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学练]
(一)三大产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的地位作用。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②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
(2)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①一靠政策的稳定和完善;②二靠科技;③三靠增加投入;④四靠产业化经营;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具体措施(途径):
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④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⑤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体制,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⑦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⑧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训练题例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
A.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薄弱
C.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业突破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解析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B、C均不能构成材料的原因,故选D。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的地位和作用(略)
(2)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3)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训练题例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就要求:①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②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③优先发展传统支柱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④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③说法片面,不能优先发展传统产业。④与题目没有关系。故选B。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地位作用。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
(2)注意发展第三产业与实施再就业的联系。
训练例题
我们要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三产业:①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③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④是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正确表述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④认为第三产业是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不正确的。故选A。
4.产业结构
(1)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略)
(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继续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的区别与联系。(略)
训练题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不例外。”三大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键是看
A.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稳固
B.工业的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
C.第三产业是否兴旺发达
D.是否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解析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应该以是否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标准,故选D。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略)
(2)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
②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2.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原因。
①理论依据: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现实依据:第一,就业形势严峻。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多,农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多;第二,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就业分布不合理,农业偏大,第三产业相对较少;第三,劳动者职业技能低,就业观念陈旧,造成就业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解决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措施
国家:①从根本上来说,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②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实现就业形式的多样化;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④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⑤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⑥国家要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实行劳动合同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个人:①劳动者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②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走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之路。
训练题例
当今世界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原因在于
A.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水平甚至是生产力水平
B.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并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C.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
D.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
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弄清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原因与重要性的区别。A、B、D都是从重要性的角度说的,故选c。
3.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这是核心原则。
(2)协商一致的原则。这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
(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这是订立劳动合同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训练立体
某企业与职工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有以下条款:“职工在本企业劳动,发生工伤事故,一概由职工本人负责,企业不承担责任。”这一条款
A.是有效的,因为它是双方自愿签订的
B.是有效的,因为它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C.是无效的,因为它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D.是无效的,因为它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解析A、B错误,C说法不妥,判断某一个合同是否成立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故选D。
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①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②是政企分开,彻底改变“企业办社会”现象,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③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二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训练题例
上海市政府为切实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决定扩大“廉租房”试点。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刺激房地产市场
B.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补偿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为切实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和“主要目的”两处。显然,这一措施是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非“刺激房地产市场”和“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更不是“补偿因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故本题选C。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06年5月1日至10月31,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沈阳举行。这是继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次国际园艺盛会。本届博览会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给我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上述材料表明( )
A.旅游业能够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B.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C.国际旅游业是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
D.国际旅游业是一种“有形”贸易
2.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已将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是( )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②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实行企业破产制度④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我国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其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
水平比较低
B.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人口多、耕地少的具体问题
C.我国居民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
求越来越高
D.我国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
紧的状态
4.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政策,关键在于()
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稳定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D.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5.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兴起一场空前的新技术浪潮。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出现产业更新、升级换代的浪潮。这告诉我们( )
A.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就会得到调整
B.调整产业结构就要建立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
C.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依靠科技,适应科技革命的需要
6.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全国有95%左右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取了救济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 )
①完善市场体制②缩小城乡差别③减轻企业负担④调节个人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
7.有的用人单位在聘用农民工打工期间,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这种行为侵犯了农民工( )
A.休息、休假的权利
B.人身自由权利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8.国家出台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决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有利于()
①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②保障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③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与消费质量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绿色GDP"成为当前人们热议的话题。所谓“绿色GDP"是指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据此回答9-10题。
9.GDP是指( )
A.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B.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C.本国境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D.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10.新的经济发展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更要关注绿色GDP和人文GDP的增 长,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意味着( )
A.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B.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
C.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重点攻克资源勘探开发与高效利用等10项关键技术,以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国家的上述做法有利于( )
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新型工业化的发展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④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三大产业比例关系不协调状况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2.目前,在我国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基本上还处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国家决定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这一做法可以( )
A.扩大劳动者就业渠道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直接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D.保证劳动者享有各种权利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2分)材料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淡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农业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14.(20分)2006年3月10日,零点公司发布了一项《2005年度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调查显示,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全国得分为43.89分,不容乐观。城市社会保障相对健全,73%的人拥有至少一项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是最主要的两项,覆盖率分别为30%和40.48%;小城镇地区41%的人没有任何社会福利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仅为17.45%和21.23%;农村的情况更令人担忧,高达61.15%的人没有任何社会福利或保障.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仅为13.06%和1.93%。
(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2)你认为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去做?
15.(20分)材料一这几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需要就业人员仍然很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需要继续不懈地寻求突破。
材料二中国将通过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06年3月5日,温家宝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2006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为什么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就业问题。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需要继续不懈地寻求突破”,你认为,怎样才能取得突破?
[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C 5.D 6.C 7.D
8.C 9.C 10.A 11.A 12.B
二、非选择题
13.(1)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3分)(2)要依靠科学技术;(3分)(3)要增加农业投入;(3分)(4)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3分)(若答“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等与设问相关内容。)
14.(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6分)
(2)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保障水平低,保障面窄;广大农民享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保障压力大。(7分)
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①发展经济,增加社会保障投入。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面,关注农民,关注弱势群体。③做好现有社保资金的管理及发放,使其增值并发挥最大效用。④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事业,减轻社会保障压力。(7分)
15.(1)扩大就业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分)扩大就业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分)扩大就业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2分)扩大就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2)①抓发展,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②扩大社区服务就业门路;③实行弹性大、灵活性强、多样化的就业形式;④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⑤抓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下岗就业人员自立自强、千方百计再就业。(每小点2分)
(一)三大产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的地位作用。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②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
(2)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①一靠政策的稳定和完善;②二靠科技;③三靠增加投入;④四靠产业化经营;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具体措施(途径):
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④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⑤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体制,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⑦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⑧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训练题例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
A.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薄弱
C.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业突破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解析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B、C均不能构成材料的原因,故选D。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的地位和作用(略)
(2)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3)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训练题例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就要求:①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②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③优先发展传统支柱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④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③说法片面,不能优先发展传统产业。④与题目没有关系。故选B。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地位作用。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
(2)注意发展第三产业与实施再就业的联系。
训练例题
我们要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三产业:①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③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④是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正确表述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④认为第三产业是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不正确的。故选A。
4.产业结构
(1)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略)
(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继续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的区别与联系。(略)
训练题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不例外。”三大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键是看
A.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稳固
B.工业的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
C.第三产业是否兴旺发达
D.是否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解析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应该以是否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标准,故选D。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略)
(2)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
②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2.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原因。
①理论依据: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现实依据:第一,就业形势严峻。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多,农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多;第二,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就业分布不合理,农业偏大,第三产业相对较少;第三,劳动者职业技能低,就业观念陈旧,造成就业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解决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措施
国家:①从根本上来说,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②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实现就业形式的多样化;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④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⑤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⑥国家要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实行劳动合同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个人:①劳动者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②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走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之路。
训练题例
当今世界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原因在于
A.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水平甚至是生产力水平
B.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并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C.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
D.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
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弄清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原因与重要性的区别。A、B、D都是从重要性的角度说的,故选c。
3.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原则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这是核心原则。
(2)协商一致的原则。这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
(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这是订立劳动合同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训练立体
某企业与职工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有以下条款:“职工在本企业劳动,发生工伤事故,一概由职工本人负责,企业不承担责任。”这一条款
A.是有效的,因为它是双方自愿签订的
B.是有效的,因为它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C.是无效的,因为它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D.是无效的,因为它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解析A、B错误,C说法不妥,判断某一个合同是否成立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故选D。
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①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②是政企分开,彻底改变“企业办社会”现象,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③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二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训练题例
上海市政府为切实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决定扩大“廉租房”试点。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刺激房地产市场
B.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补偿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为切实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和“主要目的”两处。显然,这一措施是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非“刺激房地产市场”和“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更不是“补偿因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故本题选C。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06年5月1日至10月31,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沈阳举行。这是继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次国际园艺盛会。本届博览会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给我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上述材料表明( )
A.旅游业能够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B.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C.国际旅游业是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
D.国际旅游业是一种“有形”贸易
2.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已将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是( )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②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实行企业破产制度④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我国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其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
水平比较低
B.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人口多、耕地少的具体问题
C.我国居民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
求越来越高
D.我国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
紧的状态
4.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政策,关键在于()
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稳定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D.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5.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兴起一场空前的新技术浪潮。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出现产业更新、升级换代的浪潮。这告诉我们( )
A.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就会得到调整
B.调整产业结构就要建立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
C.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依靠科技,适应科技革命的需要
6.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全国有95%左右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取了救济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 )
①完善市场体制②缩小城乡差别③减轻企业负担④调节个人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
7.有的用人单位在聘用农民工打工期间,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这种行为侵犯了农民工( )
A.休息、休假的权利
B.人身自由权利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8.国家出台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决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有利于()
①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②保障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③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与消费质量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绿色GDP"成为当前人们热议的话题。所谓“绿色GDP"是指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据此回答9-10题。
9.GDP是指( )
A.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B.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C.本国境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D.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10.新的经济发展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更要关注绿色GDP和人文GDP的增 长,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意味着( )
A.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B.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
C.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重点攻克资源勘探开发与高效利用等10项关键技术,以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国家的上述做法有利于( )
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新型工业化的发展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④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三大产业比例关系不协调状况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2.目前,在我国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个体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基本上还处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国家决定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这一做法可以( )
A.扩大劳动者就业渠道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直接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D.保证劳动者享有各种权利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2分)材料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淡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农业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14.(20分)2006年3月10日,零点公司发布了一项《2005年度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调查显示,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全国得分为43.89分,不容乐观。城市社会保障相对健全,73%的人拥有至少一项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是最主要的两项,覆盖率分别为30%和40.48%;小城镇地区41%的人没有任何社会福利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仅为17.45%和21.23%;农村的情况更令人担忧,高达61.15%的人没有任何社会福利或保障.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仅为13.06%和1.93%。
(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2)你认为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去做?
15.(20分)材料一这几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需要就业人员仍然很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需要继续不懈地寻求突破。
材料二中国将通过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06年3月5日,温家宝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2006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为什么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就业问题。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需要继续不懈地寻求突破”,你认为,怎样才能取得突破?
[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C 5.D 6.C 7.D
8.C 9.C 10.A 11.A 12.B
二、非选择题
13.(1)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3分)(2)要依靠科学技术;(3分)(3)要增加农业投入;(3分)(4)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3分)(若答“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等与设问相关内容。)
14.(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6分)
(2)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保障水平低,保障面窄;广大农民享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保障压力大。(7分)
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①发展经济,增加社会保障投入。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面,关注农民,关注弱势群体。③做好现有社保资金的管理及发放,使其增值并发挥最大效用。④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事业,减轻社会保障压力。(7分)
15.(1)扩大就业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分)扩大就业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分)扩大就业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2分)扩大就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2)①抓发展,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②扩大社区服务就业门路;③实行弹性大、灵活性强、多样化的就业形式;④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⑤抓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下岗就业人员自立自强、千方百计再就业。(每小点2分)