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贯彻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以人为本”应运而生,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创新,使高校思政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系统性的教育理论观念及教育方法,满足中国国情的发展与需要。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理念中,许多新问题、新困难的不断出现在我们的高校思政教育中,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及三个代表思想的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对形成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试行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高校思想教育进行创新,加强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有利性。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加强高校思想教育的专业知识,促进形成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方向,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一、实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追随科技的脚步,时代的脚步,高校思政教育是我国高校重点工作之一,高校思政教育不断发展、进步与创新。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解决高校思政教育观念的陈旧性[1],在过去时代中,高校思政教育投入资金有限,引入师资力量薄弱,引导学生学习政治思想方式单一、封闭,发展高科技人才缺乏,现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充分体现与发挥。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解决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不充足性,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以来,其教育方法不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常常以单一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思想的转变,这对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枯燥、乏味,缺乏新意与吸引力,不仅不会教导学生思想的进步,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形成厌烦情绪,每天单调的进行上课的重复性,使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的接受高校思政教育。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解决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追求,不同的年龄、性别、年级、种族及地域的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追求是不同的,高校需要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不同追求,形成有效的、积极的、规范的教育理念,对不同追求的学生寻找不同的引导方向。
二、高校思政教育下围绕中心的转变
旧时代发展中,在高校思政教育下,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独自决定学生思想、行为的进行方向,教师利用课程主导,讲授当下时代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追求当下时代思想的主流,不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爱好进行不同的指导,所有学生的思想单调而统一。在时代的洪流中,“以人为本”应运而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教育理念的形成,教导学生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及替人着想的思想概念。高校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的监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2],满足学生思想教育的需求,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优化,激发学生思想教育的学习动机。“以人为本”坚持着把学生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高校思政教育处处为学生考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己度人展示学生最明确、最直观的思想品德。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不断考虑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学生独特的高校思政教育,结合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规范体制及严谨的教学理念形成“以人文本”的高校思政教育。
三、实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的革新
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形成于不断变化的社会体系中,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入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中,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改革。第一,坚持本国理念的持续进行,坚持社会主义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思想理念,在社会主义的潮流下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第二,加强素质培养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下高校思政教育中不断提升素质质量,培养素质素养,改善素质教育方法,在社会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下,只有从学生基本社会群体出发,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意识,才能使现实问题得到解决。第三,强化学生的个体意识状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强化学生的心理学、美学、文学的意识形态,追随时代的潮流,不断丰富自己,强化自己。从个人本身出发,做到尊重人、敬仰人、关注人、了解人的良好品德,把高校思政教育应用到学生的思想品德中,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心内容的转变
校园文化不断丰富着自己,高校领导人注重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及校园思想品德发展,而忽略高校思政教育的建设中心内容,不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高校正处于争取功利的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心内容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校思政教育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形成美丽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明行动及有效地学习效率。高校思政教育建设内容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中,而且形成于师生关系中,“以人为本”下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有效地沟通,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方法的革新
在旧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方法单调而统一,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学习感到贫乏与厌烦,产生不良情绪,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方法进行革新。教师以言传身教的方法为同学们做好表率,做好榜样引导学生积极进取。“以人为本”不是单指以学生为主体,忽略老师的直接感受,需要做到老师主体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育方法[4]。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导学生独立思考,老师从思想的传播者变为思想的领导者,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社会价值取向。
结束语
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以后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创新,可以促进学生进入社會后实现自身的创造价值与利用价值。坚持以学生为本,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中心主体的转变,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建设;对高校思政教育教育理念的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精神素养不断提高,强化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建设中心内容的转变,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追随时代的变化,追随人格、地域、民族的变化,中国是56个民族的大家庭,但是高校思政教育是适合每一个民族的思想品德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枫 . 以人为本理念灌输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1.(24):23-27.
[2]熊建文.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6):37-39.
[3]柯江锋.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管理的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09-111.
[4]李敏.以人为本原则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7):125-126.
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应用技术型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编号17ZD039。
作者简介:王彦彦,女,汉族,籍贯:湖北枣阳,生于:1983-2-19,武汉晴川学院,公共课部,职称: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理念中,许多新问题、新困难的不断出现在我们的高校思政教育中,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及三个代表思想的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对形成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试行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高校思想教育进行创新,加强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有利性。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加强高校思想教育的专业知识,促进形成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方向,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一、实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追随科技的脚步,时代的脚步,高校思政教育是我国高校重点工作之一,高校思政教育不断发展、进步与创新。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解决高校思政教育观念的陈旧性[1],在过去时代中,高校思政教育投入资金有限,引入师资力量薄弱,引导学生学习政治思想方式单一、封闭,发展高科技人才缺乏,现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充分体现与发挥。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解决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不充足性,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以来,其教育方法不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常常以单一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思想的转变,这对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枯燥、乏味,缺乏新意与吸引力,不仅不会教导学生思想的进步,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形成厌烦情绪,每天单调的进行上课的重复性,使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的接受高校思政教育。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解决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追求,不同的年龄、性别、年级、种族及地域的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追求是不同的,高校需要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不同追求,形成有效的、积极的、规范的教育理念,对不同追求的学生寻找不同的引导方向。
二、高校思政教育下围绕中心的转变
旧时代发展中,在高校思政教育下,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独自决定学生思想、行为的进行方向,教师利用课程主导,讲授当下时代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追求当下时代思想的主流,不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爱好进行不同的指导,所有学生的思想单调而统一。在时代的洪流中,“以人为本”应运而生,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教育理念的形成,教导学生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及替人着想的思想概念。高校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的监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2],满足学生思想教育的需求,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优化,激发学生思想教育的学习动机。“以人为本”坚持着把学生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高校思政教育处处为学生考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己度人展示学生最明确、最直观的思想品德。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不断考虑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学生独特的高校思政教育,结合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规范体制及严谨的教学理念形成“以人文本”的高校思政教育。
三、实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的革新
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形成于不断变化的社会体系中,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入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中,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改革。第一,坚持本国理念的持续进行,坚持社会主义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思想理念,在社会主义的潮流下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第二,加强素质培养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下高校思政教育中不断提升素质质量,培养素质素养,改善素质教育方法,在社会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下,只有从学生基本社会群体出发,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意识,才能使现实问题得到解决。第三,强化学生的个体意识状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强化学生的心理学、美学、文学的意识形态,追随时代的潮流,不断丰富自己,强化自己。从个人本身出发,做到尊重人、敬仰人、关注人、了解人的良好品德,把高校思政教育应用到学生的思想品德中,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心内容的转变
校园文化不断丰富着自己,高校领导人注重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及校园思想品德发展,而忽略高校思政教育的建设中心内容,不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高校正处于争取功利的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心内容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校思政教育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形成美丽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明行动及有效地学习效率。高校思政教育建设内容的转变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中,而且形成于师生关系中,“以人为本”下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有效地沟通,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方法的革新
在旧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方法单调而统一,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学习感到贫乏与厌烦,产生不良情绪,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方法进行革新。教师以言传身教的方法为同学们做好表率,做好榜样引导学生积极进取。“以人为本”不是单指以学生为主体,忽略老师的直接感受,需要做到老师主体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育方法[4]。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导学生独立思考,老师从思想的传播者变为思想的领导者,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社会价值取向。
结束语
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以后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创新,可以促进学生进入社會后实现自身的创造价值与利用价值。坚持以学生为本,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中心主体的转变,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建设;对高校思政教育教育理念的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精神素养不断提高,强化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建设中心内容的转变,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追随时代的变化,追随人格、地域、民族的变化,中国是56个民族的大家庭,但是高校思政教育是适合每一个民族的思想品德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枫 . 以人为本理念灌输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1.(24):23-27.
[2]熊建文.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6):37-39.
[3]柯江锋.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管理的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09-111.
[4]李敏.以人为本原则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7):125-126.
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应用技术型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编号17ZD039。
作者简介:王彦彦,女,汉族,籍贯:湖北枣阳,生于:1983-2-19,武汉晴川学院,公共课部,职称: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