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数百年前,古代的教育家们就注意到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密切的联系,提出了“文以载道”的理念。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种语言技能,更可以成为强大的德育教育的载体。而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可以利用本身的优势,在德育教育体系中担负的重要文化价值,搞好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对德育教育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许多人将它割裂开来。事实上,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共性。语文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是由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它具备母语的教育优势;其次它跨度时间长,教育内容广泛;语言文字特有的美感和诗意也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良好的情操。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地位不应该被漠视,只能加强。特别是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向比较重视语文教学对德育教育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反应冷淡。事实上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他们所学到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我们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基础本来就较差,平时生活又比较轻松自在,缺少压力,也缺少责任感,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如果不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一味追求技能的高超,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是舍本逐末。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视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把其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谦虚好学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固有的优势,也可以帮助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课中的许多篇目,都孕育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讲这些文章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收到的效果可能更胜过单纯的德育教育。比如在讲《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课前,我整理出两个切入点: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刘和珍的一生,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去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原本学医,他为什么会弃医从文?刘和珍是年轻的、温和的女学生,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为什么能够英勇无畏?这是因为爱国主义思想激励着他们的人生。虽然人生经历不同,却同样具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可见,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行指引着人生之路。单纯灌输爱国情怀,学生的反应往往比较冷漠,甚至反感。而审视他人的人生经历,思考其中的意义,却反而让学生更能接受其中的道德蕴涵。最后我为学生写下一句话激励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无论他们所处的境遇有何不同,高尚的道德观念,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人生的责任感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
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它自身具有很多优势,可以成为教学的良好帮助。比如在讲《雷雨》这一课时,由于它本身是戏剧体裁,人物众多,篇幅冗长,课文所选的短短一节,无法体现出它的精神全貌,无法在戏剧冲突之中让学生去体会人性的善与恶,冲突与矛盾。因此,我特别组织了一节课外欣赏,让学生观看了经典影片《雷雨》。影视艺术本身的精彩生动,让学生马上沉浸其中,得到直观的印象。在下一节课,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雷雨》印象谈”。课堂的气氛空前活跃,人人各抒己见,在对人物形象的不同争论中,我和学生一起体会着人性的善恶,灵魂的美与丑,以及在生活中它们是怎样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它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不断地引发着他们对人生的思索。
谦虚好学的良好品质也是道德的特有组成部分。有时,语言文字特有的美感,也可以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辅助。比如在讲《劝学》一课时,我非常注意利用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特有的简洁、犀利,辞藻清新,音韵铿锵等特点,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在书声琅琅之中去体会文字特有的美,然后再向学生详细的讲解课文。《劝学》一文行文巧妙,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比来说明学习的意义和方法,这时,我带领着学生逐条分析,让他们在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的同时,自己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和真理,得出学习的重要性和永无止境。让学生体会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学,这比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他们人生的裨益。许多学生对原本感到枯燥的古文,产生了兴趣,课余时间主动阅读其他书籍,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自己谦虚好学的良好品德,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完成文道统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应该完成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学自身特有的优势又可以成为最有价值的德育教育的载体。在探索与实践中,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完成“文以载道”的重任,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与思考。
(调兵山市职业中专学校)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许多人将它割裂开来。事实上,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共性。语文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是由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它具备母语的教育优势;其次它跨度时间长,教育内容广泛;语言文字特有的美感和诗意也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良好的情操。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地位不应该被漠视,只能加强。特别是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向比较重视语文教学对德育教育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反应冷淡。事实上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他们所学到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我们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基础本来就较差,平时生活又比较轻松自在,缺少压力,也缺少责任感,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如果不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一味追求技能的高超,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是舍本逐末。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视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把其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谦虚好学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固有的优势,也可以帮助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课中的许多篇目,都孕育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讲这些文章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收到的效果可能更胜过单纯的德育教育。比如在讲《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课前,我整理出两个切入点: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刘和珍的一生,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去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原本学医,他为什么会弃医从文?刘和珍是年轻的、温和的女学生,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为什么能够英勇无畏?这是因为爱国主义思想激励着他们的人生。虽然人生经历不同,却同样具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可见,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行指引着人生之路。单纯灌输爱国情怀,学生的反应往往比较冷漠,甚至反感。而审视他人的人生经历,思考其中的意义,却反而让学生更能接受其中的道德蕴涵。最后我为学生写下一句话激励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无论他们所处的境遇有何不同,高尚的道德观念,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人生的责任感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
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它自身具有很多优势,可以成为教学的良好帮助。比如在讲《雷雨》这一课时,由于它本身是戏剧体裁,人物众多,篇幅冗长,课文所选的短短一节,无法体现出它的精神全貌,无法在戏剧冲突之中让学生去体会人性的善与恶,冲突与矛盾。因此,我特别组织了一节课外欣赏,让学生观看了经典影片《雷雨》。影视艺术本身的精彩生动,让学生马上沉浸其中,得到直观的印象。在下一节课,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雷雨》印象谈”。课堂的气氛空前活跃,人人各抒己见,在对人物形象的不同争论中,我和学生一起体会着人性的善恶,灵魂的美与丑,以及在生活中它们是怎样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它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不断地引发着他们对人生的思索。
谦虚好学的良好品质也是道德的特有组成部分。有时,语言文字特有的美感,也可以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辅助。比如在讲《劝学》一课时,我非常注意利用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特有的简洁、犀利,辞藻清新,音韵铿锵等特点,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在书声琅琅之中去体会文字特有的美,然后再向学生详细的讲解课文。《劝学》一文行文巧妙,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比来说明学习的意义和方法,这时,我带领着学生逐条分析,让他们在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的同时,自己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和真理,得出学习的重要性和永无止境。让学生体会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学,这比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他们人生的裨益。许多学生对原本感到枯燥的古文,产生了兴趣,课余时间主动阅读其他书籍,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自己谦虚好学的良好品德,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完成文道统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应该完成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学自身特有的优势又可以成为最有价值的德育教育的载体。在探索与实践中,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完成“文以载道”的重任,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与思考。
(调兵山市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