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已预知无常,内心仍可向往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m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以往的认知中,老年人也就是养养鱼、遛遛狗,跟年轻人抢地盘跳跳广场舞……
  因为人人都说:老啦,哪兒都去不了了,安安分分地在家待着就行了。
  少年人认为这是对的,因为世界等着的好像一直是他们;中年人认为这是对的,因为世界好像一直是他们的;老年人自己也认为,世界再好,好像也与自己没什么相干了。
  所幸,世事最温暖的地方就在于:即使你已预知无常,内心仍可向往。
  正因如此,我才见到了传奇的李阿姨:60岁零基础学英语,报了班,被老师轰出来,之后自己一直学到华尔街英语免考级别。65岁智斗各国签证官,拿到40国签证,带着70多岁的老伴儿,背着锅碗瓢盆,周游起了世界。一路看风景、交朋友、斗黑帮、打零工、吃美食……踏遍39个国家,游览了300多个城市和地区。
  小时候放学回到家,推开家门,我们会喊一声:“爸,妈,我回来了。”长大离家,放假回来还是会喊一声:“爸,妈,我回来了。”
  其实反过来想想,我们何尝不是线,牵绊了父母?不知道有多少父母,为了儿女放下了曾经的梦,收敛了自由的心。为什么不像李阿姨一样,依旧怀揣梦想,出去飞呢?
  那时,当我们再找爸妈时,会打个电话问:“爸,妈,你们在哪儿?”
  然后听着电话,在地图上找到他们所在的地方。
其他文献
古代医疗设备有限,如果遇到生育难题,医生们怎么办呢?  《宋史·庞安时传》记载:桐城县有个民妇临产,7天都未生下来,百法治疗无效。名医庞安时的徒弟李百全正好到她的邻居家办事,听说此事后,立即请他的老师前来诊治。庞安时一见患者,便连声说病不危急。他让产妇的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然后自己给产妇施以按摩。产妇感觉肚子微痛,在呻吟之间生下一个男孩。全家人转忧为喜,却不知难产的原因。庞安时说:“你家的孩
期刊
吃饭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也是个让人享受的事儿。  我见过这样的人:花大半天的时间采购食材,再花上几个小时细火慢烹,可是等到吃饭时,却尽显饕餮本色,狼吞虎咽,10分钟内消灭殆尽。我总是为此感到可惜。  吃饭占用了人生很长的时间,却不见得人人都愿意花很长的时间来享受这件事。  慢慢吃,需要的不是大气,而是细致。不管一顿饭花了多长时间准备,那都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所以,要慢慢地吃、细细地品,给予煮饭的人
期刊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除了吃月饼,各地还有各种不同的中秋食俗。  吃果子  按照老北京的民俗,中秋不仅要吃月饼,还要吃果子。  民俗专家常人春在《老北京风俗》中介绍,中秋节又叫“果子节”。中秋前夕,老北京城,特别是前门外和德胜门外的果子铺,沙果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早在清代,《北京风俗志》中即有相关记载:“搭盖芦棚,内设高案盒筐,满置鲜品、瓜蔬,如桃、榴、梨、枣、葡萄、苹果之类,晚间灯
期刊
追求完美无缺,是人的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希望。因此,人们追求完美,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追求无果,不知不觉中,我们经常会给他人带来痛苦,也给自己平添烦恼。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完美无缺呢?  让松树开出樱花是不可能的,让牛发出马的嘶鸣也是不可能的。松树只能是松树,樱花只能是樱花;牛只能是牛,马只能是马。尽管大自然中的每个个体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它们都能按照自己
期刊
尤师傅是做砂锅的,他和村里人做的砂锅曾经声名远播。  洛南砂锅闻名于世,而洛南砂锅又以八里桥砂锅(又称八里砂锅)为代表。八里桥的砂锅现在只有尤师傅在做。  尤师傅制作砂锅的手艺是从爷爷、父亲那里学来的。据传,八里砂锅制作工艺是清咸丰初年澄城县一位姓刘的师傅带到洛南的。尤师傅的手艺跟这个刘师傅有没有关系,他无从知晓。  洛南县城东南沿344国道行约5公里,有一条溪流婉转自南而北流过,田野平阔、山峦起
期刊
索斯比太太以善良闻名,在她的一生中从未说过任何人的不好。无论是谁,她至少都能说出对方的一个优点。  一天,兩个邻居看到这位善良的老太太在街上行走。  一个人说:“我敢打赌,你说不出任何一个人,能让索斯比太太说不出他的好话。”  另一个人答:“好,我跟你打赌。”  当索斯比太太走到她们面前的时候,她就跟索斯比太太打招呼说:“你好,索斯比太太。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请问你对魔鬼有什么看法?”  “嗯,”
期刊
汪维信工作室(原名“北京站党员义务指路亭”)不到12平方米的小屋子内,4位老人在给来往的游客指路。问路的人一拨儿刚走,一拨儿又至。“打车150都不够。您就坐门口那公交,俩人10块都用不了。”“您说这地儿我还真没听过,我给您查查。”汪维信拿出手机,扶了扶眼镜,眯起眼睛看着,“您前边红绿灯左转,始发站,有座儿。”  这里已经成为北京火车站广场东南角的一景。四处广告林立,“党员义务指路亭”的招牌显得与众
期刊
我妈是个经历丰富的人—这可能是所有有趣儿的人的前提—虽然她从来不说。她和我爸曾经都是奔赴黑龙江插队的知青。我爸在那儿待了8年,他给我讲过很多那时候的事:插秧、伐木、追野猪、偷黄豆,带领受欺负的北京知青打架,在珍宝岛反击战的余波下半夜扛枪守卫……谈到那段岁月,他总是有很多话,神采奕奕威风凛凛。而我妈就不太主动聊这些,只是在我爸讲到故事高潮时“嘁”上一声—事实上她在同一个建设兵团待了9年,比我爸还要多
期刊
“今天杭州蛮热的哦!”拍摄用的脚本成了她的扇子,在她手中轻轻地晃动。没人会相信,眼前的这位老人已经71周岁。而更让人惊奇的是,她还是名“淘女郎”。她叫杨光。  这天,她从上海赶到杭州,拎着一只足有30斤重的箱子。没有助理,没带老伴,也没有子女陪伴在侧。“我喜欢一个人行动,方便。”她很喜欢笑,而且笑起来又暖又好看。2015年8月,她接下了淘宝的第一个单子。此后,网友们在淘宝搜“老年装”,就总能看见满
期刊
方言难懂、易生歧义,然而方言又很有趣。  同一件事,用方言说,可能就比用普通话说有趣。广州有个说法叫“砂煲兄弟”。砂煲兄弟就是酒肉朋友,但比酒肉朋友的说法更俏皮,因为有双关的意义。广州人把“混”叫作“捞”,把“泡”叫作“煲”。“混日子”就叫“捞世界”,“泡电话”就叫“煲电话粥”。吃砂锅,是既要“煲”又要“捞”的,所以砂煲兄弟就是一起混世面、泡生活的人。至于他们“煲”的是不是“无米粥”(没有结果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