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双眼视神经炎一例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21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女,10岁。双眼视物不清伴眼胀痛5 d,于1999年10月12日来我院就诊。2个月前,患儿因头疼、呕吐在我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颅脑MRI检查提示:右额顶叶白质与灰质交界处大片状影,呈长T1、T2信号,轻度占位表现(图1,2)。经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偶有头疼、呕吐,在当地就近治疗。患儿系第2胎、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无类似疾病史。全身检查:体温36.7℃,神志清楚,颈软,耳鼻咽及心肺腹部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无病理性神经反射。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不能矫正,左眼视力无光感,眼压Tn。左眼球稍突出,双眼球轻度转动痛,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直径5 mm,对光反射迟钝、不持久。双眼视盘色稍淡,边界模糊,隆起2 D。左眼视盘颞上方见出血灶。视网膜动脉稍细,静脉怒张,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晰。双眼CT检查提示:双侧视神经增粗,以左侧为甚(图3)。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右眼P100波峰潜伏期为正常上限,P100波形分化欠佳,波幅降低;左眼视觉诱发电位各成分均消失。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诊断:①病毒性脑炎(恢复期);②双眼视神经炎。收入住院给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静脉滴注治疗。5 d后右眼视力0.1,左眼光感,眼痛消失。7 d后右眼视力0.1+1,左眼数指/20 cm,双眼瞳孔对光反射恢复正常。MRI复查:原颅内多发性病灶已基本吸收,T1、T2像未见异常;双眼视神经恢复正常。继续治疗16 d,好转出院。出院时右眼视力0.2,左眼数指/50 cm,视盘水肿消退,左眼视盘颞上方出血吸收。双眼黄斑中心凹光反射较清晰。视野:右眼旁中心暗点,左眼周边视野缩小。2个月后复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7,眼底无异常。4个月时复查,右眼视力1.5,左眼视力1.2,眼底正常。 小儿视神经炎主要诊断依据是视力急骤减退,眼球运动疼痛,早期即有特殊的瞳孔异常,如:对光反射迟钝、不持久或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及眼底改变。视野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例患者病因清楚,为病毒性脑炎累及视神经所致,治疗前后2次颅脑MRI检查,反映视神经从急性炎性肿胀到恢复正常的动态改变,眼底表现及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其改变典型,诊断成立。由于诊断准确,治疗及时,取得了较好疗效。对视神经炎患者除应做仔细的眼部检查外,还应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误治。图1 治疗前MRIT1加权像。右额顶叶白质与灰质交界处,多发性异常信号灶,呈低信号影(白箭),中线轻度左移图2 治疗前MRIT2加权像。右额顶部病灶呈大片状高信号影(白箭) 图3 治疗前CT像。显示双眼视神经增粗,以左侧为甚(白箭)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几丁聚糖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方法 以24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实验组于Ⅱ区将屈趾深肌腱切断并吻合后,腱鞘内注入几丁聚糖0.1 ml,对照组不注入。术后3,4周后对其局部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联合小剂量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慢性排斥反应的8例患者给予MMF 1.5~ 2.0 g/d、CsA 2~3 mg*kg
目的 研究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冠脉)钙化积分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44例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及33例无冠心病(对照组)的老年人常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直立倾斜试验(TTT)的严重反应,并总结其预防和处理的体会。 方法 TTT的倾斜角度为70°,基础试验最长时间为45 min,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最长时间为30
目的 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引入骨计量学,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相比较,探索骨计量学与生物力学等的关系。方法 选3个月龄体质量240 g的雌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
目的黑素细胞与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从体外实验来研究排斥反应的可能性。方法采用3H-dTR掺入同位素液态闪烁计数法测定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率,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混合培养后
目的利用磁分离技术直接从临床粪便样品中分离人腺病毒DNA进行PCR扩增,提供一个方便、有效、快速的临床检验方法。方法生物素标记的寡聚核苷酸引物同粪便中的腺病毒DNA杂交,随
目的探讨铜针通电治疗血管瘤并发急性血管内溶血的原因。方法①临床观察1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两次铜针通电治疗均并发严重溶血的全过程。②体外实验分别将铜针、铁针和不锈钢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RhD阴性[RhD(-)]个体Rh血型系统D基因8个外显子的构成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50名汉族人RhD(-)个体RHD基因及RHCE基因
目的 对河南省汉族群体的 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研究 ,得到河南群体 TH0 1、FES、D19S40 0、D7S82 0、D16 S5 39、D2 0 S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