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师生、家长都渴望求索到一条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然而,作文学习是无捷径可言的。因为写作文,尤其是要写出一篇好作文,作者必须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和民俗风情,都要懂一些;同时,还须有比较熟练的写作技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要能合乎情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是作者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获取这些知识和能力全靠日常积累和磨练,没有捷径可走。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年龄限制,认识事物的水平的语言表达水平尚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中,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加速扩展学生知识面,稳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
一、首先课内加强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
前者是自外而内的心理吸收,后者是由外而内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这样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二是从上“回合”探究到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回合”恰好相反,前一个“回合”是基础,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回合”,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第一“回合”,也要实现第二“回合”。其次,从作文的心理角度看,前苏联心理学家阿科瓦廖夫论述道,作文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个双向转化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学生的头脑转化,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作文教学要顺利地实现双重转化,关键就在于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可风险作文教学本身也要求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同步前进。再者,儿童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心理特点。比如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飞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已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在积累了一定语言材料和写作知识后,就萌生出一种强烈的发表欲,要求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发表出来,教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坚持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从而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许多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二、加强课文朗读训练,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
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掌握停顿和语气,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种训练实质上也是一种口头作文训练。严格的规范的朗读,训练久了,学生在说话时就会注意口齿清楚和恰当地表达感情。通过朗读,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朗读者站在作者的位置上,用自己的嘴代替作者说出一篇话来。朗读者就好像成了作者,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如果一篇文章不止朗读一遍,而是读许多遍,读得烂熟,作者的语言便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无论词语、句子,还是表达方式,都被消化吸收,成为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待到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只要从储备里拿出来用,不愁有话说不出了。通过朗读,语言的材料积累越多,作文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
三、加强复述训练,复述就是把说过的话重新叙述一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的要求是:把读物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不仅是加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训练方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但与实际生活中的口语相比较,仍有一定的距离。复述训练要求学生把课文里的一些书面语转化成口头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也是一种作文训练,它利用现成的书面语来促进口头语的发展。
四、多读课外书籍,小学生要在课外多读些少年儿童读物
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受到思想教育。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课外书籍的种类很多,有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学文艺和儿童剧本等。它们内容广泛,篇幅长短不一,但由于语文教学受教学目标的限制,有许多读物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里阅读。选择内容和形式各异的课外书籍供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五、组织听广播、看电视广播、电视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媒介手段,它具有传递迅捷,信息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
组织学生收听、收视适量的广播电视信息,不仅可以增长见闻知识,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锻炼听话和观察能力。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有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内容。当然,收听、收视广播电视,可以是休闲娱乐,也可以是学习。属于前一种情况,精神状态是松弛的,听和观察都处在有意无意之中;属于后一种情况时,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听话、观察、思维都有积极活动。我认为无论处于哪种情况,对于听话、观察能力的训练都是有益的,这就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建议家长正确辅导孩子写作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写出好作文来,有的家长片面理解多练,天天逼着孩子写文章,以为写多了,作文水平就会提高,其实这种辅导往往适得其反,会使孩子们害怕作文,为使家长正确辅导孩子作文,特向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1)建议家长不要逼孩子写作文,,而应该带着孩子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长见识,广交际。(2)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一个人无论说话还是写作,都是按照一定的习惯来组织语言的。有良好语言习惯的人,说话、写作都能把意思合乎情理地表达得准确、生动。有些人的语言习惯不好,说起话来哼哼哈哈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写出来的文章别人就看不懂了。
因此,要提高作文水平,还得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做起。
一、首先课内加强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
前者是自外而内的心理吸收,后者是由外而内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这样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二是从上“回合”探究到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回合”恰好相反,前一个“回合”是基础,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回合”,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第一“回合”,也要实现第二“回合”。其次,从作文的心理角度看,前苏联心理学家阿科瓦廖夫论述道,作文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个双向转化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学生的头脑转化,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作文教学要顺利地实现双重转化,关键就在于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可风险作文教学本身也要求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同步前进。再者,儿童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心理特点。比如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飞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已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在积累了一定语言材料和写作知识后,就萌生出一种强烈的发表欲,要求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发表出来,教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坚持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从而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许多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二、加强课文朗读训练,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
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掌握停顿和语气,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种训练实质上也是一种口头作文训练。严格的规范的朗读,训练久了,学生在说话时就会注意口齿清楚和恰当地表达感情。通过朗读,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朗读者站在作者的位置上,用自己的嘴代替作者说出一篇话来。朗读者就好像成了作者,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如果一篇文章不止朗读一遍,而是读许多遍,读得烂熟,作者的语言便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无论词语、句子,还是表达方式,都被消化吸收,成为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待到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只要从储备里拿出来用,不愁有话说不出了。通过朗读,语言的材料积累越多,作文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
三、加强复述训练,复述就是把说过的话重新叙述一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的要求是:把读物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不仅是加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训练方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但与实际生活中的口语相比较,仍有一定的距离。复述训练要求学生把课文里的一些书面语转化成口头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也是一种作文训练,它利用现成的书面语来促进口头语的发展。
四、多读课外书籍,小学生要在课外多读些少年儿童读物
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受到思想教育。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课外书籍的种类很多,有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学文艺和儿童剧本等。它们内容广泛,篇幅长短不一,但由于语文教学受教学目标的限制,有许多读物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里阅读。选择内容和形式各异的课外书籍供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五、组织听广播、看电视广播、电视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媒介手段,它具有传递迅捷,信息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
组织学生收听、收视适量的广播电视信息,不仅可以增长见闻知识,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锻炼听话和观察能力。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有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内容。当然,收听、收视广播电视,可以是休闲娱乐,也可以是学习。属于前一种情况,精神状态是松弛的,听和观察都处在有意无意之中;属于后一种情况时,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听话、观察、思维都有积极活动。我认为无论处于哪种情况,对于听话、观察能力的训练都是有益的,这就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建议家长正确辅导孩子写作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写出好作文来,有的家长片面理解多练,天天逼着孩子写文章,以为写多了,作文水平就会提高,其实这种辅导往往适得其反,会使孩子们害怕作文,为使家长正确辅导孩子作文,特向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1)建议家长不要逼孩子写作文,,而应该带着孩子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长见识,广交际。(2)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一个人无论说话还是写作,都是按照一定的习惯来组织语言的。有良好语言习惯的人,说话、写作都能把意思合乎情理地表达得准确、生动。有些人的语言习惯不好,说起话来哼哼哈哈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写出来的文章别人就看不懂了。
因此,要提高作文水平,还得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