的实践,结合学科特点及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贴合一线、立足课堂、关注师生的教研活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培养了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进步。扎扎实实做体育人的教研之事,真真切切走独特的教研之路,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研之路。但换个思路搞教研,不断注入新元素,创新实践,探索未知,让片区教研走向卓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张慧椿.关于小学体育“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8(5):29.
[2]邹旭铝.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特点和流程分析——以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教学研讨活动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9(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