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方面也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批改和评讲,或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改与互评,正是为了达到使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个目的。基于上述的认识,本文谈谈笔者关于作文教学评改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教师 学生 作文评改
1.传统作文评改的弊端。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收起来,背着学生在办公室或寝室批改,这样做有违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精批细改,耗尽心血,但学生并不明白教师是怎样批改的,为什么要做这样那样的修改。待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后,个别学生看看老师写的评语、所得的分数,改正一下写错的字词。多数学生只看分数和总评,而后就放进抽屉,万事大吉。笔者曾做过一些统计,一次作文,全班54人,共画出错别字240个,到下次收回作文时,只有10个学生改了58个错别字。至于作文中的病句,教师画了红线,打了问号,但学生并不修改。课后找同学谈话,有的说:“不知该怎样修改。”有人说:“顾不上修改。”有的说:“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修改。”多数同学默不作声。
学生“不知怎样修改”,这说明应该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知识和方法;学生“顾不上修改”,这说明应该给学生留有修改文章的时间;学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修改”,这说明应将背靠背的批改改为面对面的批改,给对方指明原因。事实说明,教师背着学生批改作文是费力不讨好的无效劳动,达不到预期目的。要解决作文批改的效率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有做好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工作,如此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是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理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
2.作文评改的实践探索。
2.1 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自觉性和能力。
2.1.1 用古今中外名人、作家修改文章的事例感化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其修改文章的自觉性。例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是同他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分不开的,他对《战争与和平》修改过7次,对《安娜·卡列尼娜》改过12次,对《复活》的开头修改过20多次。通过启发诱导,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了修改文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同时也重视了对文章的修改,改变了过去一经脱稿就再不过目的陋习,把修改文章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1.2 牵线搭桥,为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指出方法。
①明确修改步骤。通读作文后,对作文的批改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内容上的批改,包括中心思想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实、可靠、充分等等。二是结构上的批改,包括开头、结尾安排得怎么样;过渡、照应如何;段落划分合不合理;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等等。结构虽然不直接表现中心思想,却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三是语言文字上的批改,包括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行款格式等方面的批改,如指出错别字、不规范的简体字、繁体字以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找出使用不当和文理不通的地方;删掉多余的字、词、句;增补遗漏的词语;调换字、词、句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等等。
②建立学生批改作文小组,按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就近划组,同桌结对。每组4-6个人,推选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
③实施方法:开始时,进行示范批改。教师把学生作文全部收起来,浏览之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三篇刻印出来,分发到小组,进行小组集体批改。批完后,教师依次请二至三名小组长,上讲台宣读本组集体批改的三篇作文中的一篇。全班同学对宣读的作文一篇一篇地讨论。教师给予评点,使学生掌握自批、互改的套路。这样训练二至三次之后,学生熟悉了批改什么,怎样批改,就可以自改、同桌互改或自由结对批改。
2.2 了解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学情。教师给学生提出了自改、互改作文的学习问题,并做了思想上的启发、学法上的指导后,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是不是大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了解自己的启发方式对大多数学生解决问题是否有效,了解学生在改文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难以解决,以便根据学生的现场学情组织教学活动,防止教师指导活动的主观盲目性。怎样明了学况?方法有四:
2.2.1 看。在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过程中,教师要置身于学生中间,用眼睛有目的、有计划地看学生的学习表现,看怎样在作文本上点、勾、划;看怎样翻检资料、查对核实;看怎样互相切磋,研讨问题;看怎样给自己或他人的作文眉批、总评;看课堂上学生自改、互改的气氛。
2.2.2 听。批改课上,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用心倾听学生的议论,听学生的提问,听学生的发言。
2.2.3 谈。教师在观察、细听的过程中,找出批改中带有代表性的问题,主动地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在批改中的难处,让学生谈批改中的体会。
2.2.4 结。由每组组长小结本组批改情况,然后由教师再作总结。
2.3 抓住重点,研讨学习,突出解决疑难问题。研讨学习是明了学情之后,教师发现学生在写作和批改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重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作文中的错误,将学生不正确的思路、见解引导到正确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所突破。
2.4 分层次强化管理,修改要有明显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没有目标的修改文章,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属于低效率修改。因此,必须确定好每次修改的目标,分开层次,抓住目标不放,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修改点落到实处。
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作为一种能力训练的教学体系,首先,必须选取一条集知识结构、能力训练、智力发展为一体的线索,以便使内容庞杂、头绪繁多的作文修改构成循序渐进的修改程序,因此,修改作文中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多项、由知识到能力、由写作内容到写作形式的次序。每次自改或互改作文,学生心中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准目标反复训练,使修改过程变成加深理解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自改、互改的效果。
作文教学中学生自改、互改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彻底打破了学生写、教师论、教师评、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使教师摆脱了批改学生作文的沉重负担,能够腾出大量的时间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采取最佳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使学生在等量的时间内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从师生双方讲,都起到了减轻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 学生 作文评改
1.传统作文评改的弊端。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收起来,背着学生在办公室或寝室批改,这样做有违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精批细改,耗尽心血,但学生并不明白教师是怎样批改的,为什么要做这样那样的修改。待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后,个别学生看看老师写的评语、所得的分数,改正一下写错的字词。多数学生只看分数和总评,而后就放进抽屉,万事大吉。笔者曾做过一些统计,一次作文,全班54人,共画出错别字240个,到下次收回作文时,只有10个学生改了58个错别字。至于作文中的病句,教师画了红线,打了问号,但学生并不修改。课后找同学谈话,有的说:“不知该怎样修改。”有人说:“顾不上修改。”有的说:“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修改。”多数同学默不作声。
学生“不知怎样修改”,这说明应该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知识和方法;学生“顾不上修改”,这说明应该给学生留有修改文章的时间;学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修改”,这说明应将背靠背的批改改为面对面的批改,给对方指明原因。事实说明,教师背着学生批改作文是费力不讨好的无效劳动,达不到预期目的。要解决作文批改的效率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有做好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工作,如此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是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理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
2.作文评改的实践探索。
2.1 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自觉性和能力。
2.1.1 用古今中外名人、作家修改文章的事例感化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其修改文章的自觉性。例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是同他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分不开的,他对《战争与和平》修改过7次,对《安娜·卡列尼娜》改过12次,对《复活》的开头修改过20多次。通过启发诱导,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了修改文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同时也重视了对文章的修改,改变了过去一经脱稿就再不过目的陋习,把修改文章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1.2 牵线搭桥,为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指出方法。
①明确修改步骤。通读作文后,对作文的批改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内容上的批改,包括中心思想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实、可靠、充分等等。二是结构上的批改,包括开头、结尾安排得怎么样;过渡、照应如何;段落划分合不合理;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等等。结构虽然不直接表现中心思想,却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三是语言文字上的批改,包括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行款格式等方面的批改,如指出错别字、不规范的简体字、繁体字以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找出使用不当和文理不通的地方;删掉多余的字、词、句;增补遗漏的词语;调换字、词、句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等等。
②建立学生批改作文小组,按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就近划组,同桌结对。每组4-6个人,推选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
③实施方法:开始时,进行示范批改。教师把学生作文全部收起来,浏览之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三篇刻印出来,分发到小组,进行小组集体批改。批完后,教师依次请二至三名小组长,上讲台宣读本组集体批改的三篇作文中的一篇。全班同学对宣读的作文一篇一篇地讨论。教师给予评点,使学生掌握自批、互改的套路。这样训练二至三次之后,学生熟悉了批改什么,怎样批改,就可以自改、同桌互改或自由结对批改。
2.2 了解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学情。教师给学生提出了自改、互改作文的学习问题,并做了思想上的启发、学法上的指导后,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是不是大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了解自己的启发方式对大多数学生解决问题是否有效,了解学生在改文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难以解决,以便根据学生的现场学情组织教学活动,防止教师指导活动的主观盲目性。怎样明了学况?方法有四:
2.2.1 看。在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过程中,教师要置身于学生中间,用眼睛有目的、有计划地看学生的学习表现,看怎样在作文本上点、勾、划;看怎样翻检资料、查对核实;看怎样互相切磋,研讨问题;看怎样给自己或他人的作文眉批、总评;看课堂上学生自改、互改的气氛。
2.2.2 听。批改课上,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用心倾听学生的议论,听学生的提问,听学生的发言。
2.2.3 谈。教师在观察、细听的过程中,找出批改中带有代表性的问题,主动地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在批改中的难处,让学生谈批改中的体会。
2.2.4 结。由每组组长小结本组批改情况,然后由教师再作总结。
2.3 抓住重点,研讨学习,突出解决疑难问题。研讨学习是明了学情之后,教师发现学生在写作和批改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重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作文中的错误,将学生不正确的思路、见解引导到正确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所突破。
2.4 分层次强化管理,修改要有明显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没有目标的修改文章,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属于低效率修改。因此,必须确定好每次修改的目标,分开层次,抓住目标不放,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修改点落到实处。
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作为一种能力训练的教学体系,首先,必须选取一条集知识结构、能力训练、智力发展为一体的线索,以便使内容庞杂、头绪繁多的作文修改构成循序渐进的修改程序,因此,修改作文中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多项、由知识到能力、由写作内容到写作形式的次序。每次自改或互改作文,学生心中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准目标反复训练,使修改过程变成加深理解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自改、互改的效果。
作文教学中学生自改、互改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彻底打破了学生写、教师论、教师评、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使教师摆脱了批改学生作文的沉重负担,能够腾出大量的时间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采取最佳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使学生在等量的时间内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从师生双方讲,都起到了减轻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