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进行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时,会涉及童谣的创编,若能结合本土的语言文化进行童谣创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能在平时的学习积累中获得对本土语言的亲切感,培养审美情趣。文章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以学生实习为契机,日常鼓励学生阅读,划分学习创作小组,增加学生所处地域的民俗文化元素等方式促进学生进行童谣创作。
关键词:黔文化;童谣;幼儿文学
黔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元素,很多流传下来的旧时黔地童谣,会涉及教化、伦理道德以及黔地风景,这些童谣都能引起民众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本论文是基于校级课题“幼儿文学教学中地方童谣元素应用的实践与研究——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作的。童谣自古就有,最早的童谣出现在尧舜禹时期,大多反映的是民众的日常生活,主题大多围绕劳动、伦理、情感、历史、母爱等。在进行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时,儿歌这一章节涉及到幼儿儿歌的创作,童谣属于幼儿儿歌的范畴。试想,如果能在幼儿诗歌创作过程中,让学生可以充分结合本土资源,创作有黔文化元素的童谣,教学结果反馈将会有不一样的成效。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于贵州省内各个市县自治州的,很多也都是少数民族,他们身上有着不同地域、不同风情的黔文化。进行童谣创作时,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在进行黔文化童谣收集时,也可以收集不同地域的童谣,作为今后的教学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并且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一、理解童谣
学前教育是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主导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幼儿文学作为必修课在大二上半学期进行讲授和学习。在本门课程中,“儿歌”这一章节中提到,儿歌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在不同的文献中,童谣有不同的称呼,其中包括“童子歌”“儿童谣”“小儿语”“孺子歌”。
儿歌最原始的形态就是童谣,随着时代变迁以及文化概念的更迭,童谣在历史演变潮流中逐渐从最开始的侧重时政慢慢向以促进幼儿审美需求的文学样式发展。
童谣,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应该是每一个人最容易接受的文学样式,具有格式简单、通俗押韵、内容浅显、易于理解并且极具口头诵读的快乐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另外,由于童谣的主题健康阳光,无论是长者还是教育者,都乐于给幼儿诵念童谣及讲解。不可置否,童谣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能增添幼儿的成长乐趣,还能陶冶性情,更能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及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结合专业优势,利用实习机会搜集可用素材
学前教育专业是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主体专业,每学期都会有实习机会,实习期间,不仅能让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更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第一手资料。在进行童谣创作时,可参考的方法有:其一,掌握童谣的格式;其二,善于捕捉生活可用的素材;其三,用专业的视角去寻找题材;其四,确定合适的主题;其五,学会用不同的修辞。这些都是在学生日常学习或者实习时可参考的方法,尤其是第二种方法。
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观察所在班级幼儿的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其中,也可以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积累幼儿的童言妙语以及其他有意义的素材,为自己在幼儿文学课堂上的童谣创作环节积累素材。同时,幼儿园内,每一个班级的的环境创设部分,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和侧重点,那么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空闲之余,多观察班级特色,记录对自身创作和学习有用的材料,创建自己的创作题材资料包,不断充实扩展,满足自己的学习和创作需求。
利用实习机会积累创作素材,也就是将幼儿文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最好的方式。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进行观察、记录、积累,不仅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地感知专业的重要性,更能积累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
三、根据学生户籍划分创作小组,融合多方视角
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的省份,这些民族包含了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仡佬族、侗族等18个少数民族,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聚居区,他们的文化也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即便是同一个民族,也会因居住地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文化理念。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大多来自省内不同地区,民族也各不相同。那么,在幼儿文学课堂上,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内还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所在地区进行混合式分组。这样一个班的学生可以接觸到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交流过程中也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从而带动学生创作具有黔文化元素的童谣作品。
在进行幼儿文学课程讲授时,大多传播的是公共基础文学和文化知识,如果能挖掘地方性家乡资源,创作时充分结合地方性文化元素,结合各自家乡的饮食、伦理道德、历史故事、婚丧嫁娶等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民俗进行创作,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能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可度,增加对故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平衡黔语与普通话的关系,适时结合黔语进行课堂教学
普通话是所有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用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正处于学习语言关键阶段的幼儿,幼儿教师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其产生终生的影响。在我校的日常教学中,授课教师也都要求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授课,这是一种职业要求和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
在童谣创作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提高黔语比重。从情感这一方面来说,黔语能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一定的乐趣。而且贵州本土童谣用黔语诵读的趣味性与普通话诵读的趣味大不一样,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代入感要强很多。
如这一首名为《矮子》的童谣:“矮子矮,摸螃蟹。螃蟹爬上坡,矮子还在江边摸。”(流传地区:贵州宣威)如果用普通话来进行诵读的话,少了很多滑稽和幽默的韵味,而且也没有一韵到底。在黔语中,“蟹”应读为“hai”四声,这样就能一韵到底了,而且又能读出令人发笑的感觉来。 再如《跳绳歌》:“一跳金,二跳银,三跳四跳进龙门。龙门高,龙门大,龙门爷爷来说话。不说爹,不说妈。单说幺妹一枝花。胡豆花,豌豆花,还有满坡子菜籽花。胡豆花,鼓眼睛,一寸光阴一寸金。豌豆花,粉红脸,春天来了好喜欢。菜花满坡金灿灿,麦苗青青在田间。”(流传地区:贵州贵定)这首童谣中,不管用普通话还是用黔语来进行诵念,都十分押韵顺口,而且极具美感,有教育意义。若用黔语进行朗读,在韵感上感觉更为顺口押韵,而且像“幺妹、满坡子”等有当地语言特色的词语,用当地话来诵读情感上更能有认同感。
五、充分利用黔籍图书资源,挖掘创作素材
作为幼儿文学的授课老师,需要先将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阐述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基础知识框架的搭建。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前提,也就是在讲到“儿歌”这一章节时,教师不仅要讲解到儿歌的概念,还应该讲到儿歌的分类、特征及创作方法,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自主创作的前提。
进行具有本土文化的童谣创作,还需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各类书籍,并且做相应的读书笔记,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知识变得充盈,并有选题可选。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有着大量的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书籍,也有很多有关社会人文方面的书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有专门的黔籍作家图书资源库,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优势,在读书过程中积累自己的课上与课下创作资源。
六、选拔优秀创作作品,提升学生创作热情
作为21世纪未来的幼儿教师,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鲜明的创新意识。那么授课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能时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当学生有好的创作作品呈现时,教师应该鼓励和表扬学生。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个有着丰富活力的师范高职院校,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形式各样的学生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依托这些学生活动,比如“幼师之夏”系列活动、“读书月”优秀作品评比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全校师生进行阅读和传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更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苑望.幼儿教师口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郁宁远.中国童谣[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
[3]马兰.充分利用吴文化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童谣教学[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9).
[4]韩颖.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的培养[J].产業与科技论坛,2013(12).
[5]袁虹.加强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
作者单位: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黔文化;童谣;幼儿文学
黔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元素,很多流传下来的旧时黔地童谣,会涉及教化、伦理道德以及黔地风景,这些童谣都能引起民众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本论文是基于校级课题“幼儿文学教学中地方童谣元素应用的实践与研究——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作的。童谣自古就有,最早的童谣出现在尧舜禹时期,大多反映的是民众的日常生活,主题大多围绕劳动、伦理、情感、历史、母爱等。在进行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时,儿歌这一章节涉及到幼儿儿歌的创作,童谣属于幼儿儿歌的范畴。试想,如果能在幼儿诗歌创作过程中,让学生可以充分结合本土资源,创作有黔文化元素的童谣,教学结果反馈将会有不一样的成效。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于贵州省内各个市县自治州的,很多也都是少数民族,他们身上有着不同地域、不同风情的黔文化。进行童谣创作时,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在进行黔文化童谣收集时,也可以收集不同地域的童谣,作为今后的教学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并且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一、理解童谣
学前教育是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主导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幼儿文学作为必修课在大二上半学期进行讲授和学习。在本门课程中,“儿歌”这一章节中提到,儿歌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在不同的文献中,童谣有不同的称呼,其中包括“童子歌”“儿童谣”“小儿语”“孺子歌”。
儿歌最原始的形态就是童谣,随着时代变迁以及文化概念的更迭,童谣在历史演变潮流中逐渐从最开始的侧重时政慢慢向以促进幼儿审美需求的文学样式发展。
童谣,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应该是每一个人最容易接受的文学样式,具有格式简单、通俗押韵、内容浅显、易于理解并且极具口头诵读的快乐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另外,由于童谣的主题健康阳光,无论是长者还是教育者,都乐于给幼儿诵念童谣及讲解。不可置否,童谣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能增添幼儿的成长乐趣,还能陶冶性情,更能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及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结合专业优势,利用实习机会搜集可用素材
学前教育专业是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主体专业,每学期都会有实习机会,实习期间,不仅能让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更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第一手资料。在进行童谣创作时,可参考的方法有:其一,掌握童谣的格式;其二,善于捕捉生活可用的素材;其三,用专业的视角去寻找题材;其四,确定合适的主题;其五,学会用不同的修辞。这些都是在学生日常学习或者实习时可参考的方法,尤其是第二种方法。
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观察所在班级幼儿的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其中,也可以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积累幼儿的童言妙语以及其他有意义的素材,为自己在幼儿文学课堂上的童谣创作环节积累素材。同时,幼儿园内,每一个班级的的环境创设部分,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和侧重点,那么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空闲之余,多观察班级特色,记录对自身创作和学习有用的材料,创建自己的创作题材资料包,不断充实扩展,满足自己的学习和创作需求。
利用实习机会积累创作素材,也就是将幼儿文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最好的方式。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进行观察、记录、积累,不仅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地感知专业的重要性,更能积累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
三、根据学生户籍划分创作小组,融合多方视角
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的省份,这些民族包含了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仡佬族、侗族等18个少数民族,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聚居区,他们的文化也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即便是同一个民族,也会因居住地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文化理念。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大多来自省内不同地区,民族也各不相同。那么,在幼儿文学课堂上,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内还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所在地区进行混合式分组。这样一个班的学生可以接觸到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交流过程中也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从而带动学生创作具有黔文化元素的童谣作品。
在进行幼儿文学课程讲授时,大多传播的是公共基础文学和文化知识,如果能挖掘地方性家乡资源,创作时充分结合地方性文化元素,结合各自家乡的饮食、伦理道德、历史故事、婚丧嫁娶等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民俗进行创作,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能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可度,增加对故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平衡黔语与普通话的关系,适时结合黔语进行课堂教学
普通话是所有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用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正处于学习语言关键阶段的幼儿,幼儿教师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其产生终生的影响。在我校的日常教学中,授课教师也都要求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授课,这是一种职业要求和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
在童谣创作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提高黔语比重。从情感这一方面来说,黔语能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一定的乐趣。而且贵州本土童谣用黔语诵读的趣味性与普通话诵读的趣味大不一样,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代入感要强很多。
如这一首名为《矮子》的童谣:“矮子矮,摸螃蟹。螃蟹爬上坡,矮子还在江边摸。”(流传地区:贵州宣威)如果用普通话来进行诵读的话,少了很多滑稽和幽默的韵味,而且也没有一韵到底。在黔语中,“蟹”应读为“hai”四声,这样就能一韵到底了,而且又能读出令人发笑的感觉来。 再如《跳绳歌》:“一跳金,二跳银,三跳四跳进龙门。龙门高,龙门大,龙门爷爷来说话。不说爹,不说妈。单说幺妹一枝花。胡豆花,豌豆花,还有满坡子菜籽花。胡豆花,鼓眼睛,一寸光阴一寸金。豌豆花,粉红脸,春天来了好喜欢。菜花满坡金灿灿,麦苗青青在田间。”(流传地区:贵州贵定)这首童谣中,不管用普通话还是用黔语来进行诵念,都十分押韵顺口,而且极具美感,有教育意义。若用黔语进行朗读,在韵感上感觉更为顺口押韵,而且像“幺妹、满坡子”等有当地语言特色的词语,用当地话来诵读情感上更能有认同感。
五、充分利用黔籍图书资源,挖掘创作素材
作为幼儿文学的授课老师,需要先将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阐述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基础知识框架的搭建。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前提,也就是在讲到“儿歌”这一章节时,教师不仅要讲解到儿歌的概念,还应该讲到儿歌的分类、特征及创作方法,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自主创作的前提。
进行具有本土文化的童谣创作,还需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各类书籍,并且做相应的读书笔记,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知识变得充盈,并有选题可选。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有着大量的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书籍,也有很多有关社会人文方面的书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有专门的黔籍作家图书资源库,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优势,在读书过程中积累自己的课上与课下创作资源。
六、选拔优秀创作作品,提升学生创作热情
作为21世纪未来的幼儿教师,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鲜明的创新意识。那么授课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能时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当学生有好的创作作品呈现时,教师应该鼓励和表扬学生。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个有着丰富活力的师范高职院校,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形式各样的学生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依托这些学生活动,比如“幼师之夏”系列活动、“读书月”优秀作品评比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全校师生进行阅读和传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更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苑望.幼儿教师口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郁宁远.中国童谣[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
[3]马兰.充分利用吴文化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童谣教学[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9).
[4]韩颖.儿童文学教学与审美素养的培养[J].产業与科技论坛,2013(12).
[5]袁虹.加强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
作者单位: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